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有学者认为“宋朝是中国近代的开始”。为证明该观点,某同学梳理了宋朝相关历史。请帮助他,将梳理的典型史实填入表格相应空格中。(用字母表示,12分)(     
A.儒学复兴       B.经济重心南移
C.崇文抑武       D.三大发明成熟
E.佛道流行       F.江南初步开发
G.儒学独尊       H.西学之风渐盛
宋朝年间典型史实
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持续发展;①等
政治稳定实行②政策;中央集权加强
民族融合多民族政权并立;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加深
文化昌盛宋词繁荣、③、④

2022-06-24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工业革命加速了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的步伐,作为工业革命象征的火车和铁路,极大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此后,中国也踏上了铁路探索之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世界修筑铁路情况表
时间修筑国家或区域铁路线
1825年英国第一条铁路全长约27KM,由斯托克顿到林顿
1855年美国建成穿越巴拿马地峡的铁路
1869年美国建成5条横贯全国的铁路干线,连接东西两岸和南北疆域
1885年加拿大建成跨越大陆的铁路
1888年欧洲建成加来至君士坦丁堡的大铁路
1903年俄国建成西伯利亚大铁路
1840年世界铁路总长度5490英里
1880年世界铁路总长度22.2万英里
1900年世界铁路总长度46.6万英里

材料二:

一个英国人“在伦敦演说,谓中国工程师能建筑铁路通过南口者,此人尚未出世云云”。

——詹同济编译:《詹天佑日记书信文章选》


1909年詹天佑在京张铁路通车典礼上的演说:

本路当建筑之初,工程浩大,同事各员,昼夜辛勤经营缔造,常患难齐欧美……今幸全路告竣,倘非邮部宪加意筹划,督率提挈,同事各员于工程互相考镜,力求进步,曷克臻此!溯铁路创始,起自英人斯特芬森……我国虽进步稍迟,而造成此路,幸得奏功于此日,预决将来必无退化也,不亦与斯特芬森先后辉映哉!

——詹同济编译:《詹天佑文选》


材料三:

1912年,孙中山在上海接受《民立报》记者采访时曾强调:“振兴中国唯一之方法,止赖实业……苟无铁道,转运无术,而工商皆废,复何实业之可图?故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国家之贫富,可以铁道之多寡定之,地方之苦乐,可以铁道之远近计之。”


故合数计划路线计之,至少当有十万英里(160934.4公里)。若以此十万英里之铁路,在十年内建筑之,机关车与客货车之需要必当大增……所以在中国建设机关车、客货车之制造厂以应建筑铁路之需,为必要之图,且其为有利事业尤不可不注意也。

——1921年10月孙中山《实业计划》


材料四:

2019年12月30日早上8:30分,G8811次列车从北京北站发车,前往河北张家口崇礼的太子城站,标志着北京至张家口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将助力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提供交通运营服务保障。


截至2019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3.9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超过3.5万公里。

——据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中国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白皮书整理


1.根据材料一,联系所学,概括19世纪世界铁路发展的总体趋势。
2.联系所学,例举导致材料二中近代中国铁路事业“进步稍迟”的内、外因素(各一项)。
3.材料三中孙中山十年内建成十万英里铁路的计划能否实现?联系所学,简述你的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联系所学,谈谈你对中国“百年铁路梦”的认识。
2022-06-23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材料:在约500年至1500年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不发达地区。与中国比较,这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起了放慢自身发展的作用,人们称之为“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5世纪以后中西方历史呈现出不同发展趋势,中国越来越“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困扰。参考下表范例,完成空格内容填写。(8分
15世纪以后中西方发展趋势比较
领域东方西方
经济______经济占主导地位逐渐向工业国家转变
政治开疆拓土版图奠定;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逐渐确立________________
思想文化理学主导,八股取士、实行文化专制历经文艺复兴、___________等洗礼,人文主义、理性勃兴
对外政策海禁、闭关锁国,几与世界隔绝___________________
总体趋势逐渐落后以致挨打逐步迈向现代化
2022-06-2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二十世纪的国际组织

二十世纪是一个深刻变化的时代,在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的局势下,世界诞生多个重要的国际组织。在历史课上,历史老师出示了部分组织的标识图(如下)



(1)通过这些组织来认识20世纪世界局势变化的一些特点。
________和H,反映美苏两大阵营对抗的冷战格局。
②B和________,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反映了大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
________和G,反映区域经济集团化和一体化发展趋势。
④A和________,推动________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国际组织产生的历史背景,历史老师又出示了以下时间轴



(2)根据提示,完成时间轴中的相关内容填空。
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出示了以下资料



(3)如果以联合国成立为主题进行课堂讨论,你会选择其中哪些资料?说明理由。
2022-04-26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民族复兴路

中华民族多灾多难、历尽坎坷,复兴之路从未红毯铺地、一帆风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广州城的无辜居民和安居乐业的商人惨遭屠杀,他们的住宅被炮火夷为平地,人权横遭侵犯,这一切都是在“中国人的挑衅行为危及英国人的生命和财产”这种站不住脚的借口下发生的!

——1857年3月,马克思在《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


(1)材料中“他们的住宅被炮火夷为平地,人权横遭侵犯”当指哪一事件?结合所学,为什么说“中国人的挑衅行为危及英国人的生命和财产”是“站不住脚的借口”?

