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孔子对传统的《诗》《书》《礼》《乐》等典籍加以整理,并利用官史作《春秋》,上起鲁隐公,下讫鲁哀公,计十二公,以编年体裁和简约的文辞,记载了二百四十二年的史事,传授后学。这些成就(       
A.开启了官方修史的传统B.奠定了我国史学理论的基础
C.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D.构建起完整的儒学理论体系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完颜亮寻找借口,挑起兵端,分兵数路南下侵宋,进兵声势十分凶猛。当时,宋将王权屯兵庐州(今安徽合肥),但他却不战而退出庐州、和州(今安徽和县)一线,溃而渡江。金兵由此打开缺口,大举进击。对此,南宋满朝大臣,惊恐万状。是年冬十月,知均州(今湖北丹江口)武钜收复卢氏县;十二月,均州乡兵总辖杜隐等收复河南府(今河南洛阳)。

陆游闻捷喜极而作《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诗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敌人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教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摘编自邱鸣皋《陆游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陆游《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一诗的创作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陆游创作《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一诗的用意。
2024-03-1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西欧中世纪,教士和修道士的布道是一种重要的对民众直接进行神学指导的方式,是指教士以传道人的身份所进行的道德说教。中世纪的布道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关注话题、神学发展、语言学的发展、教俗人士的评论等。13世纪出现了极为普遍的所谓“针对性布道”,将听众分为“妇女”“教士“和“市民”等等,布道时耍兼顾听众的兴趣及时调整内容。通过戏剧来灌输信仰也是对民众进行基督教化的一种重要路径。戏剧为大众提供了一种对《圣经》中的多种阐释进行了解和认识的方法和途径,还有以说教为目的,强调人对神的依赖以及个人与社会责任的道德剧、神秘剧等戏剧。此外,基督教会还利用寓意故事来进行基督教化的伦理道德说教。这些教化方式使得道德教化在民众中的传播更为广泛和普及,其过程也具有更强的包容性和渗透性,这些活动促进了基督教伦理道德体系的建构。

——摘编自邹丽霞《<罗马人传奇>与中世纪后期拉丁西方的道德教化》

材料二   宋代,社会风俗的教化与规范呈现出新的面貌。如宋真宗率百官亲赴曲阜孔庙祭莫,亲撰《崇儒术论》,救编《九经疏义》领行学校,作“劝学诗”明谕天下读书人。《宋史·职官志》中记述:地方官员具有“宣布条教”“旌别孝悌”“举行祀典“宣风化”等职能。在重建学校教化传播通道方面,庆历四年范仲淹推行“新政”时邀请教育家胡瑗赴京师执掌太学,将长达30年的苏湖私学教化经验引进太学。此外,乡约、家训等也在民间的社会教化中发挥重要的功能。如北宋学者吕大钩创立的《吕氏乡约》包括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和患难相恤。这其中“德业相劝”和“过失相规”着重于个人道德修养方面,而“礼俗相交”和“患难相恤”则侧重于个人道德的放大所造成的社会效应。陆游《放翁家训》也要求子孙秉承祖上清廉的家风,淡海名利、功利,教训子孙戒懒惰,与人为善,平等待人,同时祝福子孙要尽忠报国、廉洁为官、重视节操、不贫图富贵。

——摘编自张雪红《试论宋代社会教化的新特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西欧教会进行教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社会教化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中西方社会教化的历史启示。
2024-03-02更新 | 23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省校际名校高三下学期一模联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朝气蓬勃的世俗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为主体,隋唐文化显示出无所顾忌的宏大气派。唐人歌诗,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泳寄,略无避隐,创造出一个全民族诗情郁勃的时代,胡舞龟兹曲风靡长安,洛阳家家学胡乐。而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的现象亦不罕见。南亚的历法、中亚的乐舞、西亚和西方世界的医术及马球运动等,如同八面来风,一涌而入。阎立本、吴道子等著名画家从佛画的绚丽色彩与宗教题材中汲取营养,大大提高了民族绘画的技巧与表现力。与此同时,隋唐文化向外传递出其独有的智慧之光,逐渐形成一个以中国本土为中心,以中国文化为轴心的东亚文化圈。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1)据材料,概括隋唐文化气派宏大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唐文化的独特贡献。
5 . 以诗证史是史学研究重要方法之一、表中诗人诗句反映了唐宋时期民族关系(     
时期诗句出处
①“疆里虽重海,车书本一家。”温庭筠《送渤海王子归本国》
②“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③“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陆游《诉衷情》
④“歌酒长春不夜,金翠照罗绮,笑语盈盈。陆海人山辐,万国欢声。”曹组《声声慢》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宋时期我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出现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图书出版市场。中国人口在汉唐间未能超过6000万,而到北宋末年,在北宋、辽、西夏、大理等范围内总人口达到了1.4亿。人口增加带来了生存竞争压力,导致一部分人不得不通过读书、业儒,进而入仕以求改变困顿的家境。据统计,两宋科举取士正奏名和特奏名共12万多人。科举的直接参与者和接受教育者数量的剧增,培养出了一个数量庞大的读者群体。两宋时期国子监刻书计有9440卷。一些政府部门、地方学校也都刊刻了一些与科举有关的书籍和相当数量的经传史记、诗词歌赋等。通俗读物、童蒙读物、民间日用书籍等成为市民阶层所需要的文化产品。此外,医方、历书、占卜类书也是民间百姓喜闻乐见的书籍。当社会对图书的需求与图书生产联动协调时,宋代的图书市场便就此形成了。

