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0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21年,英国近代责任内阁在才华出众的辉格党领袖罗伯特·沃波尔领导下正式形成。1742年,首相罗伯特·沃波尔因失去下院多数议员的信任,被迫率领内阁全体辞职。此后,一种不成文的制度——“内阁失去下院多数信任必须辞职”的条例——出现。到1784年,小威廉·皮特通过改革抑制了当时英王乔治三世的专权倾向,他的改革得到了新议会的大力支持,皮特解散了下院重新选举议会,此后皮特主持内阁17年。由此,责任内阁制形成,内阁开始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对议会负责。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得到进一步强化。

——摘编自魏茂莉《探析英国的内阁制》

材料二   20世纪初期,清廷试图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因而有“今日急务,莫要于先立内阁,统一中央行政机关”,以及“各督抚请先立责任内阁之说”。1911年5月,清政府裁撤军机处,筹设责任内阁,并由奕助担任内阁总理大臣。但由于内阁成员共计13人,而满族成员高达9人,其中皇族更是独占7人,被时人讥为“皇族内阁”。“皇族内阁”不仅由皇族奕助担任总理大臣并对君主负责,甚至在国务大臣的人员构成中,皇族也位居多数并占有重要席位。

——摘编自熊元彬《历史的再审视;清末“皇族内阁”研究》

某学者认为,社会环境的不同是英国和晚清内阁制不同的主要原因。概括英国和晚清内阁制的不同,并评述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该观点或另提出一个主要原因均可,并阐述理由。)
2024-05-1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华侨中学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秦代以来,郡县制成为社会治理结构的基本定式。然而,中国作为一个地域大国,明显具有地方性与割据性,因而唐朝立国以来就如何治理国家,实行分封还是郡县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礼部侍郎李百药上《封建论》,强烈反对封建诸侯,中书侍郎颜师古上《论封建表》,提出折中方案。当时朝臣大多反对分疆裂土。魏征谏言:当时天下人心未定,国家财力不足,改革制度的时机尚不成熟。

——摘编自商爱玲《大国治理中的国家结构形式选择——基于封建与郡县之争的考察》

材料二   柳宗元认为,分封制下的职位世袭,并不一定能够确保在位者的贤能,故而很难确保为民服务的责任心。通过对周代社会治理状况的历史考察,柳宗元指出,在封建制下,通常是政治混乱的多而治理得好的少,而周天子又不能撤换不称职的诸侯国君,真正尽心治理地方、爱护人民的人,因此,周代的问题就出在封建制本身。而郡县制下的地方行政长官由于实行选举制,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即使出现问题,也能够随时加以撤换,即有罪得以黜。因此,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是进步的,有利于国家的治理,维护了

——摘编自彭新武《分封郡县之辨的复杂意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采用郡县制而非分封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唐代“分封”与“郡县”之争。
2024-05-1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多校联考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周游列国以后,回到鲁国开始整理文化(典籍)。因为时代的盛衰演变中,文化永远是走在最前面的,周代王朝的衰乱已经很严重了,所以孔子急于从事文化的复兴来力挽狂澜。

——摘编自南怀瑾《论语别裁》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过程中,梁启超、梁漱溟等人主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对全盘西化,主张中西文化有机调和,批判性吸收借鉴西洋文明,才是中国文化的根本出路。

——摘编自李世坤《试析近代文化复兴思潮的历史演变及其时代价值》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党提出的政治文化里面,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作为口号越来越多地出现,这个变化我称之为“再中国化”。“再中国化”的意思是说更自觉地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作为正能量,我觉得这个转变很重要。

——摘编陈来《陈来讲谈录》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传统文化”,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语言精练)
2024-05-17更新 | 187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揭阳市高三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4 . 纪年作为一种计量时间的工具,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中国近代报刊出现了纪年方式的多元化景象。1882年,上海《申报》使用“西历一千八百入十二年”“大清光绪入年”与“壬午”共同标记年份。1895年,康有为创办的《强学报》在首版上增加“孔子卒后二千三百七十三年”的纪年方式。1903年,革命刊物《江苏》则采用了“黄帝纪元四千三百九十四年”来标注时间。

——摘编自张磊、许天敏《重构国族与接轨世界:中国近代报刊的纪年之争》

材料二   1912年,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民国试图用“民国纪元”代替皇帝年号纪年的措施来表明新政府的新气象,并凸显政权的“正朔”,但诸如过年等阴历的习惯依旧普遍。最终,中华民国又将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孔子与西洋历结合,阳历的“洋历”色彩消退,并变为国民需要遵守的通行历法。

