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所示为一系列战役的结果,这一系列战役在客观上(     
A.推动了中原地区农耕开发B.形成了北宋与辽对峙的局面
C.实现了南北民族间的交融D.促成了南宋偏安局面的出现
2 . 英国文官制度的形成和确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大致经历了“恩赐官爵制”“政党分肥制”“考试择优录用制”三个阶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阶段1

阶段2

阶段3

格莱斯顿政府颁布了第二个改革文官体制的法令,其主要内容大致如下:一切文官,除了少数最高级官员外,均需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才能录用;文官有高低两级之分,高级文官负责执行政策,低级文官负责办理日常事务;凡考试合格者,经培训后,按成绩高低分配到相应的机关作。国王集立法和行政大权于一身,官吏全由国王任命,官吏的选用和升迁,不是靠个人的真才实学和政绩,而是凭门第出身和对国王的忠诚。所有的官员都是国王的臣仆,一切听命于国王。到19世纪,英国的两党制日益成熟,内阁开始由在竞选中获胜的政党组成。于是,哪一个政党在竞选中获胜上台执政,就把各种官职作为“胜利果实”分给他们的支持者。所以,每次执政党的更替和内阁的变迁,都要引起政府人员的大换班,使政府工作混乱。

分别提取阶段1、阶段2、阶段3的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阶段。
2022-11-28更新 | 65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有西方学者对中国古代税制这样评价:中国整个政府的负担,无论是中央或地方政府,全都加在那绝大多数的贫苦农民的肩背上;而有资产的阶级差不多全没有纳税的负担。越有钱,越可以不纳税;越没钱,纳税越多。该观点说明中国古代税制(     
A.阶级不均衡性突出B.区域性差异较明显
C.忽视了社会中上层D.难以增加政府收入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下面展示了同一时期的中外货币图像。由此可知(     
A.中外经济贸易往来频繁B.西方的货币已实现了统一
C.中国铸币技术较为先进D.货币具有较强的文明特性
6 . 雍正认为,衡量一个统治王朝是否合法、合理,应以其是否有“德”为标准,而不应以其是何民族建立的政权为标准。任何一个民族的统治者,只要他顺应民心,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具备“德”,就可以顺理成章地继承中央政权的大统。雍正的这种主张(     
A.是为民族压迫做辩护B.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C.体现社会矛盾的激化D.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较大
7 . 《汉书·百官公卿表》载:“西域都护,加官,宣帝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初置。”《汉书·郑言传》载:“自元狩(汉武帝年号)之际,张骞始通西域;至于地节,郑吉建都护之号。”汉代在河西设置的四郡是武威、张掖、酒泉和(     
A.合浦郡B.南海郡C.敦煌郡D.河西郡
8 . 明成祖规定,“凡是来大明朝贡者,皆听其所为”,并用“免税”政策来吸引夷人来华;当然,组织船队远洋的热情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若高度概括其目的,贴切的说法是(     
A.互通有无B.开疆拓土C.奴颜婢膝D.宣扬国威
9 . 下图所示为明代内外章奏的处理过程。据此判断,在该模式下(     
A.行政效能明显提高B.皇帝政务日益繁重
C.宦官专权隐患增大D.社会秩序遭到破坏
10 . 汉文帝于公元前178年和前168年两次发布“除田租税之半”的政策,使得税率降到了三十税一,到了汉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更是全免田租。此举旨在(     
A.彰显皇帝的仁政B.系统反思秦朝的暴政
C.促进经济的恢复D.抑制土地兼并的行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