——摘编自白金《人口、科举与宋代图书出版市场的形成》

材料二   1843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麦都思在上海创办了墨海书馆,该书馆使用以牛为动力的机器印制图书,这是外国在中国设立的最早的近代出版印刷机构,也是中国近代第一家铅印出版机构,之后中国又出现了格致书室、美华书馆和广学会等20多家出版机构。1846年,清政府正式废除了禁教令。这一时期在中国出版的图书主要有《养心神诗》等传教小册子,《华英字典》《中葡字典》《拉丁—中文词汇》等工具书,还有大量有关西方学术、文化和科技的著作,如《东西史记和合》《大英国志》《代微积拾级》《几何原本》等。1851年由广州西关金利埠惠爱医院出版的《全体新论》是中国近代第一部系统地介绍西方人体解剖学的著作,对中国医学界影响很大。

——摘编自郑艳红《传教士与近代中国图书出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图书出版市场形成的原因及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晚清传教士在中国出版图书的背景及影响。
2023-08-30更新 | 187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一轮复习收官卷】第二模拟(北京卷)-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赛曲》翻译改动的部分情况

“麦须尔诗”(1873年王韬译)用中国古典七言诗的格律来翻译,认为诗的主旨是反对国王的残酷统治,梁启超在1902年《新民丛报》中高度肯定该译稿。
“法(佛)兰西革命歌”(1904年侠民译)用文言文翻译,被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中国革命记》等转载,被视为法国大革命的象征。
“马赛曲”(1920年马骥良译)用白话文翻译,对“citoyen”的翻译,从“体团”变为“国民”,此后白话文翻译的《马赛曲》版本不断出现。

材料二   抗战时期,《马赛曲》成为救亡图存的重要媒介。与此同时,《战歌》、《新马赛曲》等改编作品应时而生,歌词呈现出日益严峻的国难危机,“呼吁中国同胞:‘不分恩怨,不分你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作一全民族革命战争’。”《马赛曲》对《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也有启发作用,《马赛曲》中“用肮脏的血液,灌溉我们的田野”与《义勇军进行曲》中“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意义近似,《马赛曲》中多次出现的“前进”在《义勇军进行曲》中被不断强调。

——摘编自宋逸炜《〈马赛曲〉在近代中国的多重变奏》

(1)据材料一、概括《马赛曲》翻译改动变化的表现,并说明变化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马赛曲》翻译改动的积极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如表为汉光武帝在位时期众多官员的事迹(节选自《后汉书》)。这反映出东汉初年(     
姓名职位事迹
郭汲(山西)并州牧“所到县邑,老幼相随,逢迎道路。所过问民疾苦,聘求耆(老)德英俊”
杜诗(河南)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善于计略,省爱民役”
卫飒(湖南)桂阳太守“修庠序之教,设婚姻之礼。期年间,邦俗从化”
A.吏治整顿成效显现B.儒学教育体系日渐完备
C.刺史制度收效显著D.察举制得以进一步完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据记载,辽国不仅“修文物,彬彬不异于中华(指中原)”,而且还在开泰元年(1012年)给生活在今黑龙江地区的铁丽部“诏赐……《易》《诗》《书》《春秋》《礼记》各一部”。这说明(     
A.中原文化的影响扩大B.契丹民族已完全汉化
C.理学思想得到了推广D.宋辽间文化交流频繁
10 . 如表为有关唐代医疗情况的相关记录(部分),据表中信息可知当时(     
出处相关记录
吕颂《为张侍郎乞人勤表》管区内“素多瘴疠”,又“绝无医人,素乏药物,深人穷谷,无处市求,任重命轻,何可言疾。”
元稹《叙诗寄乐天书》通州之地,“夏多阴霪,秋为痢疟,地无医巫,药石万里,病者有百死一生之虑。”
李德裕《与姚谏议书三首》“自十月得疾,伏枕七旬,属纩者数四,药物陈,又无医人,委命信天,幸而自活。”
A.民众的卫生意识普遍淡薄B.政府轻视医疗人才的培养
C.地方的医疗资源较为匮乏D.常年战乱使生存环境恶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