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22 道试题
1 . 1933年5月,中国共产党江西各县县委委员中,工人成分占到46%,贫农成分占到44%,其他所有成分只占10%。这一现象得益于(       
A.土地革命的推动B.国民大革命发展C.北伐战争的影响D.民族工业的进步
2024-04-0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距今5000年左右,环太湖地区的良渚文化得到蓬勃发展,通过考古发现,面积近300万平方米的古城、反映系统化宗教观念的玉器、大面积稻田遗存、规模庞大的水利设施等均已形成。这表明(       
A.早期国家初步形成B.多元一体格局出现
C.宗法体制得以确立D.小农经济塑造文明
2024-04-05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戊戌变法前,康有为根据《尚书》《孟子》等传统经典,在其《日本书目志》中写道:“中国古固有议院”,而议院的功能,被解释为“通天下之气,会天下之心,合天下之才”。其意在(       
A.为建立民主共和而摇旗呐喊B.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思想
C.利用传统思想宣传变法主张D.促进儒家思想的“复兴”
2024-04-0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哥伦布到达新大陆后,欧洲人开始大量地迁往美洲。北美洲逐渐成为欧洲移民的主要集中地。18世纪中期,移民已达200万。欧洲人到新大陆以后,对美洲实行残酷的殖民掠夺,对印第安人实行大屠杀,罪恶的贩奴活动也于16世纪30年代盛行,此后长达3个世纪,使非洲人口损失近1亿多人口。中国人向外迁移开始于汉代。唐代,海上贸易发达,一些华人移居马来半岛和瓜哇等地。宋末元初,因战乱,宋遗民大批涌向海外。明代中期以后,随着新航路的出现,东西贸易的发展,大批华人奔赴南洋。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对外开放,沿海各省的民众大量到海外谋生。直到新中国建立的109年间,出国人数多达一千多万,遍及世界各地。据统计,现今在国外的华侨华裔约有2300多万人。

——摘编自王恩涌的《人·地·文化》

材料二   秦代有计划地向南方长江、闽江和珠江流域推进,设置郡县,开凿灵渠,派遣50万人南戍五岭,这对南方地区的开发是一个重要的促进。两汉时期南方又有了一定发展,当时南方王工吴国“东有海盐饶,章山之铜、三江、五湖之利,亦江东一都会也。”西晋末年永嘉治乱,中原人民避乱南下的,史称“扶携接踵”。中唐安史之乱导致了北方人口的又一次大规模南流。在迁徙群体中不仅有百姓,还有众多的富商大贾、文人墨客,直至宦官大族、皇亲宗族等无所不包。这些不同阶层的群体迁入江南地区后,基本上是各司其职、各操旧业,使长江流域自东晋南朝以来已经得到发展的社会经济更加迅速地增长起来。宋室南渡后,北方人民因不堪忍受女真贵族的压迫而流亡江南者日众,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摘编自张冠梓《试论古代人口南迁浪潮与中国文明的整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世界人口迁徙的主要趋势并分析其不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人口南迁的原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的和平诚意还没能得到这些国家充分理解的情况下,中国在朝鲜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却使一些周边国家产生了对中国会称霸一方的担忧。1956114日,缅甸驻华大使吴拉茂在同毛泽东、周恩来谈话时还坦率地说:缅甸怕中国侵略,实在是有点怕。

·——摘编自《周恩来传》

材料二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总统杜鲁门即命令美国第七舰队军事介入台海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不久,尚不具备在两个战略方向上同时反击外来军事威胁的实力。中国理性地对待国际局势的变化,适时地进行战略调整,决定改变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部署,将主要的军事力量向东北方向转移。

1950627日,美国主导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关于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决议。在对待中国在联合国席位问题上,美国的态度更趋明朗,坚决阻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出兵朝鲜是党中央作出的保卫国家安全的果敢决策,是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但在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之下,中国的正义之举无法得到当时由美国主导的国际社会的普遍理解。

——摘编自金朝晖、夏东民《朝鲜战争对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影响》

(1)鉴于材料一中所述周边国家的“担忧”,用史实说明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朝鲜战争对中国的不利影响。
2024-04-0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梧州市苍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2月开学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在中国共产党所颁布的土地法中都有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的规定。广大农民亲身感受到共产党和红军是为广大民众谋利益的。他们清楚地知道只有革命战争取得胜利,才能维护土地革命的胜利果实。中国共产党每到一处,首先在县一级建立起自己的政权,一开始就将土豪劣绅打倒,划分农村阶级,使农民不再有畏惧土豪劣绅的思想。等到政权相对稳定后,组织农民参与选举。1933年,据苏区江西省对其16县中的10县统计,贫农会员达到了贫农人口总数的30%。

