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345 道试题
1 . 《商君书》载:“圣人不法古,不脩今。法古则后于时,脩今则塞于势。周不法商,夏不法虞,三代异势,而皆可以王,故兴王有道,而持之异理。”由此可见,商鞅主张(     
A.顺时而变B.效法古代C.拘守现状D.厉行法治
2024-01-28更新 | 104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5年,日本学者稻叶岩吉发表专著《满洲发达史》,梳理中国东北地区的历史,尤其关注明、清两代,并论证满洲和朝鲜与日本的历史渊源。稻叶认为“满洲种族”是自古以来身份边界清晰固定的共同体,他们世居中国东北,是汉族的“入侵”破坏了他们的自给自足状态。日本东洋学者以欧洲近代民族主义的理论和体质人类学的相关知识为框架,从血统层面把汉满做出绝对的区分,同时以地理板块为依据,认定满族有其“固有领土”,进而有政治上建立现代国家的合法性。

—摘编自冯乃希《中国历史叙述中的民族政治》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伊始就开启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进程,党的“一大”纲领明确规定接纳党员不分民族,倡导民族平等。土地革命时期,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制定的《宪法大纲》规定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在苏维埃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长征途中,党和红军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执行严格的民族纪律,争取到广大少数民族同胞的支持。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指出:“我们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但是国内各个党派各个阶级的,而且是国内各个民族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各民族联合抗日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深入人心。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领导确立的各民族“多元一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多民族统一国家,不仅从政治上、制度上保障民族平等,而且通过加强文化和情感建设,增强民族认同,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容纳了地域、政治、经济、文化多种因素的共同体。

—摘编自王芳《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野看毛泽东对近代民族主义的超越与重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满洲发达史》中的主要观点并予以评析。
(2)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个阶段,概括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主要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古代阿拉伯文献中有很多“五王说”的记载,即世界是以伊拉克王为中心,包括中国皇帝、突厥王、印度王和拜占庭王;在印度则流传着“四天子说”,认为世界是由人主、马主、宝主和象主四位天子所统治,分别对应着中国、突厥、拜占庭和印度。据此可知(     
A.多元文明存在交流互动B.东西方天下观认知趋同
C.古代世界政治秩序形成D.欧亚文化相互吸收借鉴
4 . 日军在遭受打击后惊呼:“对华北应有再认识”,并从华中正面战场抽调2个师加强华北方面军,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更大规模的报复作战。为此,中国共产党(     
A.提出全面抗战路线B.建立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C.组织发动百团大战D.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5 . 人口与历史

材料一   中国古代部分时期人口数量

时期年份口数出处
东汉157年(桓帝永寿三年)5600《晋书·地理志》
西晋280年(武帝太康元年)1600《晋书·地理志》
581年(文帝开皇元年)2900《隋书·李德林传》等
609年(炀帝大业五年)4600《隋书·地理志》
705年(中宗神龙元年)3700《通典·食货》
755年(玄宗天宝十四年)5300《通典·食货》
760年(肃宗乾元三年)1700《通典·食货》
820年(宪宗元和十五年)1600《旧唐书·穆宗纪》

材料二   (东汉末年)“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注:奴婢、徒附为依附人口,不为国家所掌握)。

(1)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指出东汉末至西晋初人口变化的原因;并据此辨析表格中的人口数据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
(2)运用表格数据,绘制隋唐时期人口数量变化折线图。要求:完整利用表格中数据;在已有网格线上制图;完善坐标信息,选择恰当的时间和数据刻度以清晰绘制线条。

隋唐时期人口数量变化折线图


(3)结合折线图和所学知识,阐释8世纪中央政权直接控制人口数量的变化。
2024-01-20更新 | 10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18世纪后半期,拉美的科学家们意识到,无论在自然科学还是在人文社科领域,欧洲的拉美研究存在许多谬误及偏见。在这种背景下,拉美的科学家们提出“美洲的科学”以区别于欧洲的科学研究。这(     
A.促使欧洲中心论退出历史舞台B.有利于增强拉美民族意识
C.说明科学发展是民族独立前提D.推动拉美反殖民斗争胜利
2024-01-19更新 | 309次组卷 | 9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7 . 汉、唐统治者依据现实需要适时调整统治政策,下图是汉朝和唐朝所实行的两种经济政策的示意图,两者都(     

A.体现了商品经济的繁荣B.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C.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D.改变了赋税征收的方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表为元杂剧中部分女性形象。这些形象的塑造反映了(     
剧名女性形象
《墙头马上》李千金身为大家闺秀,却与墙头一见倾心的裴少俊月夜私会。
《西厢记》崔莺莺本与表兄郑恒有婚约,但在寺中遇到情投意合的张生时,她没有顾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弃郑嫁张。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赵盼儿为解救失足落入火坑的好姐妹宋引章,勇敢地智斗贪财好色的周舍。
A.市井娱乐的需求B.社会矛盾的激化
C.舞台艺术的成熟D.女性地位的提高
9 . 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原有的地方政府体制无法适应时代变化的要求,由此引发了19世纪英国的基层治理改革。19世纪30年代英国基层治理改革的重要成果是(       
A.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B.率先构建英国现代社会保障体系
C.社区发展为英国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D.乡镇成为英国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45年,重庆谈判开始当天,重庆《新蜀报》发表社论指出:“全国人民希望的是,化干戈为玉帛。”西安《秦风日报·工商日报联合版》发表社论指出:“我们希望重庆谈判中,大家都能放弃成见,完全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前提。”这反映出(     
A.全国民众支持中共主张B.社会第三方力量对谈判充满期待
C.国共双方谈判顺利进行D.重庆谈判基于社会舆论压力开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