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新文化运动期间,学衡派被称为“新派中的旧派”。他们有留美背景,其知识结构完全是现代的,但文化关怀却是古典的,以守护中国文化本位为己任,他们试图将中西古典传统融合、将新旧之学贯通,与胡适这些启蒙知识者展开激烈辩论。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B.使国人受到新思想洗礼
C.在文化继承上存在激烈交锋D.难以调和中西文化冲突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西方思想家及其法律主张

思想家主张
苏格拉底不论是真理的持有者,还是美德的富有者,最后都必须是法律的服从者
柏拉图人们必须为他们自己制定法律并在生活中遵循,否则他们会无异于最野蛮的野兽
亚里士多德对已成立的法律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良好的法律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西方法律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方近代思想的演变及其背景。
2023-01-0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戏曲与时代】

材料一元末明初,高明在《琵琶记》开场词中说:“正是: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提出了戏曲之匡扶“风化”的功能。因与统治阶级所提倡的道德教化不谋而合,所以很受统治阶级的欢迎。明代,丘溶也直接提出戏曲的审美就要与伦理道德有关。正是在这种创作风气下,汤显祖(1550—1616) 在李贽等人的影响下,拿起了如椽大笔,与之抗衡,创作了《牡丹亭》。他在《牡丹亭》题词中写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近世史家侯外庐对汤显祖的《牡丹亭》给予极高的评价,“他的剧作不但和当时的正统观念相对立,而且向往对封建制社会的历史的矛盾予以加剧并寻求解答。”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徐渭(1521—1593),字文长,浙江绍兴人,曾师从王阳明门徒季本,研习王阳明的学说。徐渭一生科场不顺,贫困潦倒,但诗文书画皆精。徐渭是公认的南杂剧代表作家,创作的《四声猿》等代表了明代杂剧的最高水平。当时,北曲、南戏并存。他认为北曲多为“马上之音”     “杀伐之声”;对南戏则赞誉颇多,认为尽管多为市井之声,却“句句都是本色语”。在明代后期兴起的市民文学艺术中,徐渭以强调“本色”和追求“自然”的鲜明特点而留名史册。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晚明以来戏曲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以上特点的历史背景。
4 . [新中国的新闻话语]

材料   1956年,《人民日报》以《致读者》为号角,宣布改版开始,阐明改版内容:扩大报道范围,多发新闻;开展自由讨论,阐发社会言论;改进文风、活泼空气。社论指出,“人民日报是党的报纸,也是人民的报纸”,“有许多问题,虽然已经有了正确的答案,应该在群众中加以广泛的宣传,但是这种宣传也并不能排斥适当的有益的讨论。相反,这种讨论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认识答案的正确性”。据改版后78两月的统计,62篇头条新闻中,反映经济建设的31篇、文化教育5篇、人民生活5篇,会议新闻2篇、涉外新闻14篇、公告性新闻4篇。

——摘编自邓铭《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与新闻理论话语重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的背景,并谈谈这次改版对新时期我国新闻发展的启示。
2022-12-03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随州市2023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1638-1715)是艺术家的热心保护人,建造的凡尔赛宫宏伟壮观,富于艺术魅力。受其影响,一批富有而具权势,同时受到良好教育的上层贵族妇女邀请文人雅士到家中清谈交流,这种特殊的交际场所被称为沙龙。在那里,贵族可以公开地与受过良好教育的平民打成一片,知识分子可以得到从善如流而又百般挑剔的听众。沙龙还是重大交际的场所,巴黎的沙龙女主人曾为数位启蒙哲学家出面争取学术要职或其他显赫的地位。在欧洲,巴黎的沙龙最为著名,意大利半岛、神圣罗马帝国、英格兰也有无数的沙龙。

材料二   17世纪中叶,伦敦出现了第一家咖啡馆。到1715年,伦敦的咖啡馆数量已经超过3000家。咖啡馆的顾客以男性为主,出入其中的主要是中间阶层,也有部分手工业者和小商人,因而也更自由开放。这些咖啡馆的非正式聚会常常发展为正式的组织,这些组织往往致力于某种活动或目标,如政治改革、识字、农业、音乐、绘画、戏剧、公共卫生、废奴以及科学等。在18世纪的欧洲,几乎每一个大城市和城镇都有数百个这样的组织。咖啡馆成为人们交流思想,浏览最新流行杂志和报纸的集会场所,这些集会普遍带有启蒙运动的社交性质。

——以上均摘编自许正林《欧洲传播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法国沙龙文化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咖啡馆文化与法国沙龙文化相比,有何不同。
6 . [中国近现代经济思想]

