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28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后,大洋间贸易日趋繁忙,到18世纪,英国成为海上殖民霸主,牢牢控制好望角,垄断了从大西洋至印度洋的远洋航道。为了挑战英国海上霸权,新兴的法兰西帝国另辟蹊径,筹划开凿苏伊士地峡,保证法兰西独占红海。伴随19世纪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一条能沟通欧亚非三大洲,能运输大宗货物的廉价便捷水路的需要更加迫切。1854年法国工程师兼外交官勒塞普在埃及总督支持下筹建“国际苏伊士运河公司”,募集资金4亿法郎用于运河开凿建设。1859年苏伊士运河破土开凿,至1869年竣工通航,运河通航次年,船舶周转量为43.6万吨,到1950年竟高达7260万吨,公司累计收益高达280亿法郎。在筹建时持否定态度的英国在运河开通后全力寻求插足和控制运河的机会。1875年利用埃及政府财政危机,英国认购了埃及手中全部运河股票,一跃成为运河公司的实际控制者。1882年英国沿运河区建立了大量的兵营,各种军事基地,将埃及实际处于英国殖民控制下。

材料二 作为埃及领土一部分的苏伊士运河,在其通航后的85年中,非但没有给埃及人民带来多少利益,反而使埃及“成为附属于这条运河的一宗财产了”(纳赛尔语)。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此后,尽管新老殖民主义者一次次对埃及进行挑衅,但埃及人民通过不懈斗争始终把国家的主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在进行斗争的同时,埃及政府和人民也积极推进苏伊士运河的扩建和改善。1964年2月,运河的年船舶通过量达2.5亿吨,为英法经营时的三倍,1981年-1982年,运河的经济收入达到10亿埃镑(1埃镑=1.43美元),成为埃及国民收入的四大支柱之一。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孙光圻《苏伊士运河史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伊士运河开凿的背景,并分析英国对苏伊士运河态度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的意义。
2023-07-01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末期,礼包括贵族交际中的礼节及贵族婚丧嫁娶等的典礼。当时儒者依靠襄助这些典礼和教授仪文为生,“不学礼,无以立”。孔子说:“丧礼,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不如礼不足而敬有余也”。孔子及弟子将当时的交往礼仪和各种典礼整理为我们今天看到的《礼》。他传承古典文化的原则是“述(记述)而不作(修改),信而好古”,但在传承礼的细节上偶有取舍,例如冕,古礼用麻,时人用丝,孔子遵从民众习惯,因为当时用丝廉价;又如古礼臣拜君于堂下,而当时臣拜君于堂上,孔子采用古礼。孔子传承礼的指导思想是“忠恕”,“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忠”的意义在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体现了他的社会责任意识。六经中,《礼》是孔子常讲和弟子必修的。

——摘编自张荫麟《中国史纲》

材料二   中唐以来,韩愈等人打着“复古”的旗帜,掀起了恢复孔孟思想正统地位的古文运动。而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客观上要求儒学更多地关注现实,即强调“格物致知”。面对从相对统一到偏安一隅的现实,许多有识之士努力通过对儒学经典研究,从而作出符合现实的新解释。因此,以“理”为宇宙万物本质的本体论哲学观逐渐形成,这既论证了封建纲常的永恒性、合理性,又孕育了一种与之相抗衡的理性精神。更重要的是,两宋理学从宇宙本体论的高度论证了人性,使得传统儒学的“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等精神,真正融化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

——摘编自王育济《理学对传统儒学的变革及其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重视礼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结合时代背景,评价孔子对礼的传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宋理学兴起的背景及其影响。
2023-07-12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托马斯·阿奎那(约1225~1274年)是中世纪由盛而衰的神学政治思想家,他将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同中世纪天主教教义相结合,主张神法具有最高正义性。他说人天生是受神法、理性和政治权威三重秩序所支配的。人必须参加政治生活,锻炼政治道德。正义的国家会追求公共幸福,追求有德行的生活,它以整体利益为出发点,个人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遵守统治者的智慧统治,所有民众团结一起行善。阿奎那认为神法集中了神的智慧,具有最高正义性,是最善的。“世俗权力之服从宗教权力,犹如肉体之服从灵魂”。

