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1 . 国际法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最初的民族国家主要是欧洲西部的英格兰、法兰西、尼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均诞生于16-17世纪之间。后来,北欧的丹麦、东欧、南欧等一些地区也都出现了类似的发展趋势,大致在18世纪初叶变为主权国家,这就意味着现代国际社会的诞生。但是,绝对王权民族国家的建立却意味着一系列规模更大、也更加血腥残酷的王朝战争。这场战争的惨烈性激发了有关自然法问题的创造性思考,这种思考产生了一套旨在限制国际战争破坏性的现代国际法体系,这一伟大工作主要是由荷兰法学家雨果·格劳秀斯完成的。

——摘编自马克森主编《世界文明史》上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现代国际法形成的原因和表现。

材料二1920年1月20日,国际联盟正式成立。当时的会员国是44个,苏俄暂时被排除,以后发展到63个,美国始终未加入国联。国联盟约宣称,国联成立的宗旨在于“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盟约共26条,其中包括:会员国有相互尊重并保持领土完整和行政独立,以防御外来侵略的义务。盟约对“侵略”和“侵略者”的涵义并未做出明确规定,也未规定制裁的具体措施,还规定代表大会和行政院的决议需全体大会一致通过才能成立,这样,任何一个会员国都可以阻挠关于制裁侵略的决议通过,使这一规定成为一句空话。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2)依据材料二,说明国联盟约作为国际法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材料三《联合国宪章》规定了联合国的宗旨为:“一、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联合国的主要机构有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等,安理会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负主要责任。由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每一理事国有一个投票权。联合国的成员国包括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独立主权国家,继承了近代以来国际间协调关系方面的一些基本规则和惯例,同时又反映了二战以来国际力量的对比,表达了世界各国维护国际长期和平的美好愿望。

——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


(3)依据材料三,对比一战后建立的国联,二战后建立的联合国有怎样的进步性?并分析“联合国反映了二战以来国际力量的对比”这句话如何理解?
2022-11-12更新 | 239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证明了中华民族璀璨悠久的文明,更见证了一代代中国考古人执着的探求精神。考古项目反映了中国考古学在人类起源、农业起源、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中国早期国家诞生、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等重要学术研究的成果,都在各自领域解决了重大的学术问题,实现了新突破。请根据所学,回答以下四组问题。

第一组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旧石器时代的部分考古成果

北京周口店遗址周口店遗址历经百年发掘,发现了近10万件“北京人”制作和使用的石器、数百种哺乳动物化石和丰富的用火遗迹。尤其是周口店遗址发现的用火证据是世界同时期古人类遗址中最具有充分说服力的,发现的灰烬层最厚处约达6米,这个重要发现把人类用火的历史追溯到距今四五十万年前,成为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河北阳原泥河湾遗址群经过100年,尤其是最近30年来考古工作者的辛勤耕耘,马圈沟、小长梁、东谷坨、许家窑—侯家窑、虎头梁等数百处古人类活动遗址,记录了东亚人类近200万年来的连续演化历史,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
山西襄汾丁村遗址丁村遗址作为中国人第一次独立主持发掘研究的旧石器遗址,开创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方向,对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和持久影响,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旧石器考古事业的发展,对于构建中国旧石器文化的发展序列起到了关键作用。
宁夏灵武水洞沟遗址水洞沟遗址不仅标志着我国旧石器时代文化研究的开端,也是我国旧石器时代最有代表性遗址之一,在东西方旧石器文化对比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请您根据表格内容及所学知识,概括旧石器时代考古发掘的特点(提示:从发掘地址、发掘成果等方面思考)。并分析考古学的发展对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意义。

第二组曾随之谜在今天湖北境内,传世文献没有记载过周代一个叫曾国的诸侯国。1978年,曾侯乙墓的发现却证明历史上湖北的随州确实存在着一个姬姓曾国。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的不一致,引发了学者们关于“曾国”和“随国”两个国名关系的争论。直到2019年,这场争论才得以平息。考古学家在湖北随州枣树林发现春秋中晚期的曾国墓葬群,三组大墓的墓主人分别为曾公求及其夫人渔、曾侯宝及其夫人芈加、曾侯得,三组大墓均出土有编钟,同一墓葬均出土带有周文化和楚文化两种不同文化因素的铜鼎。

以下为曾侯宝夫人、楚王女儿芈加墓出土的部分文物及其铭文

铭文:楚王媵随仲芈加
大意为:楚王嫁女儿芈加到随国的陪嫁。
铭文:伯括受命,帥禹之绪,有此南洍。余文王之孙,穆侯元子,出邦于曾……以长辞夏。
大意为:伯括受命,遵循大禹的功业,被分封到南土,在曾地建邦。我是周文王的后裔,穆侯的长子,通过统治曾国,光大“夏”的功业。
(2)指出解决“曾随之谜”的主要方法。此次考古发现可以印证周代的哪些史实?

