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6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美洲作物之引种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其中既有玉米、番薯、马铃薯等粮食作物,也有花生、向日葵一类油料作物;既有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等蔬菜瓜果,也有烟草、陆地棉等经济作物,总数接近30种。

部分美洲作物传入中国简介

作物

简介

玉米

16世纪中后期,玉米的种植记载开始出现在甘肃《平凉府志》和云南《大理府志》等地方志中。早期“山间民只知种秋禾、玉米”,平原地区居民仅在地头屋角、田畔园圃“偶种一二”“以娱孩稚”;至清朝中后期,玉米种植已遍及大江南北绝大多数省区,各地有关玉米的称谓多达99个

番薯

明嘉靖《云南通志》指出云南六府州均种植“红薯”;福建《闽小记》记载:“万历中,闽人得之外国”;明人苏琰《朱蓣疏》亦载:万历年间泉州出现饥荒,“他谷皆贵,惟薯独稔,乡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由是名曰朱薯”。18世纪末至 19世纪初,番薯逐渐传至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江西、湖南、贵州、四川等地

番茄

1613年山西《猗氏县志》中已有番茄种植记载。番茄引种之初作为观赏植物,19世纪中后期才进入菜圃,20世纪初上海等大城市郊区开始栽培食用

烟草

烟草传入之初主要作为药用,后成为大众嗜好品,迅速发展;17世纪80年代,福建地区的烟草种植“与农夫争土而分物者已十之五”;到乾隆年间,已发展到“耕地十之六、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则史料的类型及其研究价值。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洲作物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按明朝体制,嗣君登极后,辑先朝实录。《明实录》史料来源于《起居注》等原始档案以及皇帝诏令、官员上巯、文集等资料。《明实录》史官们对于这些材料的处理方式,既有原文照录,也有删减增进,还有改写润色。洪武三年,明太祖朱元璋颁布诏书,宣布开设科举考试,这份诏书被称为《开科举诏》,《明太祖实录》载有这份诏书。这份诏书出自儒士王祎之手,所以其文集《王忠文集》也收录有这份诏书。下面是两份诏书的节录对比(下划线是主要不同之处)。

《王忠文集》
朕闻成周之剑,取才于贡士,故贤者在职,而其民有士君子之行,是以风淳俗美,因易为治,而教化彰显也……今朕统一中国,外抚四夷,方与斯民共享升平之治,所虑官非其人,有伤吾民,愿得贤人君子而用之。特设科举以起怀才抱道之士,务在经明行修、博通古今、文质得中、名实相称……采有才学出众者,待以显耀,佼中外文臣皆由科举而选,敢有游食奔竞之徒,坐以重罪,以称朕责实求贤之意。
《明太祖实录》   
朕闻成周之制,取才于贡士,故贤者在职,而其民有士君子之行,是以风淳俗美,国易为治,而教化彰显也……今朕统一华夷:方与斯民共享升平之治,所虑官非其人,有殃吾民,愿得贤人君子而用之。特设料举以起怀才抱道之士,务在经明行修、博通古今、文质得中、名实相称……果有才学出众者,待以显握,使中外文臣皆由科举而选。彼游食奔竞之徒,自然易行。

——摘编自刘小龙《〈明实录〉科举史料价值探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两份史料下划线处的不同之处予以解释说明。
3 . 新航路开辟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学界称之为“哥伦布大交换”,其影响可谓深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16世纪所创作的马尼拉大帆船版画:5艘马尼拉大帆船停泊在墨西哥太平洋海岸的港口,水手通过小船接驳上岸,岸上码头的工人准备卸货。图216世纪西班牙经营的横跨太平洋的贸易,即“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示意图。

材料二   植物、粮食作物、动物、人口和病菌在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和其他欧洲水手的远航探险以后,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传播。与早先的物种交流不同,哥伦布交换涉及了很多根本不同的动植物品种与疾病。因为几千年来,东西半球与大洋洲的物种都是独立地沿着各自的轨迹进化的。欧洲的航海探险在这些生物地域之间建立了联系,引发了物种的交流以及世界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永久性变化。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图1的史料价值,并指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对中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影响。
2024-06-0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清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作为抗日战争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新华日报》关于日本投降的报道篇目多、关注点全、立场鲜明,有较高的史料价值。1945815日,日本天皇在《终战诏书》中将发动战争的动机归为“同享万邦共荣之乐”。《新华日报》从中读出日本军国主义“徐图再起”的阴谋,遂在823日的社论《再论处置日本》中揭露了日本法西斯对人民的一再“欺骗”和“压迫”。日本投降过程中,《新华日报》在不同主题的社论中,总不忘提醒民众警惕国民党反动派“假反攻之名,行内战之实”,要一以贯之坚持和延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和平民主建国贡献力量。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两座城市投下原子弹,大大加速了日本投降的进程。当时的国内外舆论,把原子弹吹得神乎其神,《新华日报》独排众议,发表时评《从原子弹所想起的》,文章写道:“本来应该是为人类生活的幸福而服务的科学,应用在如此猛烈的破坏和杀伤性的武器,我们相信全人类——特别是全世界献身科学的学者们,一定会有很深刻的感慨的。”

