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图是2010年在湖北省钟祥市梁庄王墓中出土的郑和船队“海外代购”金锭,其正面錾刻有“永乐十七年四月□日西洋等处买到八成色金壹锭伍拾两重”的铭文。这枚金锭是(       

A.东西方跨大洋贸易的证据B.明朝废除海禁政策的见证
C.海上丝绸之路兴起的表现D.明代区域文明交流的产物
2024-03-01更新 | 118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战争是不同文化的碰撞,是文化的暴力交流。每一次惨烈的战争,虽然可能造成局部文化的衰退,却常常成为促进人类整体文化进步的契机,体现了自然法规的优胜劣汰。

一一摘编自《战争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作用》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1-02更新 | 108次组卷 | 8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3-24高一上·湖南·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汉武帝即位后不久,召集一些青年才俊出入禁宫,授予他们侍中、中常侍等官职,让他们“参与谋议”,并按皇帝旨意,在朝堂对以丞相为首的公卿百官拟定的行政方案加以诘难。这一做法旨在(     
A.加强皇权专制B.选拔优秀人才C.优化官僚结构D.削弱外戚势力
2023-12-04更新 | 108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3-24高一上·湖南·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据考古发现,唐代的丝绸纹样呈现出一种与前朝不同的新面貌,外来元素开始更多地出现在丝绸上,比如骑士、狮子、大象、石榴、葡萄、宝相花纹等。这反映出唐代(     
A.民族关系和睦B.文化政策开放包容C.丝绸贸易繁荣D.艺术形式呈现多样
2023-11-27更新 | 41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3-24高一上·湖南·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商鞅称:“法者,国之权衡也……凡赏者,文也;刑者,武也。文武者,法之约也。”其体现的主旨是(     
A.树立严刑峻法的治国理念B.赏罚分明是治国的基本要求
C.发挥儒学教化臣民的作用D.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023-11-27更新 | 23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3-24高一上·湖南·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唐高祖武德年间,“天下兵革方息,万姓安业,士不求禄,官不充员,吏曹乃移牒州府,课人应集,至则授官,无所退遣”。这反映出,唐朝初年(     
A.选官方式适应政治需要B.科举制度不被认同
C.官吏的选拔具有公正性D.门阀政治影响深远
2023-11-27更新 | 27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据统计,清代文字狱持续时间之长,文网之密,案件之多,打击面之广,罗织罪名之阴毒,手段之狠,都是远超前代的。这可以用来说明清朝(     
A.封建制度的发展B.专制制度的强化C.满汉矛盾的尖锐D.文化市场的混乱
2023-11-2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据记载,嘉靖初年,士人“见尊长多执年幼礼”,至万历年间,“或与先辈抗衡,甚至有遇尊长乘骑不下者”。嘉靖初年,“市井极僻陋处,多有丰厚俊伟老者,不惟忠厚朴实,且礼貌言动可观。三四十年来虽通衢亦少见矣”。这些变化反映了(     
A.经济发展冲击礼制观念B.传统社会结构趋于瓦解
C.个性自由受到社会推崇D.社会风气逐渐奢靡腐化
2023-11-25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鸦片战争的战败,迫使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承认自己落后,逐步消除“上国天朝”“惟我独尊”“夜郎自大”的虚骄之气,同时又提倡“经世之学”来挽救封建社会的危机。这反映出,开眼看世界(     
A.起到了思想先导的作用B.掀起了反封建斗争的风暴
C.带来了崇洋媚外的风气D.促进了中国社会成功转型
2023-11-25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于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陈寅恪先生曾经指出,其目的在于与南朝争取文化正统地位。他认为洛阳是东汉、魏晋故都,北方汉人有认庙不认神的观念,谁能定鼎嵩洛,谁便是文化正统的所在。翦伯赞认为,孝文帝迁都洛阳是北魏政治经济发展、鲜卑族进一步封建化的必然结果。其原因主要有:代北地区农业生产不能满足国都平城日益增长的需要;摆脱代北鲜卑贵族保守思想;加强镇压中原人民起义。王仲荤认为孝文帝所以要迁都,一是为了更好地镇压中原的汉族和其他各民族人民;二是解决塞北一带严重粮荒;三是避免柔然人的势力。

——摘编自戴雨林《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问题研究综述》

材料二   王安石在经济方面的改革思路就是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通过国家对经济的全面控制来提高国家的财政收入。王安石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鼓励农民垦荒、淤田;通过实施一系列像青苗法、水利法、募役法等制度措施来强化国家对于小农经济的扶植与控制,做到合理均摊赋税,扩大税面,保证财政收入;通过均输法与市易法介入流通领域,对手工业和商业进行控制,从而对社会财富进行重新调配,将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的一部分权利收归国家。然而在青苗法实施过程中,许多官吏在发放青苗钱时收受贿赂,有的为了多放邀功,竟然强行摊派,由此导致许多农民破产。均输法和市易法也是如此,原本是为了平抑物价,结果官商代替了私商,而垄断的官商没有竞争对手,对民众的盘剥更为厉害。

——摘编自罗虹宇《王安石变法的得失对当今改革方法论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在经济领域的得与失。
2023-11-2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