第三组秦朝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建立

材料1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一法度衡石丈尺。
材料2   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 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材料3 文字:迁陵洞庭郡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湖南里耶秦简博物馆藏
(3)分别指出材料1和材料2的史料类型,结合文字内容分析它们的史料价值。

材料4   关于秦始皇陵工程用工人数,历史文献记载说法不一。参考古代文献记载,并结合考古学者调查测定数据,可知秦始皇陵陵丘土方数量。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胡亥即位,“九月,葬始皇郦山”;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四月,二世宣布“郦山事大毕”,可见秦始皇陵复土工程施工时间不超过236日。云梦睡虎地秦简《徭律》记载“水雨,除兴”,排除土方工程遇雨被迫停工等情形,可以进一步推知施工日期。成书年代比较接近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载有土方工程应用算题,其中可以看到当时“土功”不同工种的劳动定额。综合以上材料可以推知秦始皇陵工程用工人数应如《史记》记录,大致在“七十余万人”左右。

——摘编自王子今《秦始皇陵考古与秦统一历史意义的新认识》


(4)在推算秦始皇陵用工人数时,请举例说明学者用到了哪些类型的史料?

第四组西汉海昏侯墓园的考古发现。

材料1在南昌海昏侯墓葬中出土的“昌邑九年造”漆器,……刘贺被册立为昌邑王十三年后,赶上昭帝去世。在霍光的主持下,朝臣迎立刘贺,继承大汉王朝的帝位。但仅仅即位二十七天之后,就以“行淫乱”的罪名,废除其帝位,赐归敌国。至宣帝元康三年四月,宣帝下诏,降封为海昏侯,移居豫章郡。
材料2在海昏侯刘贺墓主椁室中出土了双折式的孔子像漆衣镜,因上面绘有世界最早的孔子像而备受关注。墓中所出简本《易》《春秋》《诗》系于王吉,《诗》《礼》又见于王式的情形,可以修正“汉博士皆专经教授”的成见。
材料3海昏侯墓出土了10余吨、约200万枚五铢钱,以1000枚为一串,首次以考古形式证明“千钱一贯”的货币校量制度最迟起源于西汉中晚期。
材料4考古在刘贺遗骸腹部发现了尚未消化的“香瓜子”。海昏侯墓发现随葬的“水稻、粟、大麻、甜瓜、梅等五种可食用植物遗存”。
材料5海昏侯墓园5号墓,墓主可能为刘贺长子刘充国。清理时发现随葬多种玉器,“约240件加工成器中,约70%为和田玉”。“青藏东部缘边地带和中原内地的虫草贸易”。
(5)根据提供的5则材料,分别简析其从侧面反映了西汉社会发展哪些状况。
2022-10-13更新 | 215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开始时以军事工业为重点,随着军事工业的创办,洋务派遇到了急待解决的财政方面的困难以及原料和燃料等问题。因此,必须相应地发展煤、铁等工业。李鸿章曾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岁入财赋动以数万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酌度时势,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至要者逐渐仿行,以贫交富,以弱敌强,未有不终受其敝者。”所以,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洋务派在举办军事工业的同时,打出“求富”的旗号,大力举办轮船运输、燃料、原料、铁路、电报、纺织等民用企业。

——摘编自齐春晓《简述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企业》

材料二   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出现于19世纪70年代,但除广东的缫丝厂外,都是到19世纪80年代才有所发展。首先出现的是船舶修造业、缫丝业,继有火柴、造纸、印刷等业兴起,他们都属小厂,创业资本仅数千两,最多不过数万两,仅一家丝厂达10万两。进入19世纪90年代,设厂增多,并有轧花、棉纺织厂,资本二三十万两者已不罕见,更有达50万两者。然而比之洋务企业,仍属小型,技术设备亦多因陋就简。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派举办民用企业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共同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自汉朝到唐朝,在今北京一带设置幽州,一直是中原政权东北边陲重镇。五代末至北宋时期,契丹族建立的辽朝,横跨草原与东北,设置五京,改幽州为南京。辽朝将南京作为南向发展的基地,这里也成为辽朝最为繁盛之地,城高三丈,周围达三十六里。辽朝之后,女真族建立的金朝仍采用五京制度,南京一般又被称为燕京。金朝后期迁都燕京,使这里成为金朝后期的统治中心。元朝建立后,改燕京为大都,北京从此长期成为统一国家的都城。