——摘编自曹艳华《西方国家观念的演进——一种思想史的考查》

材料二   “国家观”是一个意识形态层面的概念,可以理解为民众、统治阶级对国家的认识与归属感。鸦片战争前对于国人来说,并没有一个完整成型的“国家观”概念。近代以来,战争敲开了紧闭已久的国门,也带来了新思想、新理论,国人的近代国家观念开始逐渐萌发并传播。有识之士并没有沉浸在国将不国的悲痛中,而是积极唤醒国人。梁启超在《时务报》中表达了自己的民权和主权意识,在国际交往中中国官员也开始接受并运用“国家主权平等原则”这一国际法内容。1898~1912年是清政府大厦终倾、中华民国日出东方的时期,是近代化的新型国家在废墟上建立的时期。随着中华民国建立,新生政权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中国的疆界,明确了国家主权,意味着我国在形式上已经转变为一个近代化国家。

——摘编自秦磊《中国近代国家观的形成与发展:1898~191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托马斯·阿奎那国家观念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其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国家观念形成的背景,并简析其影响。
2023-07-13更新 | 50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1221日,英国照会美国,表示由于军事和战略上的原因,不应该允许希腊和土耳其落入苏联的“控制”之下,但由于英国国内经济困难,321日之后,英国无法再给希腊和土耳具以经济和军事的援助,希望美国挑起这副担子。1947312日,杜鲁门在国会参众两院发表咨文并同时对全国广播。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营垒,美国负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这就是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

材料二   1969725日,尼克松在关岛谈到了美国对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政策。他说:“在我们同所有亚洲友邦的关系方面,现在是着重强调下列两点的时候了:第一,我们将恪守我们的条约义务……;第二,在国内安全问题上,在军事防务问题上,除非受到一个大国的带有核武器的威胁以外,美国将鼓励并有权期望逐渐由亚洲国家本身来处理,逐渐由亚洲国家本身来负责”。后来这一政策被称为“尼克松主义”。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下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杜鲁门主义出台的背景并说明其影响。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杜鲁门主义和尼克松主义的异同,并简析美国对外政策转变的原因。
2023-06-27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   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交流,是作为“上帝的使者”兼“文化大使”的耶稣会士,直接在中西双方架设了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就来华的耶稣会士而言,当他们面对地域广阔,物产丰富,国家统一,经济与军事实力相对较强大的东方大国,而明智地认识到,唯有遵循“恪守中国的法度”礼俗,方能有在华立足安身的机遇。大量西书的传入,使得明末清初出现译书热潮,这些译著是当时中国知识阶层吸纳和摄取西方科学文化的重要源泉。与此同时,耶稣会士也把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输入欧洲,儒家思想在欧洲广为流传,对当时法国启蒙运动影响极为深刻。入清以后,清帝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为维护“华夏中心”的传统观念和“天朝上国”的地位,清廷竭力推崇明末以来逐渐形成的“西学中源”观念。1837年后,为清廷效力的传教士遂告绝迹,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遂归于漫长的沉寂。

—摘编自马骏骐《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特质》

材料二   鸦片战争爆发之前,英国曾经派遣使团来到中国,以期达到通商的目的,而乾隆皇帝却拒绝了这一使团有关开商埠减课税的要求,理由是天朝物产丰盛,没有与他国通商的需要。回顾两者的社会背景,英国此时是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社会,而中国仍然留在封建社会不发达的经济形态中。英国屡次派遣使团来华的过程中,都在觐见皇帝之时发生冲突,即三跪九叩之礼。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清廷中一部分有识之士开始觉醒,开始了解、接受西方文化,更全面地关注到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地理历史、科学技术、经济贸易等。这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巨大的冲击力,并使中国传统文化开始转型。

—摘编自赵君尧《鸦片战争与近代中西文化冲突》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西学传入对中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对西方文化态度的转变及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中叶,欧洲机械钟表通过商贸途径传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明清时期,我国士人对机械钟表计时性能有所关注,这一定程度上是延续了我国古代以漏壶为核心的守时传统。机械钟表在明清时代主要局限于天学领域,清代钦天监则已多用机械钟表计时;装饰功能的“玩具”或许是清代机械钟表最常见的社会身份。明清钟表那些精致、复杂的自动显时功能是会让人心旷神怡、兴趣盎然的。礼品则是明清时期钟表另一个重要的社会功用,无论是在国际外交场合,还是君臣间的贡献、赏赐,乃至亲友间的馈赠,机械钟表都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晚清时代,伴随着西洋钟表的大量流入,西方式的hms(时、分、秒)制在中国进一步流传开来,与此同时,很多中国人开始放弃十二时辰制中的专名。到了19世纪后半叶,钟表在社会中层已达到了一定的普及率。

