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的艺术家大大削弱了中世纪艺术创作对宗教世界的过度关注,转而关注自然世界和现实经验,促使人们对自然的兴趣日益浓厚。人文主义者对自然进行细致的观察,为培养科学实验者的直接观察能力“提供了敏锐而重要的刺激”。文艺复兴时期经济和商业的发展,削弱了理论家原先对技术工艺的社会偏见,艺术家和工匠也开始积极吸收数学等理论方法来提高他们的技巧。

——摘编自郝苑等《论文艺复兴对科学复兴的深刻影响》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运动对近代科学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近代自然科学的成就对人的思想解放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一方面是“自然”的概念取代了“上帝”的概念;另一方面还为人们在世俗的人间重建“天国”提供了工具和视野。法国启蒙思想家们继承近代自然科学的成果,用来分析客观世界,论证资产阶级的权利观和民主制度,在他们的努力下,民主和自由的思想在法国深入人心。

﹣﹣摘编自马世力、膝海键《欧洲近代经济文化史论》等


(2)根据材料二,概括自然科学对启蒙运动的推动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权利观和民主制度”的具体主张。
(3)综合上述材料,就科学发展与思想解放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之际,随着西方传教士来华,中国人发现他们带来的很多东西是中国很早就有的。另一方面,当时中国人需要改革,但是不能通过直接否认自己来学习西方,而承认西方是进步的,但源头来自中国,因而提出了“西学中源”说。被誉为清初“历算第一名家”的清初科学家梅文鼎,也是最早提出这一观点者。他宣称西方的地球五带源于《周髀算经》,又说《黄帝内经》“地之为下”,是地圆说的肇端。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晚清进步思潮是晚清时期中国社会剧变的现实在思想意识领域的反映。……当时出现了持续不断的全局性社会危机及中西文化的冲突融合。……晚清涌现出来的社会思潮大都具有实践意义,几乎所有的社会思潮都被人们用作推动社会进步和民族独立的工具或者思想武器。……新的思潮往往诞生在旧思潮的母体中,而旧思潮却仍然要与新思潮相互纠缠并延续很长一个时期。

——陈国庆《论晚清进步思潮的渊源和特点》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梅文鼎等人倡导“西学中源”说提出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进步思潮出现的原因和特点。
2020-03-13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省重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随着周天子“共主”地位的丧失,世守专职的宫廷文化官员纷纷走向下层或转移到列国,直接推动私家学者集团兴起。

——摘编自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从西汉到隋唐的一千余年间,儒家学者偏重名物制度、章句训诂,讲求的是师承家法,对经义本身却无多少争论。反映在察举和科举的各种通经考试上,只是墨义、注疏,不允许对义理内涵作自由发挥。……从北宋中期起,唐代以来主要以诗赋、帖经、墨义取士的做法受到了抨击,经义考试逐渐在科举中取得了重要地位。当时的经义考试,既可承袭旧说,又可自为立说。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顾(炎武)王(夫之)两先生,是讲程朱理学的。黄(宗羲)先生是讲陆王之学的。他们读书都极博,考证都极精,而且都留意于经世致用,制行又都极谨严,和向来空疏,迂阔、猖狂的人,刚刚一个相反。……反观国内,则朝政日非,民生日困,风俗薄恶,寇盗纵横,在此都觉得相沿的治法,有破产的倾向。稍一深思熟虑,自知政治上、社会上都须加一个根本的改造。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的演变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唐至宋代儒家学者学术风格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对宋代政治文化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末清初儒家学者的价值取向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4 . 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作)高度概括了古代某位文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内容深刻,对仗工稳,历来为世人所推崇。符合该对联描述的文人的 诗作是
A.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C.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D.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020-02-1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文)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学革命是西方文明的独特产物。……一个原因在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的学术成就。学者和艺术家可以接近的不仅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还有欧几里得和阿基米德,后者曾促进了物理学和数学的研究。……匠人与学者之间的鸿沟被缩小,匠人在文艺复兴时期并不像在古典时代和中世纪时代那样受到鄙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提到的棉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科技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作出的,相反,它多半是由非凡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渐渐地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科学革命”为何成为西方文明的独特产物。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科学”在两次工业革命的作用?并谈一谈它们给你的启示。
2020-02-03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控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0年,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清王朝的大门,面对这一“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的思想界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在第一次稿片战争期间,以龚自珍、林则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有识之士,便率先提出了经世致用思想。19世纪60~90年代,为了挽救清政府岌岌可危的命运,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官僚士大夫们产生了应变的思想,洋务思潮应运而生。甲午战后,为了救亡图存、抵御外辱,维新志士们奔走呼号、宣传变法图强,使维新思潮在中华大地迅速传播开来。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取代改良思想成为时代思潮的主流,辛亥革命后的社会剧变促使激进的知识分子深刻地认识到教亡的根本出路在于扫除人们头脑中的封建愚昧,这样以“科学”“民主”为旗帜的启蒙运动以及后来的社会主义思潮,将中国思想界的注意力引向了更深的层次。

