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推崇“乐而不淫,衰而不伤”的雅乐;老子主张“五音令人耳聋”“大音希声”;墨子提出“乐愈繁,治愈寡”“圣王不为乐”。这反映出
A.社会转型促进了音乐发展B.音乐审美折射出政治理念
C.思想争鸣促进了文艺繁荣D.音乐教化功能被充分发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明代画家陈洪绶为《西厢记》作木刻插图,对男女之间的爱情进行了十分大胆的刻画。清代画家石涛在半丈高的巨幅《百美争艳图》中描绘了众位美人的娇羞媚人之态。这些作品
A.推动了中国画开始走向世俗化B.说明了士人对神韵意趣的追求
C.反映出士大夫济世救国的情怀D.彰显了画家反传统的叛逆色彩
2022-04-25更新 | 262次组卷 | 8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不再听命于上帝,而好像有-一个巨大的机械装置,按照通过观察、实验、测量和计算可予以确定的某些自然法则进行运转,这不仅应用于物理领域,也应用于人类社会。这说明,牛顿力学体系(       
A.具有超自然科学范畴的意义B.彻底否定了基督教的神学观
C.铲除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D.拉开了近代实验科学的序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如表整理自《中国经济史新论》中的相关统计。据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新时期的中国
2007年对比的参照年份增长倍数(倍)
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与1978年相比22.02
在校研究生数与1978年相比109.29
专利申请数与1986年相比49.75
专利批准数与1986年相比130.71
A.科教事业发展迅速B.专利审批标准放宽
C.科研经费投入增加D.科技成果转化加快
5 . 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2022-04-03更新 | 433次组卷 | 142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联考高二历史测试卷
6 . 如图所示是1959年的一幅宣传画。由此可推知,当时我国
A.科教兴国战略成就突出B.农村教育水平显著提升
C.人民学习知识意识增强D.政府积极推进义务教育
2022-04-03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往往主动触及时事,注重矫正社会弊病。“拨乱世,反之正”,虽最早由儒家提出,却无疑是诸子百家的共同愿景。这反映了
A.各学派学术研究领域的局限性B.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的一致性
C.儒家思想所具有的政治前瞻性D.巨变时代知识分子的担当精神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17世纪中西方科学技术领域的代表著作简表

中国

西欧

时间

作者

代表作

时间

作者

代表作

1578

李时珍

《本草纲目》

1543

哥白尼

《天体运行论》

1637

宋应星

《天工开物》

1628

哈维

《血液循环论》

1639

徐光启

《农政全书》

1632

伽利略

《两大体系的对话》

1643

徐霞客

《徐霞客游记》

(介绍地质地貌)

1687

牛顿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


根据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表中提取中外相关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3-19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二十世纪50年代开始,在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中,国防工业成为重工业建设的重中之重。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使重视现代科学技术和重视知识分子的问题日益凸显,新中国成立五年内,从海外归国的科学家等高级知识分子多达1536人。周恩来指出科学是关系我们的国防、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有决定性的因素,世界科学在最近二三十年中,有了特别巨大和迅速的进步,这些进步把我们抛在科学发展的后面很远”“在社会主义时代,比以前任何时代都更加需要充分地提高生产技术,更加需要充分地发展科学和利用科学技术。在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号召下,中央集中来自海内外的中国科学家共同制订出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中国许多尖端科技项目的集体攻关,就是从这时候开始起步的。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卷三》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材料二   邓小平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改革开放40多年来,以复兴号为代表的新一代高铁技术、特高变压输变电技术、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等,都展示了中国自主研发和制造实力,中国通讯技术实现了4G同步、5G引领的跨越发展,以港口机械装备全自动化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助推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后国防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技创新在引领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作用。
2022-03-19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孔子将西周礼乐教化的伦理内容扩大到人伦关系的各个方面,提出有教无类的全民教育思想;将西周以来礼乐演变的主流由礼乐政治化转向为礼乐的伦理化。在礼乐的长期潜移默化下,将社会所赋予的这种人之应然言行内化为道德伦理的自觉意识乃至伦理习性的自然养成;最终达成浑然一体的人之本然的道德伦理情感的

——摘编自闫春新《<论语>礼乐思想新探》

材料二   儒法两家思想都有不足,只有儒法融合发展,才能克服彼此缺陷。如果没有法家,儒家不能完成结构化和组织化,无法实现对基层社会的动员,无法在大争之世自我强化。但如果没有儒家,法家将变成僵化的制度,其威权体系只是完全标准化、垂直化、同质化的执行体系,而儒家则有灵活、包容性的调节空间。经过秦朝速亡的教训,汉初实行黄老思想,汉武帝时董仲舒对儒法融合改造,提出德法并用、德主刑辅的治国策略,礼法文明开始取代礼乐文明占主导地位。

——摘编自潘岳《战国与希腊:中西方的文化隔阂源于哪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所倡导的礼乐制度的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礼法文明取代礼乐文明的原因及礼法文明形成的积极意义。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