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8 道试题
1 . 丝路见证者——泉州。

"一带一路”是中国近年来面向国际提出的合作倡议。泉州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也是历史的见证者。

材料一   1271年意大利商人雅各抵达了泉州后写下的《光明之城》一书史料节选

“带着满船的胡椒、芦荟木、檀香木、樟脑、精选的香水、珍贵的玉石珠宝、海枣、衣料等货物上岸,……街上有众多的游灯和火把,到了晚上这个城市被映照得特别灿烂;泉州港甚至比辛迦兰(广州)还大,它所在的江水又广又宽,滔滔奔流入海,整个江面上充满了一艘艘令人惊奇的货船,有的来自阿拉伯,有的来自大印度,有的来自锡兰,有的来自小爪哇,还有的来自北方很远的地方,如北方的靴靶(或指俄罗斯),以及来自我们国家的和来自法兰克其他王国的船”

材料二   (南宋)祝穆在《方舆胜览》中有关于泉州蕃人巷的记载:“诸蕃有黑白二种,皆居泉州,号蕃人巷。”至晚自两宋之交时起,泉州城镇南门附近即逐渐形成蕃商聚居街区,迨南宋季年,在州城之南,即泉南是所谓的"蕃坊"。

材料三   乾隆《泉州府志》记载:宋朝〃胡贾航海踵至,富者货累巨万,列居城南。”而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汪大猷知泉州时“蕃商杂处民间”。


(1)宋代对外贸易的港口,除了泉州外,还有 (请涂答题卡选择题部分)
A.广州、福州   B.广州、上海   C.广州、明州   D.广州、宁波
(2)就研究宋元时期泉州港的中外贸易状况而言,说明上述三则史料的价值?
(3)在对泉州盛况的描述上,上述材料在哪些方面可以互证,试加以说明。
(4)某同学将上述材料进行汇总后,得出“泉州是宋元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第一大港”的结论,你是否同意,试说明理由。
2023-01-11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建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制度的创设。
(1)将相应的制度填入对应的空格内。

(2)如图是1954年出土于江苏丹徒烟墩山的宜侯夨(ce)簋,其上铭文记录了西周康王时期,宜侯夨由虞侯改封宜侯的册命。宜侯夨簋和铭文可用于说明。

A.宗法制的出现   B.内外服制的完善   C.分封制的实行   D.中外朝制的产生
(3)下图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某个朝代的统治机构示意图,其中①处的机构应该是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政事堂
(4)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官员上朝礼仪日渐宽松和谐   
C.君主专制日益加强   D.君臣关系由隶属演变为平等
(5)清朝独创朱批密折制度,有奏折权的官员一般由皇帝发给折匣,匣上加锁,皇帝与官员本人各掌握一把钥匙。官员写来密折时,要派专人用折匣送给皇帝阅批,皇帝阅批后,又交专差以折匣送回。对于密折内容,皇帝和官员都要严守秘密,虽骨肉至亲不能示知,可见这一制度
A.开创了保密制度的先河   B.有效地加强了君主集权   
C.避免了臣下腐败的发生   D.改变了君臣的主奴关系
(6)梁启超把中国古代某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最有可能是。
A.汉朝刺史   B.宋朝谏院   C.明朝内阁   D.清朝军机处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   中国每个新王朝开始时,通常都能有效地统治国家,开创一个比较和平繁荣的时期,新王朝促进了思想和文化生活,并通过派遣远征军对付游牧民族和扩展帝国疆域,保护国家。但渐渐地,王朝由于个别统治者本人的腐化堕落和贵族集团与宫廷宦官之间的宫廷斗争而遭到削弱,并助长了官僚机构的腐败。官僚机构的腐败加之宫廷生活愈来愈奢侈,意味着靠生产劳动供养整个帝国组织的农民所负担的赋税更繁重了。当农作物欠收和饥荒到来时,反抗政府税吏和地主收租代理人的起义爆发了。局部的起义会扩大为普遍的暴动——旧王朝濒临灭亡,新王朝日渐来临。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7)概括材料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以西汉、唐、北宋任一王朝为例,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3-01-11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建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儒学的流变。
(1)就“儒学的演变及其传播”的主题,将下列关键史实与其相应时间配伍。(将代表相应时间段的字母填入括号中,答案请涂答题卡选择题对应位置)。

①儒学初创的源头( )②孔孟之道( )③辐射日本( )④经学( )⑤宋明理学(F)
(2)儒学流变,有若干重要时间节点。将下列选项,填入下图中空格处。
A.董仲舒   B.格物致知   C.儒学独尊   D.东周   E.宋代朱熹   F.未成显学

