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68 道试题
1 .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医药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历年出土的商代甲骨卜辞中有三百多片同医学有关。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的______,奠定了古代医学理论基础。东汉名医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东晋名医    2    著有《肘后备急方》,唐朝名医孙思邈著有《千金方》,明朝名医李时珍著有《本草纲目》。中国古代在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科、五官科、传染病以及各种疑难杂症的治疗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在探索如何遏制瘟疫的传播,减轻瘟疫的破坏方面,秦与西汉都有专门安置隔离病人的场所,唐宋时期政府通过普及医学知识,改善公共卫生等手段防控疾病。明清时期温病学派认为瘟疫是通过空气与接触进入口鼻而传播。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张剑光《三千年疫情》

材料二瘟疫与战争对中国人口波动的影响(13-19世纪)


材料三 这场(雅典)大瘟疫造成雅典近1/4人口死亡,包括伯里克利在内的一大批官员都在这场瘟疫中病死,使得城邦的公共管理出现巨大问题,雅典陷入了无休止、混乱的党派纷争之中,法纪废弛。最后雅典战败,逐渐走向衰落。无疑,这场瘟疫对雅典的垮台有影响。

——【英】弗雷德里克·F·卡特赖特等《疾病改变历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医药学成就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把材料一的填空补充完整。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说明疫病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022-07-06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人类历史是多种文明并存和相互碰撞、融合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 分)

材料一   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出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①,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患民利民、安民室民的思想②,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③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017年)

材料二东周社会……人的思想现在可以自由驰骋了……中国这一思想繁荣的时代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希伯来的先知时代及古印度的佛陀及其他早期宗教领袖的时代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

——【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世界文化发展的历程(部分)

时 间       
16世纪以后随着西方殖民者对美洲的征服,西方殖民者对残留下来的印第安人实行欧化,通过语言、宗教、艺术、教育等文化的移植来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
19世纪以后面对殖民侵略,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政府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使一些新技术、新思想传入中国。
20世纪50年代后独立后的印度接受来自西方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同时又注重发展传统文化,走上了独特的发展道路。埃及成立了共和国后,政府大力复兴民族文化,现代埃及文化既具有阿拉伯文化的特点,又带有欧洲和西亚的文化元素。
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和韩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既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又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努力创造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文化交流与传播》等

(1)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源头。材料一中①②③代表的思想分
别可以追溯到当时哪一学派?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中华文化的价值。
(2)列举这一时代中“地中海文明”和“南亚文明”的思想家(或宗教领袖)。结合所学指出古希腊哲人们共同探究的问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主要途径,并谈谈你对文化交流重要性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管辖世俗界,教权是精神权力。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古老的习惯法,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

——吴于鹰《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材料二   以为在民国成立以前的政体全是君主专制,甚至全是苛暴的、独裁的,这话显然有错误。在革命前后持这种论调以攻击君主政体,固然是一个合宜的策略。至少除开最后明清两代的六百年。……大体上说,一千四百年的君主政体,君权是有限制的。

——吴晗《历史的镜子》(发表于1943年)

材料三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包括“中国专制说”在内的西方学说被输送到世界各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种观点传入中国。谭嗣同在1896年所著的《仁学》中说“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对秦汉以下的中国政治持全盘否定态度。此后……都将从秦始皇开始到20世纪初延绵不绝的中国政治体制一并视为专制政体。

——摘编自侯旭东《中国古代专制说的知识考古》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5世纪左右中国和西方政治体制的区别,并指出“一千四百年”的古代中国限制君权的因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专制说”在中国广泛流传的原因。
4 . 思想解放运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的言论

伊拉斯谟(1466—1536)我几乎愿意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
彭塔诺我创造了我自己
博丹(1530—1596)国家起源于家庭,国家是民族利益的集合整体;主权是国家最本质的特征

材料二 启蒙运动的发生也与自然科学有密切关系。……牛顿的朋友记载:在晚餐后……我们就走进花园,在苹果树下饮茶。在闲谈中他告诉我说正在思考引力的问题。事情的起因是:当他坐着冥想时突然苹果掉下来。他心里想:为什么那个苹果总是垂直地掉在地上。为什么它不斜着掉下,或者往上飞去……无疑地,原因在于:地球在吸引它。一定存在着一个吸引的力量,而吸引的力量一定在地球的中心,而不是在地球的任何一侧。因此,苹果才垂直落下,或者朝向地球中心落……伟大的……发现……揭开了宇宙的面纱。……自然界俨然成为一架按照自然法则运行的庞大的机械装置……在牛顿的启发下,启蒙思想家们力图发现支配人事及社会的永恒的法则。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


