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318 道试题
1 . 1921年4月7日出版的《共产党》月刊发表《告中国的农民》一文,用阶级分析方法系统分析论述中国农民的问题。随后中共上海早期组织成员沈玄庐回到家乡指导农民运动,组织农民协会,并制定农协宣言和章程。这表明,当时(     
A.马克思主义者关注中国的国情B.中国革命新道路逐渐成形
C.农民运动成为中共的中心工作D.国民革命的群众基础广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由此可知,程朱理学(     
A.抑制了知识阶层的个性发展B.影响了人们的价值信仰
C.丰富和更新了儒学思想体系D.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
2023-11-24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高级中学、共和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是因为民主与科学(     
A.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B.源于对辛亥革命的反思
C.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地位D.是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
2023-11-24更新 | 163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广州市第六中学、佛山市第一中学、中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隋朝思想家王通将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秩序统称为“中道”,并认为它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他主张“无争、无辩”,反对三教相互攻击、诋毁,但又主张佛、道应以儒学为主体。这一主张顺应了(       
A.大一统封建帝国重建B.儒学复兴运动的兴起
C.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D.儒学的世俗化思辨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徐继畬在西洋地图集的基础上,于1845年撰成《瀛环志略》二卷,后又广泛“荟萃采择”中西文献资料,并于1848年在福州刊刻了《瀛环志略》十卷。在著书过程中,他通过广泛接触外国传教士、外交官、医生等,并询问福建当地航行外洋的舵工,掌握了大量资料。据此可知,徐继畲(     
A.主张全面学习西方文化B.践行“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C.具有开眼看世界的意识D.推动了西方思想的广泛传播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65月,李大钊指出,“代议政治虽今犹在试验之中,其良其否,难以确知,其存其易,亦未可测。”19178月,毛泽东指出,东方思想固然不切于实际生活,西方思想亦未必尽是。1921年初,周恩来也指出:“吾人初旅欧土,第一印象感触于吾人眼帘者,即大战后欧洲社会所受巨大之影响,及其显著之不安现状也。”“方知昔日之理想乃等诸梦呓”。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知识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1-23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11月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梁启超认为,西方的强盛与“学会”有着密切的关联。他指出近代中国国民“爱国心薄弱,团结力相差”,只有“心相构,力相摩,点相切,线相交,是之谓万其涂,一其归,是之谓国”。由此可知,梁启超意在(     
A.揭示西方强大的原因B.调整民主革命的斗争策略
C.发挥学会的凝聚功能D.强调国民性教育的重要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如同《几何原本》对西方数学的影响一样,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一直是东方数学的标准教科书,对中国、朝鲜、日本等国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是指(     
A.《九章算术》B.《黄帝内经》C.《天工开物》D.《四民月令》
9 . 1529年至1547年,英王亨利八世先后颁布的 12部关于叛逆的法案规定,英国的教士必须在教皇和国王之间作出抉择并明确宣誓效忠国王。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开启了政治宣誓的传统B.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动
C.国王至尊地位得到巩固D.成为宗教改革的中心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鼎革之际,中国社会经历了“海徙山移”的历史巨变,士人们开始对传统帝制时代的君主专制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思。其中唐甄(16301704)以平等思想激烈地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主义,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上一位比较系统、全面地论述平等问题的思想家。唐甄从人的自然生理角度论述欲望是人与生俱来的,追求生存和发展是人天然的权利。他又提出“天地之道故平,平则万物各得其所。及其不平也。此厚则彼薄,此乐则彼忧……人之生也,无不同也”。在此基础上,他还提出建立新的君臣关系,批判社会贫富悬殊。在家庭伦理领域,唐甄提出“父母,一也:父之父母,母之父母,亦一也。男女,一也;男之子,女之子,亦一也”,主张夫妇之间应该“敬且和”。

——摘编自梁靖《唐甄的平等思想及其特色》

材料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黑人是最早和最热心斥责欧洲兴起法西斯主义的美国人”。据统计,截至1940年冬,美国75%的国防工业不接受黑人,即使到19413月,在17.5万名接受过国防工业生产培训的人中,也只有4600名黑人。二战使黑人看到了争取种族平等的希望,二战期间,美国国内各种关心种族权利的组织空前活跃。在大萧条中失业的黑人工人也终于因为战争再次找到工作,但是战争的结束也意味着这一切的结束。如黑人作家詹姆斯·鲍德温指出的那样,他们所受的待遇使美国白人大大丧失了人们的尊重。战争前后的经历刺激了黑人的民族意识、平等意识和寻求变革的渴望。二战期间黑人反种族歧视的斗争最终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为声势浩大的民权运动。

——摘编自燕青《浅析二战对于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甄平等思想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前后美国黑人的平等意识与唐甄平等思想的共同诉求,并分别简评二者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