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9 道试题
2023·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由于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根据地工业品价格高昂,农产品价格低贱,人民群众生活困难,根据地创办各种合作社及银行缺乏必要的资金,因而发行一定数量的股票来筹集资金。商业性企业也发行过一定数量的股票。苏区股票面额以小额为主,一般为0.5元或1元,认购的股金可以分期缴纳,群众还可以将实物折款认购股票。股票都有固定的红利,而且可以申请退股,带有明显的债券性特征。为防止出现被操控的现象,持股数量有严格限制,股票严禁充当现金在市面流通。根据地军民刚开始根本不知道消费合作社和集资入股为何物、有什么好处,合作社干部就反复耐心地做群众的工作,出于对苏维埃政权的信任,不少群众纷纷购买股票。有的用自家少有的积蓄认购股票,没有现金的就以物资折股。有的甚至在购买股票后,又全部将股票退还苏维埃政府,无偿捐献。

——摘编自万立明《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股票发行的探索》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根据地股票发行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根据地股票发行的意义。
2023-12-06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信息卷(三)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后期,法国无产阶级的权利经常受到威胁,他们的一切正当愿望遭到断然否认,祖国的山河已经破碎,人们的希望已成泡影,面对这种情况,无产阶级认识到:夺取政权,以掌握自己的命运,胜利完成自己的使命,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和绝对的权利。这就是无产阶级为什么要用革命来回答一个昏庸腐败的政府的罪恶(发动普法战争、镇压工人运动)的原因。政府满以为可以调军队来镇压人民,但军队却不仅拒绝对人民开枪,而且还向人民伸出友爱之手,与人民站在一起。

——摘编自【法】维克多·布奈尔《巴黎公社公报集》

材料二   巴黎公社的领导者只利用了当时法国国内人民群众对旧政府的不满情绪,而没有考虑当时巴黎的无产阶级一方面要使法国摆脱德国的侵扰,求得国家的解放,同时又要使工人摆脱资本主义制度,求得社会主义的解放。从当时巴黎起义的人员组成来看,参加运动的有希望恢复对德战争的爱国者,还有小资产者以及资产阶级共和派,但是其中只有工人自始至终是忠于公社的。并且工人阶级自己一方面还没有在资本主义社会本身的发展进程中得到足够的锻炼并被充分地组织起来,就仓促上阵。对德战争的失利,被围困时期的痛苦,无产阶级的失业和小资产阶级的破产等因素交织起来,推动了革命的爆发。而公社组织这样大的行动,只是凭借一时的感情冲动,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摘编自李妲《巴黎公社的民主试验及其当代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巴黎公社运动发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黎公社运动失败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巴黎公社运动的意义。
2023-09-02更新 | 183次组卷 | 3卷引用:高考历史非选择题分类练2024版全国通用-第二部分提升训练5革命运动
3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的最初反应是希望通过国联阻止日本侵略,为此不惜采取不抵抗政策,意在向国际社会展示其“忍耐”和“不挑衅”的形象,但此举在事实上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此时,不论是主导国联理事会的英法两国,还是《九国公约》主导国美国,都深陷经济危机,均不希望日本改变中国东北现状以及中日间爆发全面战争,损害其在远东的利益。各方围绕日本撤兵问题展开的交涉,以及国联陆续出台的三次决议,都未能阻止日军的侵略。在日本罔顾国联决议、继续扩大侵略的情况下,中国国内掀起反侵略浪潮,国民政府认识到中日问题非经决战不能解决,其对日政策开始向“一边抵抗,一边交涉”转变。

——摘编自侯中军《九一八事变后国联外交与国民政府对日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对日政策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国民政府对日政策转变的影响。
2023-08-16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预测卷(五)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下图是1936年红军云南支队政委陈华久根据本人的革命亲历制订的《红军云南游击支队纪律》这反映了红军(       
   

