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82年,英国与阿根廷围绕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又名“福克兰群岛”)主权展开争夺,爆发了一场海上冲突。自1979年以来,阿根廷的经济和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国内经济形势不稳,通货膨胀创世界纪录。阿根廷军政府为了摆脱国内危机,转移民众视线,在未经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贸然发动收回马岛的战争,战争历时74天,而实战仅一个半月,以英国胜利而结束。但令阿根廷政府追悔莫及的是,领土问题不仅不可逆转地倒退到了初始状态以前,而且在原先可以商谈的和平统一问题上,阿方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也不可能得到英方的任何回应了。同时,阿根廷在军事上也受到重大损失。发达国家普遍支持英国,制裁阿根廷,影响了阿根廷的国际信贷来源,再加上阿根廷出口盈余锐减,战费支出巨大,该国债台高筑,通货膨胀严重,经济面临更困难的局面。英国在马岛战争中也付出了沉重代价,除大量人员伤亡外,据不完全统计,英国在经济上的损失约达27亿美元;英国的行动还恶化了它同拉美国家的关系。

——摘编自杜小璞《试析英阿马岛之战的影响与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英阿马岛之战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岛之战对英阿两国的影响。
2024-06-04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冲刺阶段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代以前的漕运,不论是船只还是运输都由私人承办,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唐朝政府的管理,再加上缺乏必要的监督,政府的漕运利益不能够得到完善的保障。刘晏针对这一问题,将建造漕船的工作收归政府,由政府统一建造漕船,在船厂的管理上,刘晏注意到不法官员暗自克扣造船经费,于是他挑选廉洁的官吏到船厂进行监督管理。在造船技术上,刘晏根据各个河段自身特点及其水文特点,建造不同的船只,以达到最好的效果,这样便为漕运事业奠定了可靠的物质基础。刘晏还改原来的客户包运为政府运输,由政府组织训练船工、水手,保证漕运的安全运行。刘晏吸取以往的教训,在漕运所用人员方面采用“以盐利为漕佣”的办法,即国家将实行食盐专卖所得的钱用于雇佣漕工,这使得漕运的劳动力得到保证,并且能够提高雇工的积极性,保证漕运的高效率运行。经过刘晏的改革,唐代漕运达到了“不发丁男,不劳郡县”而劳力有保证的效果。

——摘编自杨风阁《论唐代刘晏漕运改革的始末及影响》

(1)根据材料,概括刘晏漕运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晏漕运改革的作用。
2024-06-0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冲刺阶段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后半期美国城市化迅猛发展,人口高度密集的城市环境导致公共卫生问题恶化,从而促发了城市公共卫生改革。1870年至1890年市政卫生局开始成为政府的常设机构。1871年,圣路易斯市组建完成一支从正规部队中招募人员组成的卫生监督部队。80年代开始,许多城市先后建立街道清洁部,专门负责街道保洁工作。期间,城市政府还首次吸引社会多元力量参与垃圾处理工作。由数万城市儿童组成的“青年街道清洁联盟”在改善城市居民不良生活习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1878年国会通过《国 家防疫法》进一步扩大了海军医院服务部在海事检疫方面的权力。90年代纽约、波士顿等港口城市开始对来自国外的猪和羊进行检疫处理。建立在细菌理论基础上,改善儿童健康、纯净牛奶、灭蚊等改善大 众健康的系列社会行动接踵出现。

——摘编自李晶《城市化下的“卫生”困境与突破》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国民健康指标极其恶劣,公共卫生体系将近于无。针对这种情况,中央政府从一开始就高度重视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在传染病防治方面,除一般性的卫生防疫体系之外,国家还建立起如结核病防治所、皮肤病防治所等各级专科防治所。新中国初期就开始实行全民免费接种牛痘和卡介苗。1952年中共中央设立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随后自上而下各级政府都成立相应机构,动员群众开展卫生运动。70年代后期,全国公共卫生机构发展到4千多家,卫生防疫人员9万多人,基本形成了包括卫生防疫、地方病控制、妇幼保健、国境卫生检验检疫等方面组成的全面的公共卫生体系。

——摘编自张栋《新中国以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轨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兴起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意义。
(3)谈谈上述材料对我国当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启示。
2024-06-03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衡水市高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周礼》记载,周王室为保证夏天有冰块使用,专门成立了“冰政”这一机构,其负责人称“凌人”。每年大寒季节,他们就监督奴隶、庶民到水质好的地方凿采冰块,再将冰块藏到预先准备好的冰窖里。大约到唐朝末期,人们为生产火药开采了大量硝石,并偶然发现,硝石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能使周围的水降温直至结冰。溶于水的硝石还可以用蒸发结晶法等手段提取出来重复使用,但硝石提纯极其困难,且要耗费大量人工,故制冰成本仍然十分高昂。