——摘编自朱文哲《近代中国纪年公理之变迁》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乡村工业大发展,阳历历法体系、钟点时间日益在民众中普及开来。1985年的一份问卷调查显示,95%的青年人不愿意种田,67%的中年人希望进入工厂。阴历带有明显的季节性,而阳历具体到时分秒,于是钟表成为人们主要的计时工具,并不断更新、进步。人们以之来确定自己的上下班时间。精确时间概念、守时、时间就是金钱等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摘编自王加华《传统中国乡村民众年度时间生活结构的嬗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纪年法多样化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历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阳历普及的因素。
2024-05-17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高三下学期5月大联考(三模)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了丰厚的中国茶文化,宋代作为中华茶文化的繁荣期,其兴盛与时代背景有着密切关系。北宋王朝结束了唐末动荡不安的局面,这一时期手工业及农业等各方面都得到了飞跃式进步,社会经济得到繁荣发展。在国家统治方面,宋代采取重文轻武的国策,文人地位空前提高,作为一种新的文化意象和审美意识情趣,茶得到了宋代政治家乃至文人墨客的垂青。同时宋代茶叶生产地区扩大、生产技术进步,把中国古代茶叶的生产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茶产量的增加与制茶工艺的进步,使得饮茶活动普及,饮茶之风在上自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中尽皆流行开来。

——摘编自刘礼堂,范钰翎,李敏瑞《宋代宫廷茶文化探究》

材料二   宋代特色茶文化促进了茶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致使生产和销售规模不断扩大,市场逐渐规模化,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初级市场、中转市场和终端消费市场,并建立起相互协调、互为支撑的国内市场秩序,市场经济的繁荣也推动了宋代茶叶边疆贸易和海外贸易的发展。宋代茶业经济的发展在为政府提供巨额的茶利来源的同时,也通过茶马贸易满足了对战马的需求,维护了边境地区的稳定,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成为维持汉族和周边少数民族友好稳定关系的纽带。

——摘编自孙达,王盈峰,张士康《论宋代茶文化特色及其在当代的传承》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茶文化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宋代茶文化繁荣的影响。并结合所学分析我们今天传播茶文化的意义。
2024-05-17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 辽宁省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美元霸权建立后,美国借此收割全球财富。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期,英国希望战后建立一个有利于自己的新国际货币体系,遭到美国激烈反对,美国希望获得国际金融领域的统治权。美国拥有全球财富的50%左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掌握制海权和制空权。19291931年以前,国际储备货币主要由英镑来承担,但是英国战后黄金储备短缺,成为债务国,英镑丧失了这一能力。德国成为战败国,被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法国在二战后复国,经济遭受致命打击。

——摘编自李世安《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特里芬难题”》

材料二   布雷顿森林体系自身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缺陷,各国用美元作为外汇储备,会使美元在海外不断沉积,这对美国来说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核心货币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冷战高峰期,美国陷入军事战略威胁金融安全的困境,不得不超发美元,并试图将经济危机转嫁到西欧等国。

——摘编自(美)罗伯特·特里芬《黄金与美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

材料三   1974年,美国与沙特达成协议,沙特必须以美元作为石油出口的计价货币,此后该协议被扩展到欧佩克其他成员国,逐渐形成“石油一美元机制”。沙特等国用美元购买大量美国商品和武器,石油收入又以资本方式重新回流美国,中东石油自此被深深打上了美元烙印。

——摘编自范尔为、王生升《美国中东石油战略的霸权属性及中国的应对方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石油—美元机制”的影响。
2024-05-17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高三下学期5月大联考(三模)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处于我国帝制时代的鼎盛阶段,在法制方面多有建树。唐代的法制建设吸收了前代法制的精华,又结合唐代社会的具体情况进行了改造。基于对法制重要性的认识,唐太宗等人非常注重法规的制定。根据唐太宗等人的立法思想,唐王朝着手完善法制体系。唐代的法制体系,包括律、令、格、式等四种法律形式。唐律的制定和修订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在第三个阶段制定的《唐律疏议》曾被长期沿用。唐代法制同时注重法制的教化功能。唐律是综合性法典,面向全社会,旨在禁暴惩奸,但它“防范甚详,节目甚简”,废除了前代的许多肉刑、酷刑,坚持以德为主、以刑为辅的立法原则,礼法并用,刑罚较宽,体现了文明教化的精神。唐代法制注意规范司法的流程,从中央到地方设置了一套严密的司法机构,以保证法律的执行。

——摘编自王双怀《唐代法制建设的当代镜鉴》

材料二   作为一个回应外部世界挑战、挽救国内政治危局的被动之举,晚清司法改革试图在不触动固有体制根本基础的前提下,改造以司法与行政合一为基本表征的传统型司法体制,代之以推行司法与行政分立、体现司法独立要求的近代型司法体制,藉以收回被西方列强攫取的治外法权,恢复中国的司法主权。这场从中央到地方渐次展开的大规模的司法改革运动,客观上导致了传统中国法律与司法体制的历史性的重大转型,催生了一个具有浓厚西式特性的近代化法律与司法体制,从而开启了中国法制与司法现代化的历史先河。然而,这一司法改革运动因辛亥革命的爆发而中断了进程,非但未能最终全部达致其预定的改革目标,反而为随后到来的辛亥革命及以后新的司法变革运动奠定了基础。这场持续十年之久的司法改革运动,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近代中国司法转型发展的一个试验样本,给后来的人们留下了一个值得深思的司法变革的历史遗产。

