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14 道试题
1 . “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与建设时期的重要话语建构。请阅读材料,并完成要求。

材料一

1927年10月,中国共产党首次在正式文件中提出“造成新中国”,即“工农劳动贫民代表会议(苏维埃)的中国”,“开始新中国将来的光明之路”。

1938年10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为建立三民主义的新中国而奋斗”。

1946年后, 中共中央文件逐渐将“新中国”与“打倒蒋介石”并列, 如1947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打倒蒋介石!新中国万岁”、1948年4月《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为着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等。

——摘编自《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等

材料二

1950年前后,周恩来在多个场合强调,社会主义“这个前途是肯定的”,但“现在暂时不写出来”,“今天我们的任务是共同努力建设新中国”,“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1964年,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摘编自《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等

(1)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一中“新中国”内涵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60年代“新中国”一词有何新内涵?并简述其意义。
2024-05-17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顺德区普通高中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画眉”是中国古代女性重要的文化意象。请阅读材料,并完成要求。

材料一   唐代女性眉式

年代眉式资料来源
唐太宗贞观年间(627-649)

阎立本《步辇图》(宋代摹本)
唐高宗麟德元年(664)

右武卫大将军郑仁泰墓出土陶俑(陕西)
武则天如意元年(692)

并州大都督、外戚韦洞墓出土壁画(陕西)
武则天神龙二年(706)

乾县懿德太子墓出土壁画
唐玄宗开元二年(714)

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绢画
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宋代摹本)
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

周昉《簪花仕女图》(宋代摹本)
晚唐(约 828-907)

莫高窟130窟壁画

——摘编自范红梅、温兰《浅谈中国古代女性眉妆的流变》

材料二

清代知识分子对女性眉式多有涉及或评论。方玉润评论《诗经·卫风·硕人》中的美人,其美不在于“螓首蛾眉”“美目盼兮”,而在于“有德”。李渔评说美人虽看重“眉之秀与不秀”,但又主张习文明理“不可不与修容治服并讲也”。曹雪芹在薛宝钗登场时罗列其“眉不画而翠”等“风流”之处,后文则多强调“(贾母)喜其稳重和平”,脂砚斋亦称赞宝钗“博学宏览”“胜诸才人”。

——摘编自宋子俊《重新审视薛宝钗形象的审美价值与现代意义》等

(1)试指出材料一中唐代女性眉式的阶段性变化,并从史料实证角度分析表3在研究唐代女性眉式流变问题上存在哪些不足?
(2)材料二反映了清代知识分子有何审美价值取向?你认为学者们为什么会研究“古代女性眉式”这一“小问题”?
2024-05-1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顺德区普通高中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法国民法典》1804年颁布实施,是第一部以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为基础的民法典,先后于1807年和1852年两次被命名为《拿破仑法典》。《法国民法典》以自由平等、所有权绝对、契约自由为立法原则,被誉为采取法律形式的《人权宣言》。虽然该法典编排欠缺条理,前后重复过多,但其语言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简明扼要,体现了立法者的法律平民化的理念。优美的文字也为许多文学家所赞叹。《法国民法典》是一部影响及于全世界的伟大法典,意大利、比利时、卢森堡、葡萄牙、西班牙等都有过适用《法国民法典》的历史。海地、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智利、厄瓜多尔、阿根廷等国法典也借鉴了《法国民法典》。

《德国民法典》的制定长达22年,自190011日开始施行。编订者几乎没有考虑吸引读者、教育公众、扩大影响的社会目的,他们更倾向于运用日耳曼人善于逻辑理性和抽象思维的长处来表达思想,因此该法典被部分人评价为“法言法语”“深奥难懂”。《德国民法典》特别注意划分一般和特殊,将适用于多个领域的共同性规定放在特殊规定之前,从而形成单独的、实质性的“总则篇”,规定了分则四编中可以共同适用的概念、规章和原则。在立法技术和法典内容方面,《德国民法典》对瑞士、希腊、泰国、日本、韩国、中华民国都发挥过示范作用。

——摘编自杨昕燃《德国民法典与法国民法典比较》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民法典》与《德国民法典》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法国民法典》向外传播的动因。
2024-05-1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邯郸市部分示范性高中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表所示为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发展的概况。