——摘编自宋衍昌《实现制冰自由,究竟靠什么黑科技?》

材料二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记载了北京城主要冰窖的分布和储量。民国时期,民办冰窖显著增多,各大酒楼、饭庄往往和民营冰窖建立了较为稳定的供应关系,走街串巷贩卖鱼虾的小贩也经常在担子中放块冰以保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城区周边又修建了一批冰窖,民营冰窖也通过公私合营逐步收归国有。但冰窖收储的天然冰取自于河湖池塘,难免受到污染,人吃了天然冰制作的食品后容易罹患肠胃传染病。随着现代制冰厂特别是冰箱、冷柜、空调等制冷设备的出现和普及,冰窖很快衰落,到20世纪80年代,北京的冰窖已基本停用,少数明清遗留下来的老冰窖被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摘编自刘林智《冰窖旧事:老北京的消夏记忆与历史遗存》

材料三   20209月,中国提出“双碳”目标,作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国承诺。2022年年初,北京冬奥会应用的跨临界二氧化碳制冰、造雪技术首次在冬奥史上用二氧化碳替代了对臭氧层存在危害的氟利昂系统。习近平总书记对此评价说:“国家速滑馆二氧化碳制冰技术世界领先,实现了低碳化、零排放。”

——摘编自王静宇、吕可欣等《张信荣:以碳制冰,变废为宝—绿色能源的领跑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唐末制冰技术取得突破的有利条件,并简要评价这一技术突破。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历史上“冰窖”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冰窖”发展的因素。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技术进步与生活变迁的认识。
2024-06-03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百所名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仿真模拟大联考历史试题
5 . 【16世纪前的中外文化交流】

材料   有学者总结“16世纪前的中外文化交流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时,提出了以下观点:

中国作为世界上重要的文明古国,通过16世纪前的中外文化交流,其悠久而又丰富多彩的文化,不仅对于东亚邻国的社会发展进程发生过特别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资本主义发源地的欧洲的兴起也产生过重要的影响。16世纪前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已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地、积极地与域外世界进行交流,吸收域外文化的优秀成果,才能使自己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得到更快的发展,并创造出自己的文明辉煌。

——摘编自陈尚胜著《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史》

根据材料,结合16世纪前的中外文化交流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寸赤心惟报国

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21人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的经历。钱学森为了回国,书籍和笔记本被没收,自己也被软禁数年;郭永怀在回国前当着众人的面,将十多年积累的未发表书稿统统付之一炬;姚桐斌、郭永怀、邓稼先等人回国后英年早逝,为祖国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

杨承宗,新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从法国归来后住进了当时还属于郊外的中关村,一家老小挤在木凳、床板搭就的“铺板床”上睡觉,入不敷出的生活从没有消磨他的精神。

王淦昌,中国核科学奠基人之一。他有一句话,是在接受隐姓埋名进行研究任务时说的:“我愿以身许国!”从1961年到1978年,王淦昌改名“玉京”,中断与外界的联系整整17年。

徐光宪,化学家,195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他创建的稀土分离理论和技术,使我国实现从稀土“资源大国”到“生产大国”的飞跃,提高了我国稀土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他是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师昌绪,材料科学家,回国前受聘于麻省理工学院。1955年,他冲破阻碍回到祖国,成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在鞍钢工作组的负责人,此后,他主持研制出多项国家急需的战略材料及部件。师昌绪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摘编自2022年《科技日报》

结合材料,以“时代·精神”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6-03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长安通往主要城门的大街有六条,皆设有街鼓,“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长安城纵横交错的街道将整个外郭城分隔为108坊(略有变化),坊区为居民区。东西城区各设市区,为东西两市,位于街东和街西中间偏北,各占两坊,是长安繁华区的两大中心区域。长安城内有京兆尹及所属附郭京县负责城市民事管理,包括狱讼、督察奸非、抚治黎甿、敦四民之业,此外,还设置官员巡掌城市监察不法之事。在户口方面,城乡户口没有区别,不同类别和特殊群体有单列的户籍,分属不同机构管辖。如商人列入市籍,匠人编入匠籍,乐人有乐籍,军人隶军籍,僧尼和道士等有单独的僧道户籍。这些单独户籍在行政管理、承担赋役等方面有不同于普通编户的责任和义务。