——摘编自公丕祥《国家与区域:晚清司法改革的路线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法制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司法变革的背景,并对这一变革作出评价。
2024-05-16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百所名校二轮复习联考(三)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埃及的苏伊士运河一直被英法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控制。1956年7月,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其全部财产、权利及义务移交埃及。英法大为恼怒,对埃及进行经济制裁,在地中海调兵遣将,并要求以色列共同对埃作战。1956年10月29日,以军挑起了第二次中东战争。愤怒的埃及人民立即行动,纷纷参加民族解放军,纳赛尔号召人民战斗到底。世界人民也掀起了支持埃及正义斗争的热潮。阿拉伯国家纷纷与英法断交,断绝石油供应;中国也给予埃及有力的支援。最终,英法被迫停火,从埃及撤军,埃及人民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取得完全胜利。

材料二   巴拿马运河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和经济收益。在古巴革命影响下,1959年巴拿马爆发两次大规模示威活动,要求收回被美国控制的运河区主权。1961年巴拿马议会要求签订新条约,提出收回主权,公平分配运河收入,在运河区悬挂巴拿马国旗,限期接管运河等13项要求。1964年3万多巴拿马人在运河区示威,手执红旗,高呼“美国佬滚回去”的口号,形成空前规模的反美怒潮。巴拿马的正义行动得到全世界人民的同情和支持。1964年4月美国被迫同意与巴拿马谈判。巴拿马人民终于在1999年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埃及和巴拿马能够收回运河主权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埃及和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斗争的历史意义。
2024-05-16更新 | 20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9 . 【博览会的发展】

材料一   在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下,英国于1754年成立了艺术学会。艺术学会通过展览、评奖和须关来促进艺术、生产和商业的发展。一批艺术学会的艺术家于1760年首次举办了专门艺术展览,对大众开放。虽然展期只有两个星期,但参观的人数却有几千人,门票收入都用来资助贫困潦倒的艺术家。后来,这些艺术家创建了皇家美术学院,每年定期举办艺术展览。

——摘编自周秀琴等《世博会简史》

材料二   1851年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的成功鼓舞了法国精英。185338日,拿破仑颁布法令,宣布于185551日举办世博会。对1855年世博会的主办者而言,核心目标是反映在帝国统治下法国所取得的工业、农业与艺术成就。他们还意图证明帝国政权是稳定、繁荣、文明与进步的保障,借此推动法国民众对第二帝国的文化认同和体制认同。1855年,巴黎世博会拉开了巴黎乃至欧洲大陆一系列世博会的序幕。

——摘编自曾迪辉《1855年巴黎世博会探析》

材料三   192811月,在法国召开了巴黎外交会议,与会的31个国家签订了《国际展览公约并成立国际展览局。在国际展览局的指导和协调下,世界博览会趋于规范化。截至200912月,国际展览局共有156个成员国其中大多为发展中四家。除筹备举办传统的世界博览会以外,在1960年至2009年间,9个国家举办了18届园艺世博会。在1933年至1996年间,意大利米兰筹办了13次装潢艺术与建筑博览会,博览会品类进一步丰富。

——摘编自周秀琴等《世博会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英国艺术展览产生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从18世纪到21世纪博览会的发展趋势及意义。
2024-05-16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三模)历史试题
10 . 【中国共产党的宪法探索之路】

材料一   1930年前后,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大,全国已创建了大小十几个革命根据地。共产国际多次指示中共中央建立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鉴于此,193111月,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召开中华苏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选举产生苏维埃中央政府,并通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埃共和国土地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等法律文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中国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和他们的家属,不分男女、民族和宗放信仰,在苏维埃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承认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等。

——摘编自龚书铎主编《中国近代史(19191949)》

材料二   1954年宪法作为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毛泽东评价它“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但还不是完全的社会主义宪法,它是一个过渡时期的宪法”。1954年宪法总结了自民国时期以来中国立宪的历史,借鉴了当时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特别是苏联的宪法,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与超越。1954年宪法所确立的宪法政治架构与体制,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政治之基本框架,我国之后的宪法政治体制皆以此为基础。

——摘编自范进学《1954年宪法实花及其评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制定的背景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4年宪法颁布的背景和影响,并谈谈中国共产党的宪法探索之路给你带来的启示。
2024-05-1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