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76年,北美殖民地通过了《独立宣言》,并进行了独立战争,通过了《邦联条例》,组成了一个松散的邦联,对内政治不能稳定,国家不能统一,对外所面临的军事威胁也仍然存在,为了保证国家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等,各州代表在1787年于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联邦宪法》,使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联邦制国家。

1871年至1918年,德意志帝国实行联邦制,二战后,西德各州总理接过盟军的法兰克福文件,委托建立一个联邦制类型的政府形式,联邦制思想在西德各州广为传播,加上德国本来就具有联邦制的传统,所以联邦制的思想被人们广泛接受。1949宣布联邦制在德国又被建立起来。

——摘编自金飞《美国联邦制与德国联邦制比较研究》历史试卷第6页(共6页)

材料二   1894年,孙中山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时,就提出“创立合众政府”的政治目标,表明以联邦制来构建未来的国家结构。辛亥革命爆发后,联邦主义进入实际政治领域。20世纪20年代初,联邦主义风靡一时,演变成甚嚣尘上的思想潮流和声势浩大的政治运动。随着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也揭橥联邦主义,……在长达数十年的政治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中国的历史与现时国情,选择单一制国家结构,创造了富有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运用联邦制理念,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方案,成功地解决了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

——摘编自张继才《论中国近代的联邦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美、德两国联邦制最终确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联邦主义兴起的背景,分析这一思想未能在中国成功实践的原因。
2022-06-29更新 | 364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淮滨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期中模拟考试(四)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作为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实事求是”,植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广开献书之路。河间献王好儒学,从民间收集经过秦火保留下来的《尚书》《礼记》等古文先秦旧书,经考辩将正本献给朝廷。《汉书》评价献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唐代颜师古作注解释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淮南王亦好书,但“所招致率多浮辩”,故颜师古说他“言无实用耳”。

——摘编自《汉书》等

材料二 清代学者阮元批评宋明理学家“自通于虚而争是非于不可究诘之境”,而清儒“束身修行,好古敏求,不立门户,不涉二氏(即佛、道),似有合于‘实事求是’之教”。阮元进一步评论道,“实者,实事也。圣贤讲学,不在空言,实而已矣”。近人梁启超也认为清儒“以实事求是为学鹄,颇饶有科学的精神”。梁启超笔下的科学精神,是指“善怀疑,善寻间,不肯妄徇古人之成说与一己之臆见,而必力求真是真非之所存”等。

——摘编自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广开献书之路”的背景,并简析河间献王被评价为“实事求是”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阮元批评宋明理学家的原因,并指出梁启超所述“实事求是”的新内涵。
2021-06-09更新 | 3809次组卷 | 27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1914年8月严复撰文指出:“此次世界战端一起,进出口货物交往当有隔碍。以德奥之强,初战当能与协约国以盛势。然彼国资源远远逊英法美,如战局久持,德奥必遭败北,可断言也。”该文
A.反映出当时战局已朝着有利于协约国方向发展
B.颇具眼力地预见了同盟国集团失利的重要原因
C.写作背景是马恩河战役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破产
D.指出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加速了同盟国的失败
2022-04-07更新 | 192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安吉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当今世界科学大师斯蒂芬·霍金教授说:“宇宙的开端,可能出现了许多‘小泡泡’,然后再消失。‘泡泡’膨胀的同时,会伴随着微观尺度的坍缩。……反复的膨胀和坍缩导致了宇宙中星系和恒星以及所有其他结构的形成。现代科学手段对宇宙微波背景的小的非均匀性的观测,完全证实了‘泡泡’预言。”证实霍金“泡泡”预言的理论是(       
A.自由落体定律B.经典力学C.量子论D.狭义相对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相信中国“人民群众”有不可思议的力量,纯粹凭借意志力和意识形态能克服一切障碍,推进经济发展;邓小平对中国的贫穷及其与发达世界在生活水平方面的巨大鸿沟直言不讳,他宣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中国需要获得外国技术、专长和资本来补救缺失。

——(美)亨利•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二   1992117日,88岁高龄的邓小平启程南下,开始他历史性的南方之行。他先后来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前后35天时间,一路走,一路讲。这就是著名的“南方谈话”。

     ——谢春涛主编《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材料三   他引导中国完成了从落后、封闭、僵化的社会主义制度走向一个有国际影响的现代化经济强国的艰难过渡。假如中国人要感谢某一个领导人改善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这个人就是邓小平。

     ——(美)傅高义著《邓小平时代》


(1)据材料一,基辛格认为毛泽东和邓小平在治国方略上有何不同?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国内外背景及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的观点。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斯福新政是指1933年至1939年之间罗斯福采取许多措施进行救济,在工业、农业、财政、水力、工作和住房方面进行改革,大大增加联邦政府的职权范围。罗斯福通过一系列新政政策,使美国成功渡过了危机,重新走上有序发展的轨道。