材料一   严复将亚当·斯密的“利己心”观点同中国传统的义利观相结合,提出“义利合”的观点,主张把义和利统一起来。同亚当·斯密一样,严复把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看成是一个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受“自然之机”和“必至之势”,即不可违抗的自然规律的支配。严复十分赞赏亚当·斯密对重商主义的货币差额论与贸易差额论的批驳,力主自由贸易。严复倡导经济自由,主要体现在他于1902年翻译出版的亚当·斯密的《原富》(今译为《国富论》)中。《国富论》是经济自由主义的开山之作,书中竭力主张自由竞争,反对政府干预。严复很推崇此书,认为英国的富强与其有着密切关系,“英国当政者言商政者,大抵以自由大通为旨。”

——摘编自程艳《严复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

材料二   搁置经济自由主义而谈社会主义,或者说谈论“欧美的政治民主+苏联的经济民主”“政治上的自由主义+经济上的社会主义”的“修正组合型”自由主义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尤其是40年代的中国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近代中国的自由主义思潮从最初鼓吹自由竞争、放任主义,到后来转向倡导与经济自由大异其趣、大相径庭的社会主义,这种从“发声”到“变调”的历程,既是受外部环境影响所致,也与中国社会文化、中国思想界乃至自由主义者内部的情况有关。

——摘编自余祖华《放任与干预:近代中国经济自由主义的发声与变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的主要观点,并说明其观点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近代中国经济自由主义从“发声”到“变调”的主要因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思想与社会发展。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将“大同”社会视作一个逝去的理想型社会。《礼记·礼运》如此描绘:“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材料二   孙中山指出:“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下面是1924年孙中山发表的有关民生主义的言论

行这种方法,就是用累进税率,多征资本家的所得税和遗产税。行这种税法,就可以令国家的财源多是直接由资本家而来。资本家的入息极多,国家直接征税,所谓多取之而不为虐。从前的旧税法只是钱粮和关税两种,行那种税法,就是国家的财源完全取之于一般贫民,资本家对于国家只享权利、毫不尽义务,那是很不公平的。
“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之生活”

——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民生主义第二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家提倡的“大同”社会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的理由,并分析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意义。
2022-05-2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高三5月第二次限时训练(四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第一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上,毛泽东号召“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后来又多次强调必须“为建设强大的国防军而奋斗”。19539月,他指出,“任何地方我们都不去侵略,但是人家侵略来了,我们就一定要打,而且要打到底。中国人民有这么一条:和平是赞成的,战争也不怕”。1953年,在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明确了“要建立一支优良的现代化的革命军队,以保卫社会主义建设,防御帝国主义侵略”的总任务,并规划了国防现代化建设的蓝图。

——摘编自蒋乾麟《新中国60年国防建设指导理论发展论纲》

材料二   1952年,艾森豪威尔当选美国总统后,提出:一个战略家必须意识到国家安全是一个广泛的利益概念,既包括普通军事意义上的国家安全,还包括健康的经济、美国的价值观和民主制度。基于此,他提出了“大平衡”和大规模报复战略,认为为对付苏联威胁,维护美国安全,需要发展和保持一个较强的军事态势,重点依靠进攻性打击力量进行的大规模报复的破坏能力,并第一次将加强科学研究、不断发展先进武器和军事设备写入国家基本安全政策。

——摘编自张献华《冷战中的美国〈国防教育法〉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关于我国国防建设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提出这些主张的国际国内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艾森豪威尔关于国家安全的主张,并指出这一时期中美两国不同的国防建设理念带来的历史启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32年,英国作家阿道司·赫胥黎出版小说《美丽新世界》,小说的背景设定在遥远的未来(公元2532年)。赫胥黎描述的未来世界科技十分发达,但却是一个绝望的世界。人类在机械的社会里失去了人性,在物质的牢笼里成为行尸走肉般的存在。这一类小说
A.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B.对现代科技发展表示担忧
C.表现资本主义的精神危机D.善于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10 . 中国航天航空事业。

材料一   民国初年,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国内严峻的民族危机,中国有识之士纷纷就“籁空救国”发表观点,在20世纪30年代逐渐形成十股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社会思潮。概括起来包含以下四种观点:第一,统一全国的航空行政系统,设立专门管理航空的机关,管理航空建设事宜。第二,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筹集航空经费,募款购机。第三,建设航空工厂,培养航空人才。第四,重视民航事业的发展。

——摘编自《三十年代的“航空救国”思潮述论》

材料二   19562月,钱学森向党中央递交了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提出了我国发展“国防航空工业”的规划。19653月,我国制定了“八年四弹”规划……随着“四弹”目标的完成,不仅使中国国防实力得到了实质性增强,而且为运载火箭的系列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19682月,国家组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把分散在各部门的研究力量集中起来,实行统一领导,使科研生产照常进行,保证了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的研制工作顺利开展。

——摘编自潘坚《国家政策推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60年纪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民国时期的“航空救国”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航天事业兴起的历史背景。
2022-05-13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