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中华大地上,各民族在各自生存环境中形成和发展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各民族在互相学习、借鉴、吸收中,共同创造了中华优秀文化。尽管历史上各民族之间有战有和,也曾出现过统一和分裂的局面,但各民族之间,还是互相吸收、互相依存、逐步接近,共同缔造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的伟大祖国,促进了中国的发展。

——摘编自刘吉昌《历史·现实·未来--中国民族关系发展回顾与展望》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4-05-28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景德镇制瓷行业的历史经历由汉代起步,南北朝时开始出名,唐代声誉大著,宋代崛起,元代大放异彩,明代独占鳌头。……制瓷业是较早与农业分离的手工业之一,技术将从业者专门化使他们不便务农。史料记载:明代景瓷,自燕云而北,南交趾,东际海,西被蜀,无所不至,皆取于景。……景德镇吸引了鄱阳、都昌等水乡的船民大量聚集,有诗云: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明代后期,景德镇瓷器业更加发达,获利之厚,足以惊人。

——摘编自宋燕辉《明代后期景德镇瓷业中资本主义萌芽的状态》

材料二:在没有新的动力和机器的时代,除扩大生产规模外,就只有靠分工、再分工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量,降低成本。这就促使丝织业和景德镇制瓷业终于发展到它们的顶峰--工场手工业时期,其生产力也提高到人力所能达到的极限。由于欧洲人喜爱色彩瑰丽的瓷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欧洲市场上的珐琅彩、墨彩瓷的价格要比同类青花器高出四倍。在高额利润的刺激与官窑的影响下,景德镇引进欧洲的珐琅彩,并将其改造为更适合工匠彩绘的“粉彩”。同时还引进了西洋画法。由于丹麦、瑞典、荷兰、英国、法国人都抢购彩瓷,为满足外商的急迫需求,景德镇瓷商贩运白胎瓷至广州设厂加工釉上彩,于是遂有“广彩”的出现。

——摘编自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晚明至清乾隆时期景德镇外销瓷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景德镇制瓷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景德镇瓷器大量外销的影响。
2024-05-28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据《元史·食货志》统计,从元太宗到元世祖的半个多世纪中,共封大小“投下”159处,这些大大小小的“投下”都是封建领地性质,就连领地上的各级官员也由投下主自己的家臣担任,官位世袭。由此可见(     
①元朝官员选拔保留蒙古传统方式                                     ②元朝完全排斥学习汉族政治制度             
③家臣垄断了元朝的一切官职                                      ④游牧与农耕的政治文明存在差异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2024-05-28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叙利亚帕尔米拉遗址发现的一块石碑上,题词用希腊文书写,日期是公元137年4月18日,用罗马数字标注;石雕上所刻人物靠在希腊式躺椅上,手举希腊式酒杯。在遗址附近,考古学家还发现了麻、毛、棉、丝等500多件纺织品。据材料可推断,当时的帕尔米拉是(     
A.亚历山大帝国时的希腊化城市B.欧亚民族迁徙的首要陆路通道
C.沟通东西方交流的贸易集散地D.融合世界优秀文化遗产的代表
5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内容,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行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下列选项中,体现中华文化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的是(     
A.和实生物, 同则不继B.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C.大道之行,天下为公D.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清代学者赵翼(1727-1814)在《檐曝杂记》说道:“自鸣钟、时辰表,皆来自西洋。钟能按时自鸣,表则有针随晷刻指十二时,皆绝技也……西洋远在十万里外,乃其法更胜。可知天地之大,到处有开创之圣人,固不仅羲、轩、巢、燧已也。”这反映了赵翼(     
A.揭露宋明理学的空谈误国B.传承经世致用的思想
C.提出中体西用的政治主张D.具有开放的文化观念
7 . 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材料一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秦汉时期,汉字形成统一的书写规范。官学、书院、私塾大都使用汉语,科举考试亦然。魏孝文帝改革将汉语作为“正音”。清朝确立在全国的统治后,很快将汉语作为官方语言。日本等周边国家的语言也受到汉语影响。

拉丁语最初是古罗马人的语言。公元1世纪,标准拉丁语形成,与希腊语等一起成为罗马帝国学校的教学语言。罗马帝国解体后,拉丁语的日常口语功能逐渐丧失,成为一种书面语言。17世纪末期以前,西欧的学术著作大都使用拉丁文撰写,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国等在拉丁语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民族语言。

材料二   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

材料三   20世纪10年代,《新青年》杂志有过一场汉字存废问题的讨论。主张废汉字的学者认为:汉字难识难写,不便推广;“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上述两种语言文字发展演变的异同。
(2)阅读材料二、分析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原因。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废汉字”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
8 . 黄宗羲认为:“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下列选项中,与其文化内涵相似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9 . 中华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发展、升华,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完成本土化
B.佛教文化宣扬的因果轮回、相生相胜等思想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C.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石窟,是中国佛教建筑艺术的结晶
D.唐朝三教并行,禅宗修行简便,易于传播,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10 . 1952年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召开。毛泽东题词号召: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大会把“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确立为新中国卫生工作四大方针之一。同年,中央防疫委员会成立,后更   名为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这阶段运动以除“四害”为中心,以卫生工作为抓手开展。这些举措旨在(     
A.为人类提供有效预防疫病经验B.促进现代医疗体系的建立
C.体现中国卫生事业的鲜明特色D.强化中国人民的卫生意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