——摘编自《浅谈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的意义》

材料二   193111月到19341月,中央苏区进行了3次民主选举,并颁布了选举法细则。在选举中,许多地方参加选举的人占选民总人数的80%以上,一些地方达到了90%以上。……对上杭县才溪乡选民在候选人名字下写上“好”“不好”“同意”“消极”,甚至注上“官僚”字样的做法,毛泽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所有这些,都使民众对于行使管理国家机关的权利的基本步骤——苏维埃的选举,有了完满的办法,保证了苏维埃政权巩固的基础”。

——摘编自李炳军《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央苏区红色政权的探索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获得农民支持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央苏区推动民主选举发展的意义。
2024-04-03更新 | 75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夏桀、商纣暴行逆施,残害百姓,人们总结历史教训,重视民众、厚养民众、保民而王的思想逐渐萌芽。孔子编纂整理过的《尚书》中有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孟子提出“民贵君轻”,《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后世君主和士大夫阶层继承并发展了民本思想。唐太宗以此为治国之准则,并且鲜明地提出“三镜论”;范仲淹阐述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乃是对孟子与民同乐思想的升华。

——摘编自唐晓英《孟子民本思想的哲学透析》

材料二:孙中山的民本思想,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升华的过程,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民本思想,是出于对民的同情,带有浓厚阶级感情色彩: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本思想,则有着鲜明的政治意义;晚年改组国民党,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他一生中在政治上的伟大转变,完成了对民认识上的思想飞跃。

——摘编自肖飞《孙中山民本思想探析》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自成立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句空洞口号,必须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

——摘自习近平《坚持人民至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先秦时期民本思想的价值内涵和后世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的民本思想完成“飞跃”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古代君主和士大夫、孙中山、中国共产党对“民”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经历了先秦的世卿世禄制、两汉的察举制、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以后的科举制几个发展阶段,其中以科举制历时最久,也最为重要。科举考试制度所采用的原则是“国家各级官府主持,学子自由报名,公开统一考试,择优录取,张榜公布”,这从一定程度上打破门阀世族对国家政治的控制,是封建时代选才用人制度的有效改革。美国学者杜兰说:“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充满奇特和令人赞赏的选择公仆的好方法,它为近代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科举制度对人类的贡献不亚于中国的四大发明。”

——摘编自何吉美《科举制的存废与清末传统士人的社会流动》

材料二   文官制度,是指在西方国家里,国家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对各级文官分门别类进行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的总称。它包括对文官的录用、考核、调动、晋升、奖惩、培训、工资福利、退职退休等一整套管理方法。这一制度既不同于封建社会的恩赐官职制度,也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的政党分肥制。文官制度通过公开的考试选拔录用政府文职官员。当文官被正式录用后,只要无过错就会长期任职,不与政府内阁共进退。近代文官考试制度不仅给各国政府提供了有效的文官选拔途径,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住了官场腐败和任人唯亲等不正之风,推进了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改革。

——摘编自张福仁《中国科举制度和文官制度的当代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古代选官主要标准的变化,并评析科举制度的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
2024-04-0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证券交易所的发展概况

时间发展状况
18世纪下半期—19世纪上半期1773年,英国第一家正式的证券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成立,并于1802年获得政府的批准与承认,这直接促成了证券交易所发展的高峰伦敦之外也出现了几十家交易所。通过交易所发行的政府债券成为拿破仑战争期间军费的重要来源。商业贸易公司(如东印度公司、南海公司)的股票交易活跃,获利丰厚。19世纪前半期,运河、铁路公司、纺织企业纷纷上市融资。刚刚发明的有线电报成为交易媒介,提高了交易效率和频率
19世纪下半期伦敦证券市场向海外投资急速倾斜,把美国的铁道债券、印度或澳大利亚的证券等加入了交易对象,伦敦逐渐成为世界金融中心。无线电和电话成为新的交易媒介
20世纪上半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海外债券交易大大减少,伦敦证券交易所的地位遭遇了纽约的挑战。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严重冲击了英国证券市场,交易市场一度混乱
二战后各地的交易所先是整合为七家,后又并入伦敦交易所。20世纪80年代,伦敦交易所进行了改革,证券交易全部实现电脑化,与纽约、东京交易所连机,实现了24小时全球交易。英国证券市场重现繁荣,伦敦证券交易所仍为世界三大交易所之一,但名次已经在纽约和东京之后

——摘编自王章辉《英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概括伦敦证券交易所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初英国证券交易所发展出现高峰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英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4-03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知源高级中学等多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清末,清朝与朝鲜发生边界纷争。光绪十五年(1889年),总理衙门以“该国久荷天朝覆畴之恩”,主张搁置争议,得到光绪帝的认可。这一事件可用于说明(       
A.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必然B.中国外交近代化的开端
C.八国联军侵华的深远影响D.传统观念影响近代外交
2024-04-0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