——摘编自刘爱华《中国近代社会文化思潮的演变及其特征》

材料二   在中国现代化史上,救亡与启蒙难解难分,中国的启蒙即源于救亡,救亡是中国启蒙的深层动因。与法国启蒙运动相比,中国启蒙运动毋宁是一种落后民族寻求富强之道的“救亡型启蒙”。五四运动前后,新思潮经历了一个从思想启蒙到“直接行动”、从“价值重估”到“社会改造”的转变。由此,五四运动后,革命运动代新文化运动而兴。这种文化运动与政治运动的消长,与其说是“救亡压倒启蒙”,毋宁说是“启蒙转化为革命”。

——摘编自郑大华主编《当代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出现的主要社会思潮,并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思想启蒙发展的特点。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只限于社会上的少数英才——学者、文人和艺术家的活动,但是它所宣扬的思想不啻是向长期以来在基督教神学笼罩下陷于沉闷窒息的西欧社会送来的一股清新的气息,把绝大部分有文化教养的人士从中世纪的昏睡中唤醒过来。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 对于赎罪券的抨击,有如一粒火种落在火药桶里,立刻燃起燎原之火。农民和平民把路德的反教会论纲当成是起义的信号。市民则到处传颂“九十五条论纲”。人文主义者热烈欢呼。贵族,甚至一部分诸侯,希望由此打破罗马教会的控制。一时之间,“九十五条论纲”实际上成了民族战斗的共同纲领。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1)据材料一,指出“少数英才”唤醒西欧社会采用的基本形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地区出现的政治和经济因素。
(2)据材料二,概括宗教改革中德意志人民的诉求。结合材料一,从人文主义影响范围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
2020-01-1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材料   王守仁,绍兴余姚人。王守仁的青少年时代,兴趣广泛,中举人以前,已仰慕“圣学”。朱熹谓一草一木,皆涵“天理”。守仁即取他父亲官署中的竹子“格”之,不但未得“理”,反而害了一场大病。已而,攻佛、老之学,“遂有遗世八山之意”。正德朝政治败坏,时局动荡,尖锐的社会矛盾在意识形态领域,向思想家们提出了“更新观念,改进儒学,为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提供思想武器和哲学根据的任务”。此时,王守仁被贬谪贵州三年,百难备尝。据说,忽然在一天夜里,大叫起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也。”嘉靖初,王守仁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心学”思想:“心生万物”说、“知行合一”论和“致良知之教”。“所谓守仁学以致良知为本”,他主张要用所谓“良知”去代替“私欲”,其“良知”,归根到底是指封建“三纲”“五常”、伦理观念和人的道德修养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熹“理学”与王阳明“心学”在内容上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阳明身上所体现的传统知识分子的美德。
2020-01-31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省级示范高中2020届高三上期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伏尔泰认为儒学虽说是正统思想,但它博大宽容,表明中国对宗教的宽容态度;中国人敬天,而“天”是天理,不是神,不是崇拜的偶像;中国人尊孔,而孔子并非教主,只是宣扬伦理道德的圣人。孟德斯鸠认为中国文化有风俗之弊、奢侈之弊和专制之弊等三大缺点,但他同时又盛赞中国的重农政策、救荒政策和勤俭政策,指出中国文化这三大优点可以弥补三大弊病。即风俗之弊可以用特别的治术来补救、奢侈之弊可以用勤俭的政策来补救和专制之弊可以用孔子的教义来补救。

——摘编自梁真惠《中国儒家学说的译介对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等

材料二   工业化和法国革命两种力量联合一起,导致了1815年以后种种新学说和运动的产生。就我们所知,“自由主义”这个词在英语中第一次出现是在1819年;“激进主义”,1820年:“社会主义”,1832年;“保守主义”,1835年,“个人主义”、“立宪主义”、“人文主义”、“女权主义”和“君主主义”这些词,都是出现于19世纪30年代。“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两个词则是在19世纪40年代才出现。到19世纪50年代,在英语世界中才使用“资本主义”这个词(法语中使用“资本主义”这个词则早得多)。一般人听到“马克思主义”这个词要更晚一些。

——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材料三   1933年,在芝加哥大学的一场演说中,胡适毫不含糊地解释他所谓的“中国文艺复兴”的涵意:《文艺复兴》(Renaissance)是1918年一群北京大学学生,为他们新发行的月刊型杂志所取的名称……立即察觉到它与欧洲文艺复兴有显著的类似性。首先,它是一种有意识的运动,发起以人民日常用语书写的新文学,取代旧式的古典文学。其次,它是有意识地反对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理念与制度的运动……最后,说来也奇怪,倡导这一运动的人了解他们的文化遗产,但试图用现代史学批评和研究的新方法来重整这一遗产。在这个意义上说,它也是一个人文主义运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法国启蒙思想家对中国文化的评价。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各种主义出现的历史背景。
(3)材料三中的“它与欧洲文艺复兴有显著的类似性”中的“它”指的是中国的什么运动?你是否同意文中的观点?说明理由。
2020-03-1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省重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
10 . 有人认为牛顿的经典力学“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重大的成就。”这种看法
A.对经典力学的作用评价不实B.认为经典力学推动人类文明发展
C.准确概括了经典力学的内涵D.认为自然科学主导了文明的进程
2020-05-17更新 | 257次组卷 | 26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