(1)据材料一,概括人文主义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的关系。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牛顿为代表的科学家对启蒙运动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西周时期,“其王朝会,必陈设仪仗,奏国乐”,而且不同等级、不同场合所演奏的“国乐”有着严格的规定。作为一种宫廷的仪式音乐,虽然在春秋战国时期经历“礼崩乐坏”,但却随着皇权不断强化被后世历代王朝所效仿和传衍。魏晋南北朝时期,“谣俗”和“四夷杂歌”成为宫廷音乐的重要来源。两宋时,大量民间歌伎、乐工成为宫廷乐师,使统治者参照“雅正之乐”的标准,作出形式和内容上的规范和取舍。明清时期的“国乐”则都交由道士或僧人主持演奏,以满足统治者利用宗教祈福的要求。近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国乐”应该是体现中华民族时代精神的音乐作品,“国歌”就是最典型的表现。

——摘编自洪学明《论术语“国乐”》

材料二   《国际歌》(1871年诞生于巴黎公社失败后,1917年后被苏联定为国歌,1944年被定为苏联共产党党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诞生,1949年被定为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国乐”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歌》和《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历史背景。
2022-07-03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在中外交往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发生不同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瀛寰志略》成书于1849年,书中介绍世界各地风土人情,附以欧洲人所制地图,介绍英美民主制度。此书引发朝野震动,痛遭诋毁后,即被遗忘。

——摘编自雷颐《徐继畲的命运》

下面是《瀛寰志略》关于美国历史的介绍:

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之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1)根据材料概括《瀛寰志略》对美国历史介绍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对《瀛寰志略》一书诋毁的原因。

材料二1960114日,尼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纽约每日新闻

材料三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物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的力量,要建立稳定的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蒙运动的哲人们被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影响,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这些哲人使法国和整个欧洲的旧制度受到毁灭性的批判。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并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一些具体建议。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词语——“社会契约”。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蕴育于维新运动期间,形成于20世纪初辛亥革命前夕,发展于新文化运动时期。严复1898年发表译作《天演论》,涵盖了西方近代民主、自由理念,批评封建专制君主对民众才智的压制,并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梁启超认为国家的强弱系于国民素质的高低,严复与梁启超总体上强调国家自由高于个人自由。邹容、章太炎等以革命为号召,主张推翻旧制度,清除旧势力,以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陈独秀于19159月创办《青年杂志》,发出“个人解放”的呼声。五四运动之后,李大钊等革命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与苏俄革命思想,进行革命启蒙,塑造革命“新人”。

——摘编自丁守和《中国近代启蒙思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中“革命原则”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欧洲近代启蒙思想相比,中国20世纪初启蒙思想的不同,并说明产生不同的原因。
8 . 19世纪中期以来,“师夷长技”思想、维新思想、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思潮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心身,西学应世事。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三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代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1)材料一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材料二中“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的思想家是谁?
(2)以材料三观点为核心内容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指什么运动?材料三中的“德先生”思想来源是?与中国的什么思想形成冲突?
(3)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2022-02-10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三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体。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 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 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 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 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 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

——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

材料二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教思想 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哲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 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 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他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据材料一,从文化区域的角度,指出中国文化三次融合的对象有何不同。
(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粗糙”趋向“精微”的原因。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华文明在传承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基本特质。
2022-02-08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正如舒衡哲所说:“18世纪欧洲启蒙学者求从宗教的思想禁中解放出来,中国的知识分子则为着改造自己身上的奴性而斗争,这种奴性源于家庭权威而不是神权专制。历史条件的差异使得启蒙具有不同的内涌:在康德那个时代,启蒙意味着一种觉醒,从自然王国中发现真理,用真理取代宗教迷信;在20世纪的中国,启蒙意味着一种背叛,要求砸碎几干年以来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封建纲常礼教的枷锁。”

——摘编自骆徽、王志红、刘雪飞《中西启蒙运动比较初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20世纪初的中国思想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字数不超过150字)
2022-02-08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