——摘编自金亦炜《抗战时期〈新华日报〉关于日本投降报道的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华日报》的基本立场。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华日报》上述报道的历史作用。
2024-04-15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2年英国议会下院成立了一个委员会调查工厂的状况,证实了男女工人和童工所处的地狱般的恶劣环境。前童工伊丽莎白·本特利的证词揭露了1815年的工作条件,这成为议会委员会最终报告的一部分。(问者为委员会调查人员,答者为伊丽莎白·本特利)

问:你什么时候开始在这家纺织厂工作的?

答:6岁那年(1815年)。

问:你在工厂里做什么?

答:我是一个小落纱工。

问:你在工厂里每天工作多长时间?

答:工厂满负荷时从早晨5点到晚上9点。

……

问:假如你慢了或来晚了,他们会怎么做?

答:用皮带抽我们。

问:有没有用皮带逼着你们超负荷工作?

答:是的。

问:你因为劳动而身体发育严重变形吗?

答:是的,我13岁就开始出现了。

……

——节选自英国议会委员会对英国国工厂的调查报告

材料二   【英】杰里·怀特(历史学家)《伦敦:一个伟大城市的故事》目录节选

章节目录
2城市的扩张
3出行方式的沿革
7城市与议会
8政治压迫与血腥暴动
10母亲河(泰晤士河)
12商旅辐辏购物天堂
14贫与富一难越的鸿沟
15公众的娱乐消遣
20肆虐的传染病

(1)根据材料一信息,说明其史料价值。
(2)根据表中内容,以“工业革命”为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4-04-1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考试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花神芙罗拉》(公元1世纪意大利古城庞贝的壁画),描绘了身着丝绸长袍的花神芙罗拉(掌管园艺和植物)正在采花的背影;在多彩丝绸的衬托下,花神更显轻盈和灵动。

史料二   孙权黄武五年(226年),有大秦贾人字秦论,来到交趾(趾),太守吴邈遣送诣权。权问论方土风俗,论具以事对……权以男女各十人,差吏会稽刘咸送论,咸于道物故,乃径还本国也。

——摘自《南史列传第六十八·夷传传上》

材料二   自16世纪利玛窦翻译《四书》后,“中国热”逐渐在欧洲兴起,并形成“汉学”研究风气。欧洲学者撰写的《孔子道德论》《中国人的政府和道德观念》等,其影响甚至超过原著。自从1685年法国路易十四派遣传教士到中国开始,法籍会士便渐成在华耶稣会士的中坚力量。他们多是饱学之士,广泛接触中国士大夫,甚至进入政治中枢,撰写了大量有关中国的记述。其中《中华帝国全志》《耶稣会士书简集》和《北京耶稣会士中国纪要》,在法国乃至欧洲引起轰动,伏尔泰等思想家从中收益良多。如伏尔泰认为中国政府是:有一个开明的君主,佐以通过考试或由于德行而选拔出来的官吏,奉行完善的法律,并以纯洁的道德来团结全体人民。此外,这些中国学研究,也反过来对中国近现代的学术研究范式的变迁产生很大冲击。

——摘编自陈超《对明清之交“东学西渐”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一中两则史料的史料类型,及其史学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6世纪以来“东学西渐”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2024-06-01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襄汾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合测评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代的印记















山西省粮食厅粮票

为了满足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当时最有效的 方法就是印发各种票证,将商品有计划的分配 到单位或城镇居民手中。   
1955年8月5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7次会议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使用暂行办法》,随后,国家粮食部向全国发布这一暂行 办法。   ——据李三台《票证里的中国》
















上海飞乐音响公司股票

1984年,上海飞乐电声总厂为解决自身发展问题,提出搞股份制、通过发行股票向其他单位和内部职工集资的设想,得到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支持。11月,经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批准,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向社会 公众及职工发行股票,飞乐股票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第一股”。

——《改革开放简史》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我国当初发行粮票和股票的时代背景。
(2)任选其中一个票证说明其史料价值。
2024-05-1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段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玛丽·巴顿就是这些人中间的一个。这位可怜的织工始终想不明白,为什么他的老板们能够从原来的房子一次一次地搬到更好的房子里去居住,最后又总是盖造一所比以前所有的房子都来得体面的住宅,在乡村中建上一大片庄园,可是做织工的人却要身受减削工时、克扣工资、裁员解雇等等的遭遇,老是为孩子们的面包在不断挣扎……工人们用尽一切粗野的言辞向议会请愿,诉说他们身受的痛苦和要求。

