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材料 康乾时期,在我国绘画史上出现了一个独树一帜的画派——“扬州八怪”,其思想性格和绘画风格,均有异于封建正统,带有明显的叛逆性和独创性,对近三百年来的画坛,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李方膺(1695年--1755年)清代著名诗画家、为“扬州八怪”之一。能诗,擅画松、竹、兰、菊,尤其擅长画梅。他所画的梅花用笔苍劲老辣、构图筒练舒朗,挥毫纵横。并且画梅以瘦硬见称,老干新枝,欹侧盘曲。他还喜欢画狂风中的松竹。用笔倔强放纵,不拘成法,苍劲有致,有《风竹图》《游鱼图》《墨梅图》等传世。

——摘编自西汶艺术网


(1)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李方膺画作的艺术特点。
(2)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李方膺艺术风格形成的背景。
2020-01-09更新 | 3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届高三《新题速递·历史》1月第01期(考点15-21)
2 . 1958年《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大规模地收集民歌》的社论,由此,一个声势浩大的“采风运动”在全国迅速掀起来。下列民歌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A.玉米稻子密又浓,铺天盖地不透风,就是卫星掉下来,也要弹回半空中
B.挥舞钢钎当红笔,豪情更比钢水急,满天钢花满天诗,献给领袖毛主席
C.吃饭不要钱,想了几千年,如今实现了,快活似神仙
D.(凤阳人民)吃不愁,穿不愁,腰里揣着十块头,又娶媳妇又盖楼
3 . 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最开放的时期。在对外交往中,唐朝政府表现得极为大度。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正是这种远见卓识,开创唐朝“四海咸服,万国来朝”的昌盛局面。据唐朝政书记载,从唐初到玄宗开元年间,与大唐建立过外交关系的“四蕃之国”有近四百个,因“自相诛绝及有罪见灭者”三百余国,至开元年间尚存七十国。诗人王维对唐朝这一繁荣景象曾有诗言:“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摘编自谢志东《拨云见日:你所不知道的唐朝与唐人》

材料二       晚清直至民国,中国的外交活动明显地呈现出五大特征,即:在对外态度上,既蔑视西方列强又深深恐惧之;在对外交涉的过程中,大多未能摆脱始争终让的结局;在对外交涉时,很难摆脱内外双重困境——外部强敌入侵与内部不同政治派别相互倾轧;在外交活动情感上,在饱含屈辱的同时,也始终保持着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在外交进程的演进上,既被动因应,又在一定程度上借鉴西方先进的外交策略等而渐次成熟。中国近代外交的上述五个主要特征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关。

——摘编自李胜臣《中国近代外交的特征及成因探析》

材料三       从党的十八大到十九大,乃至到205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中国的外交有了一个最重要的标志,那就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简单来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目标,就是要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前,我国外交已经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整体推进的战略布局。具体来说,在此外交布局之下,我们主要是从周边和全球两个层面来推进外交实践。

——摘编自高祖贵《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阔步前行》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呈现“四海咸服,万国来朝”昌盛局面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剖析“中国近代外交的上述五个主要特征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关”。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周边和全球”两个层面的外交实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表是有关太平天国时期妇女的部分史料。由此可以判断太平天国
内容出处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天朝田亩制度》
妻道在三从,无违尔夫主洪秀全《幼学诗》
当我们行走在(南京)街上时,沿途可以看到不少的女子……许多人骑着马,其余的人则是步行,大多数人都是天足《慕维廉牧师的一封信》(1861年)

A.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基本上实现了男女平等
C.冲击了社会成员的固有角色定位D.打破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
2020-01-15更新 | 505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新高考2020年历史最新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02中国近代史选择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材料     船山(王夫之,1619- 1692)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面对明清之际的政治变局,他为此进行了长达40多年动心忍性的艰辛探索和深入研究,并因此形成了“希张横渠之正学”的文化自觉,“寒梅春在野塘边”的文化自信和“六经责我开生面”的文化自强。

船山颇具自白心迹的《诗广传》有言:有谁在生居迷乱之世,上不遇明君,下不得民望的情境下还能够不改救国之志,仍然牺牺惶惶地关心天下的文明建构,心系天下的安危或民众的安乐呢?而且唯恐谋求得不够精深远大而高明悠久呢?只有那些真正关心国家、关心民众、关心文明建构的君子才能有如此的胸怀和志向。君子志存高远,胸怀博大,有一种“不因贫穷而怠乎道”的伦理自觉,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是其人格品质的集中体现。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就在于君子从来不以个人私利来谋划人生,而是始终将整个天下,将文明建构和价值拱立于心头。

——摘编自王泽应《船山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精神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船山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船山的思想。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郑板桥,清代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他从小生长在农村,历经康、雍、乾三代,郑板桥提倡“文必切于日用”“笔墨之外有主张”,反对“解释古人之唾余”。他说:“千古好文章,只是即景即情,得事得理”固不必引起断律。”郑板桥一生最爱兰、竹、石,其画构图简单。主题鲜明,诗、书、画、印完美结合。他尤喜画竹,曾在一幅画上题诗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的诗画极富生活气息,深受时人喜爱。他晚年靠卖画为生,曾题诗云:“画竹多于买作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摘编自白寿彝里总主编《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郑板桥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
2020-04-24更新 | 27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真题主观题专项突破十年分类-专题01背景类主观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唐代杨绾指出,士人们“幼能就学,皆诵当代之诗;长而博文,不越诸家之集”,“《六经》则未尝开卷,《三史》则皆同挂壁”。这反映当时
A.习文重视声韵推敲和文句雕琢B.士族政治阻碍了阶层流动
C.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冲击D.求学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
8 . 毛泽东的诗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一直脍炙人口。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
A.推翻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B.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
C.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D.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19-07-11更新 | 10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必刷(浙江专用)-狂刷06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二)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9 .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2019-01-30更新 | 2278次组卷 | 111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必刷(浙江专用)-狂刷40宋明理学
10 . 1848年,英国漫画家威廉•纽曼在《庞奇》杂志上发表了一首题为“脏兮兮的泰晤士老爹”的配图诗。其中“泰晤士老爹”被拟人化的描绘成一副流浪汉的模样。该图客观上说明
A.工业化带来环境问题的必然性B.政府有必要增强自身社会职能
C.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剧贫富分化D.社会底层成为环境治理的主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