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13 道试题
1 . 《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大历四年正月十八日,敕有司:“定天下百姓及王公已下每年税钱,分为九等……夏税,上田亩税六升,下田亩税四升。秋税,上田亩税五升,下田亩税三升。荒田开佃者,亩率二升。”据此推知,该税制(     
A.改变了旧有的赋税征收标准B.适应商品经济发展计亩征银
C.使人民的税收负担大为减轻D.废除丁税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23-24高二上·湖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云南民政司1912年6月统计,云南地区活动的主要政党有同盟会、统一共和党、统一党、共和党等。同一时期,《云南》《云南公报》《云南旬报》《滇话报》等政党刊物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表明当时(     
A.政党之间纷争不断B.国民参政议政意识增强
C.专制统治不得人心D.政党政治逐渐走向成熟
2024-01-25更新 | 159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下列材料均摘编自舒新城《近代中国留学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严复(18531921),福建侯官县人,5岁入私塾,13岁放弃科举“正途”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船泊驾驶,24岁时,作为公派留学生,前往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深造。在课堂上积极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在课余阅读了大量西方社科人文学术著作,并实地考察英国的政治、法律、教育等机构,深化了对西方政治经济体制和思想理论的认识。严复翻译了《天演论》等名著,宣扬的社会进化论思想,是启蒙维新的有力思想武器,成为近代中国开启民智的一代宗师。

材料二   孙中山(18661925),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人,1875年孙中山入村塾读书,1878年,随母赴檀香山,先后在檀香山、香港等地较系统地接受西式近代教育,并成为西医医师,19世纪末期,目睹中华民族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危险,决定抛弃“医人生涯”,进行“医国事业”,举起反帝反封建的旗帜,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材料三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从小接受传统的儒家教育,同时也对西方的科学和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02年东渡日本留学,最初学医,但后来观看日俄战争教育片时,深受刺激,决定弃医从文。归国后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诞生。支持和参与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为中国文化的独立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近代留学青年生涯规划的特征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书写工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为抗日战争时期第六区游击司令部政治部宣传科在山东省发行的日文传单《日本兵的苦恼》。该宣传单旨在(     

(画面背景文字的主要内容:“父亲,怎么办啊?当官的说谎,出征慰问金一分钱也没发,阿菊的病看不好,就把孩子托人照看,这种无聊的战争得草草收场。”)
A.打垮在华日军侵略意志B.掌握国统区宣传领导权
C.揭露日本侵华未得到其国民支持D.鼓励我国军民坚持抗战必将获胜
5 . 下图为天宝六年(747年)在今吐鲁番地区出土的一份文书,据此可知(     
户张阿苏剩退壹段壹亩永业常田城西拾里武城渠   东至渠   西张伯   南至道北靳阿惠
查段叁亩永业常田                   城东肆拾里柳中县屯续渠   
范西至渠   南至渠   北至渠
(后   缺)
(大谷第二八五四号退田文书)
A.均田制已经崩溃B.两税法效果明显
C.政府掌握土地不足D.水稻种植范围扩大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群众》周刊创刊于193712月,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唯一公开出版的理论刊物。以下为其刊载的时评、社论和文章(部分)

时间相关文章
193712《抗战到底!争取最后胜利—拥护蒋委员长宣言》
19381《制止日寇非人暴行》《怎样动员群众积极参加抗战》
18387《一年来的东北抗日联军》《向前线将士致敬,向阵亡将士死难同胞致哀》
19397《反对妥协投降,坚持抗战到底》《坚持团结才能争取最后胜利》
19401《“扫荡”和反“扫荡”的一年》
194012《论百团大战的伟大胜利》
19416《苏德战争与中国抗战》《为建立反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而斗争》
19441《从胜利的民主望民主的胜利》
19449《论三三制》《论秧歌剧的形式》
19454《一个女人翻身的故事》

材料二   1938年武汉地区《群众》周刊读者身份统计


——据张红春《〈群众〉周刊的抗战政治动员研究》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群众》周刊的史料价值.并对其抗日宣传工作加以阐释。(要求:阐释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4-01-14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 (四)历史试题
7 . 20世纪60年代以来,尤其是21世纪以来,瑞典等北欧国家的政府学前教育补贴覆盖面从3—6岁儿童,扩大到1—2岁儿童;以公立机构为主,私营机构为辅的托幼体系逐步形成;部分国家甚至在延长父母双方育儿假的基础上,追加“性别平等奖励”。这些做法旨在(     
A.提高妇女的地位B.保证人口的繁衍
C.防止社会矛盾激化D.消除高福利的弊端
8 . 如表所示为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赋税制度。据此可知,这一赋税制度是(     
征收名目将田赋和名目繁多的徭役合并征收。
纳税方式取消力役,把按丁、按户征收的力役改为折银征收,称为户丁银,并将其摊入田赋中,征收赋税一律征银,用货币取代实物和力役;差役由政府雇佣。
征收方式改民收为官收,从征收到押运均由官府承办。
A.摊丁入亩B.两税法C.一条鞭法D.租庸调制
9 .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成书于隋,是我国历史上成千上万家训中唯一成为学校教科书的。他在《涉务》篇中写道:“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舆,入则扶持……及候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然”。作者意在(       
A.分析九品中正制的弊端B.告诫晚辈为人务实求真
C.说明社会动荡民不聊生D.强调健身体为人生要务
2024-01-04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24届高三11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10 . 从以下玉米图的变化可推知(     

▲《本草纲目》中所附玉米图       ▲清朝吴其绘制的玉米图
A.玉米传入中国途径的多样性B.明朝时玉米还未作食用栽培
C.玉米种植的地域性明显D.清朝玉米种植得到推广
2024-01-03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五)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