——摘自小说《玛丽·巴顿》1855年

材料二   学习主题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
《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世界意义

材料三   十月革命后,列宁发现现实的社会主义有不少和经典论述不一致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他强调一定要以实践为标准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1919年,列宁认为只有“确立对粮食、布匹和一切产品的垄断……把所有商品都收归国有,规定价格,我们才真正接近了社会主义”、1921年列宁反思“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密地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由此,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材料一玛丽·巴顿的遭遇如果作为史料可以研究的问题。从研究性学习角度谈谈你对这种史料价值的认识。
(2)材料二是甲乙丙丁四个小组确定的学习主题,请你帮助丁组同学拟定研究提纲。(要求:标题应密切联系主题,研究提纲应系统清晰,角度不少于3个,史实具体)
(3)结合所学知识,从原因及影响角度对材料三中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进行解释。
2024-05-14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检测历史试题
9 . “脸谱化”的李鸿章

材料一:大学士一等肃毅伯直隶总督李鸿章,器识渊深,才猷(猷:功绩)宏远,由翰林倡率淮军。戡平发捻诸匪,厥功甚伟·····复命总督直隶兼充北洋大臣·····去年京师之变,特派该大学士为全权大臣,与各国使臣妥定和约···遽闻溘逝,震悼良深···予谥文忠,追赠太傅,晋封一等侯爵,入祀贤良祠,以示笃念荩臣至意。

—1901年《御制原任大学士直隶总督一等肃毅伯一等侯赠太傅李鸿章碑文》

材料二:“(李鸿章)实中国之民贼,为爱新觉罗氏一家一姓之人。却为那拉西后一人一己之人···殄灭同类,剥丧民权,谓为鞑靼之功臣则有之,谓为中国之功臣则未也。

——1902年(革命党)《檀香山新中国报》

(1)材料一中提到李鸿章“戡平发捻诸匪,厥功甚伟”,这里的“发捻诸匪”是指(     
A.白莲教起义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2)“与各国使臣妥定和约”中的“和约”是指(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3)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如何评价李鸿章?
(4)两则材料对于李鸿章的评价为何会有差异?
(5)想要进一步了解李鸿章的相关史事,以下哪一史料的价值最高?请说明理由。
①长篇历史小说《李鸿章》     ②电视剧《北洋水师》有关李鸿章的片段
③梁启超《李鸿章传》             ④部分李鸿章奏折、书信的影印件
(6)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评价李鸿章?
2024-05-19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大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历史学习小组发现,高中历史教科书对“奥斯曼帝国与新航路开辟”联系的叙述前后有所调整。传统教材一般认为的“奥斯曼帝国阻断东西方的传统商路是新航路开辟动因之一”(简称“阻断说”)是否准确?该小组为调整这个问题,查找了一组材料。

材料一   14世纪后期土耳其由小亚细亚扩张至巴尔干半岛,1453年灭亡拜占庭帝国,1517年占领埃及,成为地跨三洲的帝国。15381546年,奥斯曼帝国巩固了对红海的控制权。

——摘编自刘义《帝国更替与文明兴衰—全球史上的1453年》

材料二   威尼斯人从利凡特(东地中海地区)运往欧洲的胡椒每年有500600吨。在15世纪的最后几年,威尼斯人的贸易量还在稳步增长。

——据【英】E.E.里奇《剑桥欧洲经济史(第4卷)》

材料三   15世纪中叶以来,欧亚商路发生重大变化。蒙古帝国的崩溃政治混乱使第一条商路中断。拜占庭的灭亡、奥斯曼的征服和扩张封闭了第二条商路。16世纪初伊朗萨非王朝崛起后夺取了第三条商路。第四条是海上商路,但奥斯曼苏丹对过境货物征收高额关税。

——摘编自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15—17世纪)》

材料四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使正在海外扩张的欧洲人感觉到自己处于屈辱的防守地位。他们还认为土耳其人把异教伊斯兰的威胁带到了基督教的门口,伊斯兰教变成了土耳其人对付欧洲人的宗教。……此后,欧洲就渲染土耳其的暴行,制造反土耳其的舆论,奥斯曼阻断商路之说也顺理成章的成为殖民者发动进攻的借口。

——摘编自王三义《土耳其阻断商路说与西方的近东殖民》

围绕该小组探究主题,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以上四则材料的史料价值。
2024-05-14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泉州第一中学、厦门外国语学校石狮分校三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