——摘编自韩光辉《论中国古代城市管理制度的演变和建制城市的形成》等

材料二   工业革命以来,英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城市社会问题,许多城市居民无力购买住房,仅在伦敦万人聚居的贫民窟就有20个以上。由于城市饮用水取水的河流被沿岸肆意排放的污水污染,英国许多城市霍乱流行,导致大量人口死亡。在伦敦的7个辖区中,贫民集中居住区犯罪率高得惊人。同时,不少新兴的工业城市街道狭窄,建筑物品质低劣而且杂乱无章,整个城市的建设缺乏起码的规划。针对这些问题,1800年,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开始着手在苏格兰的新拉纳克进行“新和谐村”试验。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议员选举法,新兴的工业城市得到65个席位。1833年英国议会通过的《工厂法》,初步构建了英国政府的劳工立法体系。1835年议会通过了《城市机构法》,在178个城市中设立了济贫法委员会、卫生总局等政府管理机构,利物浦市政当局利用城市的公共地产建造了大量的工人住宅,采用政府征购的方式拆除了部分贫民窟后,在原址上兴建了商店、公园等公共设施。著名的城市学家霍华德在1898年正式提出了建设“田园城市”的主张。再者,政府实施系统的卫生改革,如建设下水道、保障饮用水清洁、清洁道路、清运垃圾等,公共卫生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摘编自李明超《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城市社会问题及初步治理》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代城市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社会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指出其应对措施。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外城市治理中得到的历史启示。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开元天宝之际,均田制已彻底崩溃。继之屯田、营田等国有土地制度也衰落下来。宋代杨万里记述江西吉州一带的屯田:“屯田之为吉水病,三四百年于此矣,十余年来病之中又滋病焉!盖自唐末五代以还,吉水之屯田在一郡为加多,而其租为已重。”据此,屯田租之重,已使屯田的租种者承受不了,以至逃亡而去,屯田为之抛荒。唐代屯田到宋代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即从国有土地转化为私有土地。宋徽宗政和元年,吉州知县上疏:“诸路惟江西乃有屯田非边地,其所立租则比税苗特重,所以祖宗时许民间用为永业。如有移变,虽名立价交佃,其实便如典卖己物。”据此,吉州屯田所有权仍属于国家,但佃户们则可以将土地的佃种权“移变”买卖,土地实际上成为佃户们的永业田。宋朝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出现了“千年田换八百主”“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的局面。

——摘编自漆侠《唐宋之际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及其对文化思想领域所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179363日,雅各宾派颁布法令,将国有土地分成小块出售,并在10年内付清款项,613日又将10年期限延长为20年,大批贫苦农民取得了土地。雅各宾派还通过按人口均分公社土地的法令来增加农民占地的份额。成千上万的农民获得了土地,成为小块土地的主人。革命前约有400余万农业主,到1825年已增加到650余万人,小农开始在法国农业人口中占有压倒的优势,“革命巩固了小私有制”“许多普通的农民……都弄到了土地,并且又借此巩固了自己的经济地位,甚至雇农也参加分配,这样就上升到了私有者阶级的地位”。法国农民作为一个阶级长期存在,经常站在保皇主义和教权主义的一边,和进步势力作斗争,起了极为消极的作用。

——摘编自金重远《法国大革命和土地问题的解决——兼论其对法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北宋和法国小土地私有制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北宋和法国小土地私有制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材料对当今中国现代化的启示。
2024-06-0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湘豫名校联考高三下学期考前保温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管仲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为法家先驱。拜齐国上卿(丞相)四十余年,辅助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子》里多处出现“市”字,例如,《管子·问第》就指出,“而市者,天地之财具也,而万人之所以和而利也,正是道也”,说明物价是不断围统一个稳定价格上下波动,市场自有其内部机制进行调节,政府不能强行干预。《管子·国著》则提出“不能调通民利,不可以语制为大治”。认为虽然市场具有自组织的功能,但政府调控是不可或缺的,政府参与经济既可纠正市场失灵,又可带来财政收入,减轻人民税收负担。《管子·轻重甲》中指出,“故为国不能来天下之财,致天下之民,则国不可成”,鼓励齐国境内和诸侯国之间的商品流通,并采取了设立市场、减轻关税、提供服务、发展外贸等四大政策;同时,他还利用黄金与刀币间的兑换比率,即现代意义上的汇率,通过本币贬值拉动出口,聚敛财富。

——摘编自宗良、饶馨怡、武岩《管仲经济思想及其对现代经济理论创新的启示》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要评析管仲的经济思想。
2024-06-0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北斗星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联考历史试卷
10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对当时(国民革命兴起阶段)的国共两党来说,“合则两利”是再清楚不过的事实:如果一定要说谁在这中间得到的更多,发展得更快,大约只能是国民党而不是年轻的共产党。大革命为什么失败?其决定的因素是客观的力量对比。

材料二   1944年豫湘桂大溃退造成的强大冲击波,使大后方人心发生变动,在相当程度上埋下了国民党政府失败的重要种子。在全国抗战中,国民党表面上看来依然是庞然大物,但它的政治地位和受民众信任的程度,却一步步衰落下去;共产党的力量却从小到大迅速地壮大起来,并且团结了越来越多的朋友。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924—1944年这20年间,国共两党力量的强弱变化是客观历史规律作用的结果。从材料中任意提炼一条历史规律,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