时期概况
西周形成中国最早的冠服制度,服饰的材料、颜色、纹饰均与身份地位挂钩,体现出尊卑等级。
贵族在不同的场合下,穿的衣服也各不相同
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各民族的服制多样,与西周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特点。窄袖短衣的胡服传入中原地区。赵武灵王进行了胡服骑射的服制改革,是古代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服制变革
秦汉服制归于统一。随着染织、刺绣、金属加工工艺的发展,服饰的装饰丰富,丝织品的色彩艳丽
魏晋南北朝胡服流行,其窄袖紧身、圆领的特点也被汉民族的服饰所吸收。孝文帝改革,一度改穿汉服。南方的士人为彰显个性,往往袒胸露臂,披发跣足
隋唐服饰色彩艳丽,重装饰,女子着装开放。胡服与外国服饰流行
宋代着装趋于拘谨保守,色彩不再艳丽,风格上倾向于质朴、洁净、自然、淡雅
服制混乱,汉服与胡服既并行不悖又相互融合
服制沿袭唐制,禁胡服。明中叶以后,服饰的材料、质地与样式均追求奢华艳丽,重装饰。棉布成为主要衣料
强制推行剃发易服,强迫汉人改穿满族样式的服装

——摘编自邓凌虹《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发展中的沿袭与变革》

提取材料信息,围绕“中国古代服饰文化”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以来国际法大事记

1920年,国联成立。宗旨为“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

1945年4月,50个国家在旧金山召开会议,制定了《联合国宪章》。宪章规定联合国的宗旨主要是“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

1945年12月,29个国家签署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同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

1964年,《七十七个发展中国家联合宣言》发表,“七十七国集团”由此得名。它是发展中国家为维护自身利益,反对国际经济旧秩序而形成的最大的经济组织。

1968年,美苏等59个国家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该条约的宗旨是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

1972年,75个国家签署《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它被誉为“一部真正的海洋宪法”,改变了之前的海洋法只为少数大国服务的局面。

2016年,170多个国家签署了《巴黎协定》。协定已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努力的里程碑,最大程度的体现了合作共赢的理念,体现了中国智慧,开辟了全球气候治理新时代。

——摘编自刘松柏、何成刚等《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以来国际法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全球治理体系的演变可以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帝国秩序、国联体系、联合国体系和后冷战秩序。

——曹亮亮《全球治理体系的历史演变与现实挑战》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认识“联合国体系和后冷战秩序”阶段的全球治理体系。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东北地区的古代民族大致可以分成地域相对集中的三个族系:东胡蒙古系,包括鲜卑、契丹、乌桓、室韦等族;肃慎靺羯系,包括肃慎、鞣羯、女真、满洲等族;夫余秽貊系,包括夫余、高丽等族……综观中国历史,我们发现无论哪个民族在东北占据优势,他们都要和中原的民族或政权发生联系。或军事冲突,或和平交往,反映他们不安于一隅,不希望被排斥于华夏文化之外的心理。无论哪一个民族或入主中原,或远播西迁,也不管其是否被中原华夏文明同化了,一定会有另一个民族来填补东北地区的政治“真空”,继续前一个民族政权采取的与中原交往的一贯形式。

——摘编自李孝聪《中国区域历史地理》

根据材料,围绕“东北地区少数民族与中原关系”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所述民族不少于三个。)
2024-05-17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2年1月,美军为了挽救战场上的失败命运,竟然不顾国际公约发动了细菌战。更令人发指的是,除了前线,美军随后又在我国的抚顺、新民、安东、宽甸、临江、青岛等地,撒布了大量带有细菌的昆虫和毒物。1952年3月14日,政务院召开会议,成立了以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为主任的中央防疫委员会,号召全国人民紧急动员起来,开展防疫卫生运动。美帝国主义的细菌战最终以失败告终,而爱国卫生运动在1952年的高潮后并没有结束。当时有一个口号,叫“打死一只苍蝇,就是消灭一个美国鬼子”。各地涌现的灭鼠、捕雀能手,是当时新闻报道和人们学习的对象。当年12月8日,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在北京开幕,总结爱国卫生运动经验,提出了卫生工作四大方针,增加了“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一项。