(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骗子将入于井,皆有忧惕恻隐之心”,这句话出自
A.老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4)历史小论文“儒学流变”的某段落出现“家国同构”“忠君孝亲”“援礼入法”“仁义礼”等关键词,那么其写作的视角最有可能是。
A.时代背景   B.主要阶段   C.核心主张   D.重大影响
(5)明清之际,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大胆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的思想家是。
A.董仲舒   B.黄宗羲   C.朱熹   D.李贽
(6)“有学者认为:将来全世界都要走“中国的路,孔子的路”。你认为“孔子的路”有没有时代价值?简要说明理由。
2023-01-11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建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1)观察上述文物,按照出现的时序排列是。
(2)图⑤北齐仰覆莲六系青瓷尊上的纹饰内容与哪种宗教密切相关?
A.道教   B.基督教   C.景教   D.佛教
(3)请你再列举两个关于图③所处朝代的政府巩固边疆,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史实。
(4)下图是我国发行的一组邮票,邮票中的主人公昭君和文成公主对当时历史发展做出的相同贡献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推动民族交融   C.促进汉藏友好   D.强化边疆治理
(5)图②大元帝师印是元朝政府为了管理图中哪个地区而赐予当地高僧的封号?(A、B、C、D见下图中国地图简图)。

(6)下表所示为辽代部分皇帝的相关记载。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记载出处
(辽太宗)德光本名耀屈之,后慕中华文字,遂改焉《旧五代史·外国列传》
帝(辽圣宗)幼喜书翰,十岁能诗。既长,精射法,晓音律,好绘画《辽史》
(辽)兴宗好儒术,工丹青,以画鹿著名《辽东行部志》
A.宋辽之间的冲突逐渐消失   B.契丹人坚持民族本位观念   
C.辽国实行因俗而治的政策   D.汉文化对契丹人影响较深
(7)岳飞的《满江红·写怀》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中“胡虏、匈奴”是指哪个民族。
A.党项   B.契丹   C.女真   D.蒙古
2023-01-11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建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1-22高一上·上海浦东新·阶段练习
5 . 中国古代制度沿革

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不断演变.势力此消彼长,最终在动态平街下巩固了大一统局面。


(1)判断下列中央官制与地方行政制度分别由哪一王朝首刨(填写朝代名称)
制度               朝代
三省六部制       西周
分封制            秦朝
郡国井行制       北宋
二府三司剖       唐朝
三公九卿制       隋职
藩镇制            西汉
(2)上述制度各自特色, 分封制与___配套,确保周王既是血缘上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君主;三省六部制下由___负责对中书省草拟的诏书进行审核。由___ 主管官员选拔、升迁、奖惩;二府三司制下由__主管军政;行省制最初是由___委派官员到地方处理事务,后逐渐成型的常设机构。(按顺序补充适当内容)
(3)纵观中国古代中央官制与地方行政制度的演交,概括各自的发展趋势。
2022-12-13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1-22高一上·上海浦东新·阶段练习
6 . 在中国历史书内“秦皇汉武”经常互相衔接。而一提到汉武帝,后人对其功业的评价又颇具争议。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兴至于孝武, 事征四夷,广威德,而张骞始开西域之迹。其后骠骑将军击破匈奴右地,降浑邪、 休屠王,遂空其地,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后稍发徙民充实之,分置武威、张掖、敦煌,列四郡,据两关焉”。

——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

材料二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畤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 礼百神,...后同得进洪业,而有三代之风……

——班固 《汉书·武帝纪)

材料三   武帝虽好儒,好其名而不好其实。慕其华而废其质,是以好儒愈于文、景,而德业后之。

——司马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

材料四   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感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

——司马光 《资治通鉴)


(1)材料一、二所引的《汉书》是什么体例的史书? (填写字母)
A.编年体B.纪传体C国别体D.纪事本末体
(2)依据材料一和二,能反映出汉武帝在位时施行了哪些政策:________(填写序号)
①独尊儒术②内外朝制③设西域都护府④设河西四郡⑤推恩令
(3)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西汉时期国土疆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充。请将以下几张疆域图按朝代顺序进行排列(填写字母)

(4)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两者对武帝尊儒的评价有何不同?从史实角度你认为谁的观点更可信。
(5)材料四所引《资治通鉴》成书时期是___。材料四中司马光对汉武帝的总体评价与材料一、二中班固的评价有何不同,试分析导致差异的原因。
2022-12-12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1-22高一上·上海浦东新·阶段练习
7 .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自诞生起,在挑战与应对中不断发展,最终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儒家思想最初诞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那一时期社会变革剧烈,士阶层提出了各自不同的主张。根据已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儒家道家法家
倾向入世出世
政治理想恢复周礼小国寡民富国强兵
道德追求归真废私立公
治世方案克己复礼
对民众的态度自然的一部分刑罚加以控刷
(2)儒学在发展的过程中遭遇了不少困境,请简述其在不同时期所面临的挑战。
秦:________
汉初:________
魏晋南北朝至初唐:________
(3)面对挑战,不同时期的儒家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应对主张。战国时期,思想上呈现出_______”的现象,孟子提出统治者要施行_______,西汉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学说,被统治者采纳,最终形成了“_______       的局面。隋唐时期面对冲击,众多而家学者提出复兴儒学,韩愈用儒家的天命论和_______来反对佛教的观点。(按顺序补充适当内容)
2022-12-12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1-22高一上·上海浦东新·阶段练习
8 . 民族交融的进程

