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在世界观和人生观上有“入世”和“出世”两种倾向,儒家被认为是一种“入世”的思想和实用主义的哲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孔子身处离乱之世,满怀治世雄心,为行道救世,奔走列国。他主张“己欲立而人,己欲达而达人。”
范仲淹胸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使命,主动担起社会重任。
顾炎武针对当时治学风气,认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头篆刻,亦何益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儒家“入世”思想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逻辑清晰,史实准确)
2 . 在世界文化发展历程中,中西方文化既有内在的共通之处,又有着明显的差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与柏拉图在政治总目标上都是试图以贤人政治之实行德治的方式,巩固│贵族统治,创立等级有序的社会,但二者又有着明显的差异。在塔型的等级社会中,处于塔尖的统治者的人选问题,是孔子和柏拉图关注的重点。孔子把统治者("圣王")本身具有高尚的道德和人格、能教化民众,看作为政的首要条件,认为只有圣人才可以成为真正的王。……而柏拉图虽不否认统治者应具有道德,但却主张"哲学王"应具有最高理念,以是否具有智慧和知识作为统治民众的首要条件。

——摘编自刘丹忱《孔子与柏拉图治国思想之比较互鉴》

材料二   五四新文化运动从追求器物现代化、制度现代化转向了追求文化现代化和的现代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文艺复兴也开启了欧洲文化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进程。文艺复兴强调人的精神世界和人的价值,促进了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人文主义精神的觉醒,从而深刻影响了人们认识客观现实世界的态度和能力。因此,从历史意义上讲,二者都是思想文化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起点。

——摘编自王欣《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之异同》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述孔子与柏拉图政治理想的异同,并说明出现差异的实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都是思想文化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起点"。
3 . 鲁迅在1934年所作《中国人失去公信力吗?》中写道: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严复《原富)按语中说“千古相臣,知财计为国之大命,而有意于理财养民者,荆公(王安石曾被封为荆国公,荆公对王安石的尊称)一人而已。其法虽病,然事难助寡使然。而其用意,因为千古之大虑,不容后人轻易排击也。”

材料二1951年世界和平理事会维也纳会议上,中国明代的李时珍作为唯一的医药学家,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的首批名单之中。20世纪最有权威的科学史家和著名汉学家英国的李约瑟在他的书中也高度评价了李时珍的成就。

材料三范文澜教授指出:“以林则徐为代表,第一次向世界表示中国人民纯洁的道德心和反抗侵略的坚决性,一洗多少年来被贪污卑劣的官吏所给予中国的耻辱。”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鲁迅说法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荀子是先秦时期重视粮食安全的思想家之一。他认为法律要规定好赋税的缴纳,“轻田野之税,省刀布之敛,罕举力役,无夺农时”,同时,“山林泽梁,以时禁发而不税……通流财物粟米,无有滞留”。荀子还将强国按一定的标准划分为王、霸与强三种霸者,“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亡国富筐筐,实府库”,只有“辟田野,实仓廪,便备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进而选贤任能才能真正成为霸者。

——摘编自王高阳《先秦诸子粮食安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隋唐时期是中国粮食储备辉煌发展的时期,粮食储备仓库有正仓、太仓、转运仓、军仓、常平仓等六种仓库,其中太仓(含嘉仓)是专为皇室、京官提供俸米的粮仓,主要盛纳全国州县所交租米,并起着关东和关中之间漕米转运站的作用。

下图是唐代洛阳含嘉仓十九号粮窖出土的四方铭文砖及铭文。

——摘编自王高阳《先秦诸子粮食安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概括荀子保障粮食安全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提取含嘉仓铭文信息,并据此说明对研究唐朝社会经济的史料价值。如果要了解唐朝的粮食仓储制度,还可寻找哪些类型的史料?
(3)综上,谈谈你对古代粮食安全的认识。
5 . 陈旭麓认为,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就是一部传统文化在西方近代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向近代文化过渡转变的历史,也就是传统与西化相斥相纳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忠、孝、节)旧政治(特权人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中国戏)旧宗教(鬼神)。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新青年》六卷一号(19191月)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激进的民主主义知识分子以西方资产阶级人权思想和科学思想为武器,反对中国封建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的思想启蒙运动。它向国人灌输人权思想,号召青年要有自由自主的人格,引起了思想界的大震荡。……虽然它所影响的主要是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社会下层民众受到的影响有限,在中西文化问题上还存在某些形式主义的偏向,但其开启思想解放闸门之功是巨大的。

——朱汉国、杨群主编《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   对旧传统的批判是必要的,但要从根本上改变专制政治对民众的束缚,关键的问题还是要提高民众的素质,使之真正自觉,有能力成为民主国家的主人。……然而,新文化运动对民众的政治启蒙也是不够的。就对民主认识而言,当时的启蒙者都是不足的。胡适认为,陈独秀对“民主”的定义不甚了了。其实,胡适对“民主”又何尝有深入的理解。……民众对于民主观念认识的不足,使“民主”只是一个神圣的招牌。

——张宪文等著《中华民国史》


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新文化运动为例,谈谈你对陈旭麓认识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280字左右)
6 . 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外形势的变化,有识之土纷纷就“立国”“富强”提出各自的经济主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67~1870年,游历英国的早期改良派代表人物王韬主张以商为“国本”。他说:“迁拘之士动谓朝廷宜闭言利之门,而不尚理财之说。中国自古以来重农而轻商,贵谷而贱金,农为本富而商为末富。如行泰西之法,是舍本而务末也。…盖富强即治之本也。”“泰西诸国以通商为国本,商之所至,兵亦至焉。

