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魏源指出“专主于便民者,民便而国亦利;专主于利国者,民不便,而利归中饱,国乃愈贫。”他一再宣称:“士无富户则国贫,士无中户则国危”。魏源的主张(     
A.体现出寻求富强之术的旨趣B.推动了思想解放潮流的涌现
C.正确揭示了中国落后的根源D.顺应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潮流
2023-10-18更新 | 23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唐朝时期,许多胡人来到长安开铺经商。李白《少年行》中写道: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元稹在《法曲》中说: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腔满咸洛。女为胡妇学胡妆,进胡音务胡乐。这反映了唐代(     
A.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B.胡风诗歌成为文学的主流
C.开放包容的社会风气D.丝绸之路推动了民族交融
3 . 普罗旺斯抒情诗是法国中古文学的代表。这首诗中,以情爱为中心的内在感性诉求逐渐压倒了以圣爱为旨归的超验价值规约;作者也将对于神性的献身转换为对于人性的献身,将彼岸的超验的幸福许诺置换为此岸的经验的爱欲欢愉。该材料可用来佐证(     
A.西方人文主义的萌芽B.文艺复兴的历史传承
C.浪漫主义的历史渊源D.宗教改革的现实意义
2023-05-01更新 | 203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图书印刷业发展迅速,这离不开宋刻本技术的发展。为避免虫蛀,宋刻本会选用纸性坚韧耐久又可以杀虫的椒纸。它刻印精致,“字画刻手古劲而雅,墨气香淡,纸色仓润,展卷便有惊人之处”;元祐年间刻印的司马光写的《通鉴考异》还得到了乾隆皇帝“是书字体浑穆,具韩柳笔意”的评价,不仅字刻得好,错谬之处也少,是宋刻本的一大优点。宋代国子监除了刻印经史外,还会刻印王叔和脉经、千金翼方、金匮要略方等医书,这样做既满足了社会需要,又推动了医学事业的发展。宋刻本是举世公认的珍贵文物,它的刻印艺术是后世的模范,对后世的书籍制度有巨大的影响。

——摘编自黎世英《宋代的图书印刷业》

材料二   西方印刷术,始于15世纪中叶,德国的古登堡改进和发明了铅活字,他还排印了西方首部印刷品《四十二行圣经》,曾一度轰动欧洲。……西方对印刷术的贡献主要表现在铅合金、印刷机、油墨等一整套印刷工艺上,这是在欧洲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完成的。在此基础上,西方还发明了石印、影印、珂罗版等印刷技术。19世纪初,西方印刷术引入中国。鸦片战争后,西方印刷术陆续进入我国,既冲击了我国传统的雕版印刷术,又改变了我国印刷业的分布格局,大大推动了我国由手工印刷转为机器印刷的进程。

——摘编自骆伟《近代西方印刷品及其版本特征》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刻本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图书印刷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登堡印刷术的历史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董仲舒不太强调“爱由亲始”,而更着重推崇“远之而大”,主张“摆脱宗法思想的局限,跳出家族的小圈子,面向天下,实行爱及四夷的王道政治”。董仲舒的这些思想(     

A.摆脱了传统“家国一体”观念束缚B.促成了古代民本思想的产生
C.适应了汉朝“大一统”的政治需求D.意在削弱宗法伦理思想的影响
2023-03-25更新 | 240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南省虞城县春来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测试历史试题
6 .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侵略史,又是一部抗争史、探索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柬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进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材料三   “鸦片战争一阵疾风,吹荡了沉寂的知识界,一批关心国家命运的仁人志士,看到了英美等国的政治体制与中国的不同之处:议会制度、总统禅让等。他们的思想深处,滋生着对民主制度的欣慕和对专制制度的不满之情。”

——摘编自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材料中的“脱出常轨,改道变形”指的是什么?
(2)指出材料二中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因“对民主制度的欣慕和对专制制度的不满”而采取的探索分别是什么?并概括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主要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以周公旦为代表的西周奴隶主贵族,总结并吸取了夏商两代灭亡的教训,提出了"以德配天"的君权神授说,认为作为君临天下的统治者应该"以德配天","德"的要求主要包括敬天、敬宗、保民三个基本方面。这表明当时已经出现(     
A.君权至上的专制思想B.敬天保民的民本思想
C.为政以德的儒家思想D.相信神灵的天命观念
8 . 1506年9月25日,威尼斯一对青年男女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婚礼,风光无限、贵客如云,新娘饰金戴玉、锦衣华服,装饰奢华的礼堂中摆满了各种珍馐美味,席间还有丰富多彩的歌舞助兴,这场婚礼也成了当时奢侈之风的缩影。该婚礼折射出当时的意大利社会
A.财富增长人性欲望较为自由B.工商业资本主义高度繁荣
C.率先冲破了教会的精神独裁D.商业中心的地位坚不可摧
2023-02-03更新 | 363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9 . 在先秦儒家的圣王叙事中,天命所归是共同特征。孟子说,尧禅让于舜是因为“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商汤“无敌于天下”是因为“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这种叙事反映出,先秦儒家(     
A.倡导“天人合一”理念B.凸显对理想政治的追求
C.深受神话传说的影响D.统一了政治评价的标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了汉武帝时期,封建王朝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都达到鼎盛状态,为文人对封建君主的歌功颂德奠定了客观基础,出现了气势恢宏的“歌咏封建君主”的散体大赋。东汉中期以后,民生凋敝,但统治阶级依然奢侈成风,汉赋逐渐专注于描写单一事物,短小精悍具有浓厚的现实感,抒情小赋流行开来。

材料二   汉赋继承了《楚辞》的浪漫主义手法,通过夸张、幻想,营造出一种美妙的意境,使描写色彩鲜明,形象具体。建安(汉献帝年号)以后的很多诗文都从汉赋中得到不少启发。汉赋中关于京都、田猎、物色等内容的赋文对于汉代社会的物质生活上至皇室下至百姓都有详尽描述,它对社会生活的记录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辛德董《汉赋与汉代社会生活》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赋的演变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赋产生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