材料二 本年夏间,拳汇构乱,开衅友邦。朕奉慈驾西巡……迭命庆亲王奕劻……,与各国使臣止兵议款。昨据奕劻等电呈各国和议十二条大纲,业已照允。仍电饬该全权大臣将详细节目悉心酌核,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上谕》(1901年2月14日)


(2)材料二中“电呈各国和议十二条大纲”当指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带来的恶果包括(六选三)
A.五口通商 B.外国驻军中国战略要地 C.割让辽东
D.禁止国人成立反帝组织 E.协定关税 F.划定东郊民巷为使馆区

材料三 “复兴之路”小报(下图)



(4)结合小报主题,依提示,例举相关历史事件。
①试图推翻清朝建立“地上天国”的运动:
②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变法运动:
③结束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壮举: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社会过程。”结合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试举两例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史实。
(6)“中华民族多灾多难、历尽坎坷,复兴之路从未红毯铺地、一帆风顺。”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复兴之路”这一特征的认识。
2021-12-23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是东西方国家共同关注的话题。某校课题组以此展开探究。

(1)围绕东西方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课题组梳理了以下内容:
①邻保制度
②《济贫法》
③保甲制
④《社会保障法》
A美国
B唐朝
C英国
D清朝

问题:将上列左侧文本框中的制度或法案与右侧文本框中的朝代或国家一一对应。(填写字母)
        ;②        ;③        ;④        

课题组就下述亚里士多德对基层治理的描写,开始进一步探究。

凡父母双方均为公民者有公民权,公民在 十八岁时在他们村社的名簿中国登记。当他们登记之时,村社成员对他们宣誓投票,作出决定……

⑤结合材料及所学,课题组就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基层治理模式相似点,可能达成的共识是:
A.议会表决   B.自我管理   C.放任自流 D.君主独断
(2)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为应对灾害,国库中常备储粮。聚焦“库粮”,课题组注意到如下两则材料:
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问题:帮助课题组提炼两则材料所反映的相同社会特征。
(3)课题组在深入聚焦社会赈济后,发现了两段带有冲突、耐人寻味的文献记载:
(开皇十四年)关中大旱,民饥,上(隋文帝)遣左右视民食,得豆屑杂糠以献。上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责,为之不御酒肉,殆将一期。
——司马光《资治通鉴》
隋开皇十四年天旱,人苦饥乏。是时,仓库盈益,竟不赈给,乃令百姓逐粮。隋文帝不怜百姓而惜仓库……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吴兢《贞观政要》

问题:就开皇十四年旱灾中隋文帝所为,《资治通鉴》与《贞观政要》记载有何明显不同?学者普遍认为《贞观政要》所述不实。说说这些学者普遍认为不实的理由。
(4)除了关注古代东西方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外,课题组又注意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欧洲国家建成了“福利国家”,并找到下列一组数据:
西欧国家的社会福利费用从60年代以后也持续增长,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从60年代的20%上升到70年代的30%左右,以后又逐年上升。英国1991年政府社会保障开支为720亿英镑,1992年增至760亿英镑,1994年达800亿英镑,为整个财政预算的40%左右。1994年英国财政赤字为500亿英镑,很显然,其社会保障政策是以严重的财政赤字为代价的。
——史柏年《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问题:综合上述材料,联系所学,谈谈你对古往今来东西方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发展历程的认识。
2021-12-23更新 | 226次组卷 | 4卷引用:上海市青浦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近代商贸与社会生活商业贸易的变化影响着人类的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比对材料一中两幅地图所示信息,欧洲贸易中心有何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材料二   下图是17世纪荷兰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生活的海港小城代尔夫特的一景。画面左侧建筑群就是维米尔的一个堂兄弟和两个侄子供职的荷兰东印度公司驻代尔夫特事务所。1602年,荷兰的大商人集股组成海外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公司从政府那里得到了从好望角到麦哲伦海峡间广阔区域的贸易垄断权。公司有权代表国家对外宣战、签订条约、招募军队、在殖民地发行货币和任命官员等。



(2)依据材料二,对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经营特权进行归类。

材料三   1是画家维米尔描绘妻子秤钱币的情景;图2中一位地理学家正埋首绘制地图;图3中一位戴帽子的军官与妇人在玩牌,黑人男孩手持青花瓷壶在旁斟茶。男人帽子由产自北美五大湖区的海狸皮制成,青花茶壶可能来自中国。类似题材,在同一时期其他荷兰画家笔下均有呈现。


   
(3)材料三中的油画创作取材于当时荷兰市民的日常生活。透过这些信息,能折射出哪些深层历史信息?任选其中一幅作品,简要说明。
(4)综上所述,说说近代商业贸易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
2021-12-23更新 | 164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青浦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轴心时代”之文明

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各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山水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之处。按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1)轴心时代,从时间跨度看,大致相当于我国        时期。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轴心时代文明多元并存。按示例,将下列示意图字母所示范围与表格中的文明区域相匹配。(填写字母)

中华文明E
古印度文明D
古希腊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
古埃及文明
(3)中华文明和古希腊文明是轴心时代中西方文明的代表,依据提示填写表格。
比较范畴轴心时代的古代中国轴心时代的古代希腊
地理环境大河流域、土壤肥沃、雨量充沛
经济方式商业、航海业、贸易业发达
政治特征以雅典民主为代表的城邦政治
文化建树学派众多、百家争鸣
(4)阅读下列轴心时代中西方思想家语录,回答问题。

问题:概括上述中西方思想家的主张。结合他们所处时代背景,简析形成各自思想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