担任过洋行买办、长期从事洋务企业经营管理的郑观应指出:“中国以农立国,西洋以商立国。…今也不然,各国并兼,各图利己,借商以强国,借兵以卫商…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安得谓商务为末务哉!”“状元实业家”张謇认为:“立国之本不在商也,在乎工与农,而农为尤要。盖农不生则工无所作,工不作则商无所鬻。相因之势,事所固然。”

——摘编自张霞《民国时期“三农”思想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晩清社会经济思想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7 . 西方对“人”的看法

材料   5世纪至20世纪西方人对“人”的看法

时间西方人对“人”的看法
5世纪被称为基督教“圣人”的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论述神圣的照管及人类的历史,提醒神的国度是属灵及永垂不朽的,而并非是这世界任一国家能取代的(注:《上帝之城》后来成为基督教的经典之一)。
16世纪拉伯雷在《巨人传》中人物之一的高康大,刚刚出生时一天要吃一万七千多头奶牛的奶,不到两岁就长了一个十八层的下巴。从三岁到五岁,他的生活就是喝、吃、睡;吃、睡、喝;睡、喝、吃。
18世纪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书中认为:“人类的各种知识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备的,就是关于‘人的知识’。”“必须通过人去研究社会,通过社会去研究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中的人。”
南北战争期间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所有脱离联邦并回到邦联掌控下的州之奴隶最迟于186311日后当被解放。”1865131日国会通知各州议员批准将成为美国宪法第13号修正案的法案,其禁止美国国土上任何的畜奴行为。
20世纪前期19147月,大约2379万女性公民中,就业总数为590万;到19187月,就业妇女总数达830万人,其中大多数是自愿为国效力。1918年,英国议会下院通过法案,600万年满30岁的女户主获得选举权;1927年,英国妇女取得了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西方人对“人”的看法的认识。(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时期中国西欧国家
①公元前6世纪一前3世纪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形成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古希腊涌现出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等人文主义思想家,形成了欧洲历史上的思想解放潮流。
②公元前3世纪—15世纪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朱元璋: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4世纪末,罗马帝国规定:信奉基督教之外的异端为犯罪行为,反对教会就是反对帝国。1231年教会设立宗教裁判所,对宗教异端进行侦查、审判和裁决。
③16世纪李贽:“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马丁.路德:“我不接受教皇的权威,我的良心之系于福音”,“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④18~19世纪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卢梭:“人民主权是至高无上的,必须由人们直接行使,不能被代表。

(1)根据材料,依次概括四个时期,中国和西欧思想发展的共同特征。
(2)结合所学,分析④时期,中西方思想主张产生的共同时代背景。
(3)综上,谈谈你对中西方思想发展演变的认识。
2021-01-26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代中国知识阶层在完善社会治理和推进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

材料一   汉承秦制,汉初的国家教育以官吏的职业培训为主。在社会逐渐安定后,民间学者一点点活跃起来了,王朝上也陆续设置了诸子百家博士和儒经博士。在儒经所载“先王之制”和儒者的社会蓝图中,学校乃是统治者崇德兴化的重要设施;深厚的古代礼乐文明和战国“百家争鸣”的辉煌文化成就,同样构成了振兴文教的动力。汉文帝时贾山请求“造太学,修先王之道”。关键的转变发生在汉武帝的时候,著名的儒家大师董仲舒建议“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于是皇帝有“其令礼官劝学”之诏。太学制度的建立是孔子私学以来,中国教育史的又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太学甫建立,就制定了博士弟子的年终考试制度。通过了考试的人,朝廷授为文学掌故,考在高等者可以进而补为郎中。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二卷)

材料二   19014月,清政府就如何最好地革新现存的政府体制、行政程序、人民生活、教育方法、军事组织和财政体制,开始了一场在内容上与1898年的改革几乎雷同的改革。这次改革从1901年开始至1905年结束,其中涉及教育方面的改革措施主要有:由使节征召留学生回国供职(19016月);规定1902年开始在各省和大城市考试中以时事策论取代“八股文”(19018月);命令改省级书院为分科大学堂,府州级书院为中等学堂,县级书院为初等学堂,课程包括儒家“四书”“五经”、中国历史,还有西方政治研究(19019月);命令各省当局挑选学生出国留学(19019月,190210月);命令翰林编修和进士功名持有者到京师大学堂各科学习(190212月);废除科举考试(19058月);成立学部(190512月)等。由于慈禧太后缺乏诚意,再加上督办政务处基本由满族人荣禄控制,使这场改革前景黯淡,终于被辛亥革命的潮流席卷而去。

——摘编自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国家教育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教育改革。综合以上材料谈谈教育发展与时代的关系。
2021-02-06更新 | 262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鸦片战争后,一批先进中国人逐渐认识到天下之剧变,并提出了一些应变之策。


——据孙邦华《西潮冲击下晚清士大夫的变局观》等


(1)根据材料,概括晚清士大夫“变局观”的主要内容。
(2)从材料中任选一位代表人物,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其“变局观"的理解。
2021-02-0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合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