——摘编自傅崇兰等《中国城市发展史》

材料三   北京城的发展,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的优越分不开,自古就是一个交通枢纽。由这里循太行山东麓南行,可以到达中原各地。往东北行,可以远至松花江和辽河流域,西北又通到今内蒙古一带。还有一条北运河,它是通往长江下游的大运河的一部分。北京城不仅为交通枢纽,而且距我国北部游牧地区不远,所以这里很早就成为汉族与游牧部族之间文化、物资交流的处所,并且进而发展成为地区之间的经济都会和政治都会。

——摘编自史念海《历史地理学十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北京逐渐发展为统一国家都城的主要历程。
(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京发展为统一国家都城在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的历史意义。
2022-06-29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2年高一下学期高中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5 . 商业、商人的命运与时代紧密相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浙江龙游(县名)商帮发轫于南宋,活跃于明中叶,鼎盛于乾隆年间,清末趋于没落。南宋以来儒学贴近实际,浙东学派讲求事功,经世致用。龙游商帮在儒学滋润下,崇仁重义,义利并举,亦贾亦儒。龙游商人走南闯北,借助四省通衢的交通优势,以及竹、木、茶、油等产业优势,积累了不少资本。他们将钱投入工矿企业、造纸业、印刷业等,采用企业式的投资经营,用雇佣劳动关系代替单一的家庭生产方式。龙游商人还不排斥外地商帮对本乡的渗透,相处友善,吸收外地商人于已帮,推进了龙游商帮的发展。

——摘编自陈学文《龙游商帮研究》

材料二   1901年,清政府商务大臣盛宣怀指出:“华商虽有各商帮组织,但互分畛域,各行其是,每当与洋商交易往来,总不能相敌。”1904年,上海、天津等通商大埠率先成立商会,并制定了《商会简明章程》。1912年全国性商会组织成立。商会是所在地区的不同籍贯、不同行业的商人组成的新式商办团体。20世纪初,上海商务总会倡导大规模抵制洋货运动,多地商会参与了收回利权运动。商会还积极参加了清末的国会请愿运动以“尽立宪国民之义务”,部分商界的有识之士从支持立宪转向支持革命。五四运动期间,一些地区的商会领导商人罢市,抗议政府逮捕爱国学生,要求维护国家主权。总之,近代商会“登高一呼,众商皆应”,其影响力突破了经济领域而变得更加广泛和深远。

——摘编自伍继延《从“商帮”到“商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浙江龙游商帮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商会与传统商帮相比的新变化。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近代商会所作的救国努力。
2022-11-05更新 | 20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天津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拓跋鲜卑本是游牧民族,北魏建国后开始发展农业,到孝文帝时期,确立了以农耕为主的经济模式。随着经济转型,法律制度也发生相应变化。北魏太武帝修改律令,规定:“大逆不道腰斩,诛其同籍,年十四以下腐刑,女子没县官。害其亲者,轘之。”太和十一年(487),孝文帝下诏:“三千之罪,莫大于不孝,而律不逊父母,罪止髡刑,于理未衷,可更详改。”北魏前期游牧经济下,官吏依靠班赐获得生产生活所需物资,班赐的最大来源是掠夺战争。为了约束官吏,整治秩序,北魏设置赃罪,但贪污仍屡禁不止。孝文帝时期,实行班禄制,为官吏发放俸禄。盗罪在历史上由来已久,至迟在西晋时“盗”有了法律意义上的概括。拓跋氏隆兴之时,规定:“盗官物,一备五,私则备十。”太武帝以降,对于盗取官财的行为加大了处罚力度,盗劫官私财物者流放至边地,甚至处以死刑。太和十六年(492),孝文帝亲自勘定流刑:“诏群臣于皇信堂更定律条,流徒限制,帝亲临决之。”流刑自此入律成为正刑。这一系列措施,适应了经济转型带来的一系列变化,为北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姚周霞《转型前后北魏经济变迁对立法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法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法制改革的背景。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各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项政策的实施,对于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革命战争的推进,起了决定性作用。但在日本侵略者步步进逼、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的形势下,为了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开始了党的土地政策的重大转变。