——摘编自任杰《中国近代时间计量探索》

材料二   我国早期国产表设计均仿自外国表,以瑞士表为主。1966年,天津手表厂设计研发出我国第一只摆脱仿制机芯手表——“东风牌”手表。这一时期民用表设计的装饰题材多取自体现民族特色,爱国爱党,反映人民当家作主以及向往新生活的内容,阳刚、健康、粗犷的工人、农民、战士形象主导了这一时期社会主流审美。至七十年代民用表的用户群开始迅速扩大,民用表已然成为大众化的日用工业品四大件之一。在短缺经济和计划体制的背景下,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如何延长使用寿命,以充实市场上民用表的数量供应,及降低用户民用表更新频率,成为该时期的民用表功能设计需要突破的首要问题。民用表初创期的积累为我国民族制表业在下一阶段的成功调整转型突破打下了坚实基础。

——摘编自黄舟子《建国以来国产民用表的设计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简述中国近代计时方面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机械钟表在近代不断涌入中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国产民用表在初创时期的设计特点,并简析国家大力发展民用表的时代价值。
7 . 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伴随着东晋南朝、唐中叶城市经济和商业的发展,虽然还有某些士大夫激于道德上的义愤,对“钱”这个怪物进行挞伐,但是,到了宋代这个时候,“钱”已经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力量,在社会上活跃起来了,人们对它的看法也已经大大地改观了。在某些人的心目中,“钱”具有强大的力量,连诗人的笔触也不得不承认:“有钱可使鬼,无钱鬼揶揄。”

——摘编自漆侠《宋代经济史》

材料二   维新派的领袖人物康有为针对国门洞开,西方列强经济渗透日益扩张,民族危机愈来愈深的严重现实,阐明重利是富国救亡的重要举措。如果继续因循守旧,“犹不讲求生财之道,承亟以实利之是尚,吾恐鱼无水死,国无财亡。”他还强调轻利之说压抑人性,扼杀人才,致使国家陷于困境。

——摘编自朱英《近代中国商人义利观的发展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人们对钱的看法改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的义利观并简析其产生的背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分析了(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B.两次工业革命的社会基础
C.英法启蒙运动的孕育背景D.西欧王权强大的客观影响
2023-07-0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育才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等级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破晓歌,属于普罗旺斯抒情诗的一部分,普罗旺斯抒情诗的起源与拉丁抒情诗关系密切。探其本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古罗马诗人奥维德那里。该诗被认为是现存唯一一首描绘破晓时分恋人即将分别、充满不舍和抱怨的古典拉丁抒情诗。

中世纪欧洲贵族骑士阶层推崇一种典雅的爱情观念:骑士崇拜一位贵夫人,并且效忠贵夫人。这些骑士提倡爱情至上、两性平等、身心快乐等,这种观念因为行吟诗人和贵族骑士的广泛传播和宣传,逐渐成为一种社会习俗。人们通常认为:破晓歌歌颂的是骑士与贵族妇女之间的爱情,虽然这种爱情并不具备正当性,但是,在中世纪教会的禁欲主义和封建婚姻制度背景下,这些爱情诗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破晓歌流传广泛,很多诗人后来流落到意大利,从而推动了那里的抒情诗的发展,而意大利又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发祥地,因此,破晓歌算得上近代欧洲人文主义文学爱情作品的源起或发端。

——摘编自曾艳兵《“破晓歌”:普罗旺斯爱情歌的精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破晓歌”在中世纪盛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井结合“骑士文学”的相关知识,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评价“破晓歌”这一文化现象,
10 . 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人认识到世界其他地方还存在迥异的民族、宗教和文明形态,使基督教关于人类的起源的说法成为虚假之言。16世纪后期,法国人文主义作家蒙田鼓励人们运用自己的判断力来认识世界,而不要迷信权威。17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探索真理的方法,即依靠实验、观察和推理揭示自然界奥秘,而不是盲信权威,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了哲学认识论上的批判方法。中国的文化常被用来对比和批判欧洲的旧制度和文化。伏尔泰对中国由明智的君主和哲学家统治赞赏备至,据此提倡实行开明的君主制。这些内容都被用于揭露法国文化和制度的非理性,以及在法国宣传启蒙运动和社会变革的理由。

——摘编自《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材料二   “光荣革命”的价值并不是它的形式(国王易人)所能衡量的……1689年,国会通过了两项重要的法案:《权利法案》和《宽容法》。根据前者,国王的特权完全被剥夺,英国结束了她的君主专制主义,而开始了一个民主的议会政治的新时代;这不只是英国政治史的新阶段,同时也是世界史进步的重要里程碑;根据后者,英国的不从国教分子经过了长期奋斗,终于获得了基本的信仰自由,这实是宗教革命的原则之更进一步的扩张。

——《民主制度与近代文明》


(1)阅读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背景。
(2)材料二是如何评价《权利法案》的意义的?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两个角度分析1689年英国颁布《宽容法》的原因。
2023-07-04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