A.开创游击战的斗争形式B.深受云南百姓欢迎
C.第五次反“围剿”失利D.作风优良素质过硬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作家狄更斯在其1859年的著作《双城记》中描述:“这是最好的时候,这是最坏的时候,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昧的年代。”下表是19世纪中期英国社会变化状况的描述。

描述变化
1829年,英国出现了第一个全国性的纺织工人组织,1834年又成立全国工会大同 盟。1836年爆发了世界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工人运动——宪章运动工人组织成立和工人运动开展
1801年,省级城市还没有一个达到10万人口,5万人以上的5个,2万至5万人的 有8个;1851年,已有7个人口达10万以上的城市,人口5万以上的13个,另有大 约100万人居住在2万~5万人的城市。
1818年,入学人数占人口总数的1/17,1851年占人口1/8.1841年,男子识字人数 占67.3%,1851年达69.3%,同期女子识字人数从51.1%上升到54.8%。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写道:“大城市内部的贫民窟充斥着收入不高的 工人阶层,这些人住在最不便利的地方的劣质砖房,甚至是地下室。这里的街道看 起来更是一片狼藉,垃圾满地,乌烟瘴气。”
(1)根据材料,概括 19世纪中期英国社会的变化并填写在相对应的位置,并补充一种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中期英国工人运动开展的原因。
2023-07-16更新 | 25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中外历史纲要下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1年,日本加紧了对台湾的殖民统治,迫害爱国人士,迫使一些进步人士离开台湾,回到祖国大陆参加抗日斗争。1932年,一批在国民党统治区遭受摧残与迫害的台湾同胞辗转进入中央苏区,受到当地苏维埃政府和各革命群众团体的热烈欢迎。在欢迎仪式上,台湾同胞施月娥说:“我们定要在苏区学习革命的理论与工作,将帝国主义推翻,完成台湾的革命。”通过参观学习,台湾同胞被苏区民主、自由尤其是革命武装斗争的新鲜空气所吸引,“均一致热烈的要求留此参加革命工作”,并如愿以偿。

1934年6月,中央苏区台湾代表蔡乾接受《红色中华》记者采访时,严厉批评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言论,他指出“日本强盗四十年来在台湾的暴行,真是残虐到极点”,并号召“中国工农兄弟在共产党苏维埃正确领导之下,实行共产党提出的反帝统一战线的纲领,共同进行神圣的民族革命”。

——摘编自庹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台湾同胞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中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三十年代台湾同胞奔向“红色中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三十年代台湾同胞奔向“红色中国”的积极作用。
7 .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科举制虽然自隋唐以来已有三百年的历史,而隋唐时的科举从根本上讲还多多少少的带有荐举制的性质。“唐世科举之柄、额付之主司,仍不糊名。又有交朋之厚者为之助、谓之“通榜’”,“自唐以来,进士皆为知举门生,恩出私门,不复知有人主。”北宋时期,出生寒族的士人多无权贵牵引,强烈反对荐举制,要求一切以程文为去留。太祖乾德元年九月二十七日诏:“礼部贡举人,自今朝臣不得更发公荐,违者重置其罪。”真宗时期,“礼部贡院封印卷首,自此始”,“于内阁糊名考校,分为六等,别录本,去其娃名”。陈彭年等人奉命制定“景德条制”,誉录法和糊名法以科举条例的形式制度化。殿试也在唐早已有之,成为常例制度也是在北宋。开宝六年,太祖亲审知贡举官李昉取舍非当案,这是皇帝亲自处理的第一个科举案,从此殿试作为科举最高考试程序确立下来,并且为明清沿用。

——摘编自路任翰《北宋科举条制考》

(1)根据材料,概括北宋科举考试制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科举制度改革的作用。
2023-07-09更新 | 79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黄河——“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材料一   中国古人通过祭祀表达对黄河的敬畏。据甲骨卜辞记载,殷人每年多次举行黄河祭祀,以求雨、求丰年等。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的诸侯也常常祭祀黄河,以结盟、立誓或祈求战争胜利等。