自古以来,汉族与周边少数民族一直积极交流,互相学习,在民族交触的过程中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汉族建立的___政权曾先后实现过对北方的统一;五胡乱华后,___ (填写民族)建立的前秦政权也曾短暂完成北方统一;北朝后期北魏政权分裂为东魏和西魏,最后又由___政权完成了北方统一;隋王朝建立后南下消灭南朝最后一个政权__ , 重建了大一统。(按顺序补充适当内容)
(2)观察下图,与图中反应现象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

(3)除上述图片所涉内容,请再列举这一改革的任意两条具体措施。
(4)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唐明实行灵活开明的民族政策。以下哪项有关多民族交流的历史事件不属于这一时期? (填写字母)
A.分封东北靺鞨族首领为渤海郡王。
B.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
C.榷场贸易
D.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
(5)作为继魏晋南北朝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辽夏金元少数民旅政权既体现了对汉族制度和文化的效仿,又选择保留其自身的民族特性。体现了自身在民族交融中的主体性。以下措施,哪些体现了少数民族对汉族制度文化的学习,哪些则体现了少数民族对自身民族特性的保留?哪些又兼具以上两点? (填写字母)
a)南北面官制
b)蕃汉分治
c)猛安谋克制度
d)行省制度
学习:________保留:________兼具:________
2022-12-12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民族国家的构建。

民族国家是近代新出现的国家形式,西欧较早建立民族国家,西欧各国也由此成为那个时代脱颖而出的强者。

材料一   在中世纪的西欧,假如你问一个人的身份,他会首先告诉你,他是基督徒,其次是某个地区的居民,比如卢瓦尔河谷人、勃艮第人或者伦敦人,最后才可能是英格兰人、法兰西人或者德意志人。

——余建华《民族主义历史遗产与时代风云的交汇》

材料二   路易十四(16431715)宣称“朕即国家”,一人独揽全部国家大权,并且把王权神圣化,给自己冠以“太阳王”的称号。

——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卷

人们在一位有道明君治理下才有一个祖国,在一个昏君统治下就根本谈不上什么祖国了。

——伏尔泰

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了法兰西民族。

——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马赛曲》后被定为法国国歌
7月14日被定为法国的国庆日

材料三   辛亥革命在形式上将我们从封建王朝中解放出来,代之以崭新的共和国形式。……国家第一次与领土、民族、主权等现代的概念牢牢地结合在一起。辛亥革命以后的五四运动、抗日战争……都是通过对民族国家特有的主权意识的争取来唤醒整个国家和民族,争取的是在民族国家之林的生存权利。……这就是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力量。

——朱月白《从朝代之国走向民族之国》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人们怎样的“国家观”?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近代以来法国人的“国家”发生了哪些变化?
(3)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西方国家理论在近代中国的实践”,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结合材料和所学,你如何看待近代民族国家的构建?
22-23高二上·上海浦东新·期中
10 . “教科书革命”。

110年前中华书局在上海宣告成立。中华书局以“教科书革命”为口号出版了若干种类型的教科书,几乎独占了当时的中小学教科书市场。

材料一   立国根本在乎教育,教育根本,实在教科书。教育不革命,国基终无由巩固,教科书不革命,教育目的终不能达也。

——《中华书局宣言书》(19121月)

材料二   中华书局出版的部分教科书内容一览表

教科书名称部分篇目
《中华国文教科书》(1912年)《平等》《政体》《汽机》《大总统》《宪法》《隧道》《商鞅》《邮政》《显微镜》《华盛顿》《哥伦布》《国会》《赵武灵王》
《新编中华国文教科书》(1913年)《国势》《文明国之战例》《俄土战记叙》(1915年开始每册后附有四课白话文课文)
《中华女子教科书》(1915年)《修身》《祛迷信》《刺绣》《女工》《自立》《良妻》《国文》《算术》《缠足之害》
《新式国文教科书》(1919年)《日本》《国耻》《明国耻》(修身篇目69篇,理科49篇,历史31篇,知识30篇,实业27篇,地理14篇)

材料三   苟非万不得已,文明各国不忍轻言战也。近世制造进步、武备修明,岂曰糜烂其民而战之哉?……当稽国际公法,凡两国失和,其先必以双方之意见提出条件,互相磋商以求解决。迨磋商无效,势将决裂,而中立之友邦,尚可征集两国所争之点,曲于调停,或付诸万国和平会,公平判断。

——《文明国之战例》摘自《新编中华国文教科书(高小·第6册)》(1913年)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华书局宣言书》诞生的时代背景。
(2)1912年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篇目反映了编写者意在宣扬哪些价值观念?
(3)《文明国之战例》的书写体现了近代国际交往中的什么原则?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教科书革命”的看法。
2022-11-27更新 | 80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大第二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