——摘编自杨丽娟《久久为功——造就新中国卫生奇迹的爱国卫生运动》

注:图一1957年,北京西单南长街居民周永泉向街道干部们介绍用脸盆捕鼠的经验。
图二1958年,北京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陈清棠大夫用显微镜给居民们看放大一千倍的痢疾细菌。
结合材料,围绕“爱国卫生运动”主题,自拟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5-1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百所名校二轮复习联考(三)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8 . 【改革与革命】

在社会历史进程中,革命与改革具有决定性意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确定了社会革命与改革的辩证关系,赋予了它们各自科学的理论内涵。革命,是社会进步的特殊形式。任何类型的社会革命,都能直接地解放生产力,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革命只有在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转变的关节,点上才发生,是有特定的历史条件的。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普遍形式。社会改革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转轨换型,另一种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备,具有革命性意义的除旧布新。

——摘编自张艳国《革命进程》

阅读材料,任选角度,提出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4-05-1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三模)历史试题
9 . 【中国工业化建设】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初期,当中国共产党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加快我国的工业化步伐时,中国的工业化条件并不是很好,存在着不少困难。就有利的条件来说,中国共产党结束了中国100余年来的政治腐败、遭受侵略、社会动荡的惨痛局面,建立了一个独立统一的现代民主国家。如果说中国工业化的有利条件是中国共产党依靠主观能动性创造的,那么不利的条件则是由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在短期内仅靠主观努力是难以消除的……使我国的经济发展难以避免出现曲折起伏,从而增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建设的难度。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2002年至2012年,工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40.2%,是拉动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动力,主要工业产品规模扩张迅速。2012年,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达到3.5亿台,比2002年增长21.9倍;集成电路823.3亿块,比2002年增长7.6倍;家用电冰箱8427万台,比2002年增长3.1倍;彩色电视机1.3亿台,比2002年增长1.5倍;汽车1928万辆,比2002年增长4.9倍;发电量达到5.0万亿千瓦小时,比2002年增长2.0倍。2012年,工业制成品出口达到1.9万亿元,比2002年增长5.6倍。2012年,机电设备类商品出口8632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6.4倍;光学、照相、电影、计量及精密仪器设备类商品出口794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2.3倍。

——摘编自郑有贵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201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工业化建设面临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21世纪初期中国工业产品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明代史学成就】

材料   自明初开始,从中央到地方,方志的撰修受到普遍重视。朱元璋即位不久,即于洪武三年(1370年)“诏儒士魏俊民等类编天下州郡地理形势、降附始末为书”,撰修全国性志书《大明志书》。永乐十六年(1418年)明成祖朱棣又诏令天下各地郡、县、卫、所撰修志书,并颁布了《修纂志书凡例》,对志书包含的各项内容做了明确的规定。此后,除景泰、天顺、嘉靖时期分别撰修的《寰字通志》《大明一统志》《承天大志》等全国性志书外,天下各地修志成风,形成一统志与郡县志齐修并举、共同兴盛的局面。嘉靖时期的《重修淳安县志序》中说的“皇明御极,鉴古定制,郡邑皆有志,而会其总于天下一统志”,便是这种状况的极好说明。《中国地方志综录》修订本中共辑录现存明代方志多达7413种,而实际数量超过这个数字。

中国自先秦以来,无论官府还是知识分子个人,对记录史事和撰修史著都十分重视,历史记载代代延续,所谓“国灭史不灭,故虽偏霸之朝亦皆有史”。到宋代,经过历代史家的不懈努力和艰苦探索,古代史著在内容和体裁上趋于成熟,这使宋代史学出现了繁荣的局面,也对元明史学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为明代上述史学成绩的取得奠定了基础。直至元代,虽然最高统治集团是文化较为落后的少数民族,但对史学的重视程度并不逊于文化发达的汉族统治政权。到明代,这种传统仍然有着很大的影响,清代学者在《四库提要》中说,明代人“尤好作私史”,便是其重史传统的一种表现。

——摘编自毛佩琦主编《中国大通史·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明代史学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明代史学取得成就的原因。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