——摘编自赵立行《世界文明史讲稿》

材料二   斯大林强调,苏联的工业化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要采取不同的方针和办法。五年计划是一个向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展开全面进攻的计划。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资本主义经济已经被排除出工业和商业领域,小商品经济得到改造,农业也基本实现了以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为主要形式的全盘集体化。社会主义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已经在一切经济部门确立起来。

——摘编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及其国内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和斯大林经济政策的相同点。
2021-07-0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测试(四)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战国中期,在秦国用商鞅变法的同时,齐威王任用了邹忌进行改革。针对齐国上下“百官荒乱”情况,邹忌整顿吏治,“请谨修法律而督奸吏”,又坚持“减吏省员,使无扰民也”,还大力劝谏齐威王使用奖惩机制,奖赏好官,严罚坏官,结果使“齐国震惧,人人不敢饰非,务尽其诚,齐国大治”。再是举贤任能,由于邹忌和齐威王重视人才,天下有能力、有影响的人都到齐国去,齐国稷下学宫成为人才集中之地。另外邹忌还改革政府作风,要齐威王开门纳谏,重赏进谏者,使齐国政治清明。以上这些措施,对于后来齐国在马陵大败魏军,夺得小霸主地位有一定的意义。不过,邹忌的改革不是全面的政治经济改革,特别是在经济上触动较小,因而影响也不够深远。

——摘编自郑君华、葛实如《中国改革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邹忌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邹忌改革的影响。
2021-06-1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平汝漯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查士丁尼之前,有过三次编纂法典的尝试,但是这些法典的内容依然过于庞杂,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对于查士丁尼来说,统一法典的编纂与帝国其他的措施,都是其重新恢复和统一罗马帝国政策的一部分,因为统一的帝国需要统一的法律。因而,查士丁尼上台伊始,立即着手法典的编纂。公元528,查士丁尼颁布谕令,任命十人委员会,命令他们负责根据以前的三部法典以及后来一些皇帝的谕令,编辑一部新法典,并使之系统化。529,法典编纂完成,命名为《查士丁尼法典》。它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的财富。

——摘编自陈勇《查士丁尼法典评析》

材料二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传统法律思想的基础上,融合了启蒙思想家们提出的思想主张,制定了各自的法律制度。法律由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在法律内容上,注重保护个人权利。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西方法律制度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存在着许多局限性

——据《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背景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特点。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武汉的早期现代化,晚于广东、上海、天津,早于多数内地城市,故就时序言之,在全国处于中上级次。自19世纪60年代开埠,洋商设厂,中经张之洞督鄂18年(18891907年)的洋务兴革,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武汉后来居上,发展成为超过广州、与天津争胜、直追上海的全国最大的现代工商文教中心之一。

——摘编自冯天瑜《武汉早期现代化刍议》

材料二   建国伊始,我国钢产量只有15.8万吨。1952年,中国争取了苏联156个工业援建项目,党中央决定将其中一个钢铁项目设在武汉,以实现毛泽东主席的重工业布局。1954年,武汉钢铁公司开始筹建,苏联专家组将厂址选在了武汉市青山区。1958913日武钢建成投产,此后,武钢蓬勃发展,成为共和国的钢铁脊梁,为工业和国防事业输送了源源不断的钢铁洪流。

——摘编自黄旭珂《百年武钢重生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时期武汉早期现代化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兴建武汉钢铁公司的作用。
2021-07-0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测试(四)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卢作孚(1893-1952年),原名卢魁先,别名卢思,重庆市合川人。早年深受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启蒙思想家学术思想的影响,追求光明。1910年,加入同盟会,从事反清保路运动,投身辛亥革命。1919年接任《川报》社长兼总编辑,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参加李大钊等组织的少年中国学会,主张"教育救国"。1921年任沪州永宁公署教育科长期间,积极开展通俗教育活动,开展以民众为中心的通俗教育与新教育试验,影响全川,后因因四川军阀混战,中途被迫夭折。1924年,到成都创办民众通俗教育馆,红火一阵后又蹈川南教育实验的覆辙。由此转而产生了"实业救国"的念头,1925年,创办民生公司,陆续统一川江航运,迫使外国航运势力退出长江上游。1938年秋,卢作孚领导民生公司组织指挥宜昌大撤退,用40天时间抢运150万余人、物资100万余吨,挽救了抗战时期整个中国的民族工业,受到国民政府嘉奖。被历史学家评为"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毛泽东评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万万不可忘记的人"。

——摘编自李菲《卢作孚“实业救国”经济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作孚社会活动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卢作孚的精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