材料二       

1903邹容在《革命军》中写道:“沿万里长城,登昆仑,游扬子江上下,溯黄河,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
1910革命派《民声》杂志发表组诗《爱之歌》,其中《黄河》篇写道:“吾族受此河流赐,产出一部民族志。”
1923李大钊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中写道:“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
1937国共两党代表在黄河边同祭黄帝,毛泽东亲撰祭文,“胄衍祀绵,岳峨河浩”“民族阵线,救国良方”。
1938《民族诗坛》发表诗歌《黄河》,诗中写道:“黄河!你这中华国族的母亲,现在你再也不能安睡,东方吹动了号角,杀声震变了天地。”
1939《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演,“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歌声激起热烈反响,迅速传唱到各根据地和抗日前线。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中国古代重视祭祀黄河的原因。
(2)20世纪上半叶,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其时代内涵不断丰富。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予以说明。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概念的内涵时常伴随时空变迁与重大事件而有所不同。如“海疆”,宋代虽然有海界之说,但却没有将海洋本身纳入对国家疆域的思考;明代虽然已经十分关注东南沿海问题,但仍然作为“海域”、而非“海疆”问题进行讨论;近代“海疆”作为一个概念,成型于清代晚期。现有学者利用专业的史料数据库,运用数字人文的研究方法勾勒出近代“主权”和“海疆”概念的发展过程(见下图)。


——摘编自邱伟云、严程《数字人文视野下中国近代边疆概念群研究》

材料二   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巡抚、藩台、按司道,各衙门均属于清朝中央机构,而台湾府州厅县各级衙门则属于地方机构,台湾所有行政司法皆以大清律例为遵循,并设提学道执掌学校士习与文风政令及贡科有关事宜。1736年,清廷酌减台湾、凤山等四县丁银,各地修建水利,广招闽粤居民入台拓垦。1841年,英舰侵入基隆,清军还击生擒其百余人。1884年,法国军舰骚扰台湾,全台清军反抗再次获胜。1885年,清朝把台湾改为行省,颁行保甲制度,开设机器局、招商局、铁路总局等。民用企业收入达100多万两白银,约占当时全台财政收入141887年巡抚刘铭传在台湾开设“西学堂”和“电报学堂”,以培养台湾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甲午战争爆发,全台戒严,实行城乡居民自卫。

——摘编自娄杰《清朝对台湾的治理与开发》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AB两条曲线分别对应的是材料中的哪一概念并说明理由。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治理台湾措施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2023-06-20更新 | 228次组卷 | 3卷引用:(主观50题)主题05晚清至民国初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的抗争和探索-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北上与齐、晋争霸,开凿了沟通长江与淮河的邗沟运河。后来,在平定了江南的陈朝后,隋炀帝重新疏浚邗沟,作为大运河的一部分,使政府得以有效地控制江南。隋、唐政权还大力兴修关中黄河(渭河)支流通向长安的运河,如广通渠等;北宋政权围绕首都开封呈放射状修凿运河;元朝通过开凿山东会通河段和北京通惠河段,将大运河东西走向的河段裁弯取直。

材料二   1842年6月,英国军舰进攻吴淞口炮台,攻陷后溯长江而上,长驱直入,很快占领镇江。英军沿长江一线,拦截漕船,掠夺商船,完全控制了扬州与镇江之间的长江航线,大运河漕运被迫中断,京师粮食供应紧张。不久,清政府被迫求和,并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甲午战争期间,由于大运河的中断,从广东等南方军工基地往天津运输军火遭遇极大困难,战机因此被贻误,洋务新政的部分成果难以被用于支援前线军队。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吕娟《中国大运河河道变迁基本脉络及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和近代历史上影响运河兴废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清政府在两场战争中的失败与大运河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