-摘编自柳礼泉《抗战时期党的土地政策研究》

材料二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后,各解放区普遍深入展开斗争恶霸地主和没收、分配地主的土地。至1948年底,大约有1.5亿人口地区完成土改任务,使得1亿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这一胜利,大大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鼓舞了解放军指导员的士气。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共土地政策从土地革命时期到抗战时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的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轴心时代”是指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中、西方人文精神始祖的孔子和苏格拉底等生活的时代,也是人口迁移、王朝更迭的动荡时代。他们分别开创了两种文化最本原的东西,为两种文化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者都将伦理道德教育作为救世济民的最高精神。

——摘编自[英]凯伦·阿姆斯特朗《轴心时代》

材料二   中华文化在欧洲的传播,增强了启蒙思想家们的文化普遍性和相对性的观念。中华文化在欧洲的广泛传播,使启蒙思想家认识到欧洲的基督教文化并非是世界上唯一的、最早的文化,各民族文化在全世界范围的普遍存在,都有其独特性和价值,基督教会并不能垄断全部的“德行”和“真理”。启蒙运动崇尚理性精神,据许多研究者认为,至少部分地源于中国。例如历史学家方豪就曾认为:“此运动之来源,中国实多于希腊。”

——摘编自武斌《文明的力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所处时代背景的不同,说明两人在思想文化上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简析中华文化对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
(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2022-05-26更新 | 415次组卷 | 6卷引用:天津市七校联考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围绕小小胡椒,一部纷繁的贸易史就此展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凡进苏木、胡椒、香蜡、药材等物数万以上者,船至福建、广东等处,所在布政司随即会同都司按察司官检视物货,封睹完密听候,先将番使起送,赴京呈报数目……

——《明会典》

材料二   


迪奥戈·里贝罗世界地图(局部),绘制于1529年,现藏于梵蒂冈教廷图书馆注:迪奥戈·里贝罗1529年完成的大幅世界地图,属于西班牙官方世界地图,是当时对已知世界的地理描述最为精确的地图。地图在两个位置上画上了具有争议的香料群岛,也被称摩鹿加群岛——位于右侧(东方)和左侧(西方)边缘,但我们只能在西边的那个岛上看到西班牙国王的旗帜。这幅地图原本是要强调科学的精准,但也要包含政治信息:根据地图的描绘,摩鹿加群岛属于世界的西半部分,也就是西班牙所统治的那一边。

材料三   葡萄牙人在15世纪末成为最早航至印度的欧洲人,在其后的一百年间,葡萄牙人一直企图控制印度和亚洲的胡椒贸易,但是未能如愿。1718世纪,荷兰人和英国人也想要取得掌控权。黑胡椒的历史和两家与罪恶的殖民主义有如同义词的公司密不可分,即英国东印度公司及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而荷兰人将鸦片当作印度马拉巴尔海岸生产胡椒的货款,也催生了祸害匪浅的鸦片贸易。所以伏尔泰说,自1500年后,在印度取得的胡椒没有“未被血染红的”。英、荷两家东印度公司的对立长达两百年,要无止境地开发国外的资源以满足本地市场的需求。形塑了现代全球贸易的推力。

——摘编自【美】玛乔丽谢弗《胡椒的全球史:财富、冒险与殖民》


(1)分别说明以上三则材料,对研究“胡椒贸易发展史”有何史料价值?并指出在研究历史问题时,搜集和运用史料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胡椒的全球史既是一部经济史又是一部血泪史”?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文艺复兴时期的教皇热衷于艺术保护,喜用壮丽的教堂及美轮美奂的宫殿来装点罗马城。②许多富有才华的人文主义艺术家得到教皇与教会的赏识,并得到教会的资助与雇用。③米开朗基罗曾受雇于罗马教廷,并完成罗马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创世纪》和《末日的审判》。④拉斐尔应教皇朱利叶斯二世的邀请,历时十年在梵蒂岗宫从事总名为《教廷成立及其巩固》的以教会史为题材的宏伟壁画创作。⑤与天主教相对暧昧的利益关系,削弱了他们作品中的对抗性,使人文主义在表面上与基督教精神相对和谐。

一一摘编自刘显龙《西方文化史概论》

材料二



(1)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史料类型。
(2)指出材料一中哪些属于历史史实,哪些属于历史解释。
(3)绘画承载着重要的历史记忆。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二两幅名画所承载的历史记忆加以解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