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6 道试题
1 . 伊拉斯谟在1511年出版的著作中,批评了老派语法教师执着于传授枯燥的拉丁文语法乃至用桦条抽打学生的教育方法,认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先上一堂简短的语法课后,就带学生接触原文,把原文像谚语一样刻在戒指或杯子上,用原文编笑话,让原文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从而逐渐理解“他读到的每一件事实和每一种思想的意义和力量”。这一主张(     
A.推动了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B.符合了人文主义者的教育理念
C.拉开了西欧宗教改革的序幕D.反映了启蒙思想家的理性追求
2024-02-26更新 | 310次组卷 | 6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中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派作了如下的评价,下列学派与题干中评价对应正确的是(     
①关注文化,留下了仁爱、礼制、自强的价值观念
②关注人物,留下了无为、自由、宽容的人生追求
③关注国家,留下了公平、公正、法制的治国理念
④关注社会,留下了尚贤、互利、博爱的社会理想
A.墨家、道家、法家、儒家B.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C.道家、儒家、墨家、法家D.法家、墨家、儒家、道家
3 . 近代前期,林则徐、魏源高举“经世致用”旗帜以求纾解民困、匡时济世的良策;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仍受当时盛行的“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梁启超在《古议院考》中强调中国古代早有“议院”,只是被后来的“民贼”湮没。这表明近代前期的中国(     
A.托古改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B.救国道路的探索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C.国人对西学持完全否定态度D.西学传播彻底瓦解了传统思想观念
4 .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们突破了西周“以天为宗”的观念,无论是孔子的“复礼”还是韩非子的“法治”,都把视线从天上转到了人世。这反映出当时(     
A.政治构想都具有创新的性质B.迷信观念已经被基本扫除
C.完成了新的社会秩序的建构D.政治意识由重天命转向重人事
2023-09-07更新 | 395次组卷 | 2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宁夏银川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掉到地上?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这些在今天看来非常简单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最早对上述问题作出科学解答的是(   )
A.牛顿B.达尔文C.瓦特D.达·芬奇
6 . 启蒙运动时期,“中国热”一度在欧洲流行。如伏尔泰改编的剧本《中国孤儿》,将中国描绘成一个宗教宽容、君主贤明的理想国度;而孟德斯鸠则从方方面面抨击中国的弊端。两位启蒙思想家对中国持不同看法,但却共同关注中国的目的是(       
A.为自己的思想主张寻找依据B.为建立民主共和制营造舆论
C.寻找推翻法国君主制的良策D.热衷于吸收博大的东方文化
7 . 有同学这样形容战国时期先秦诸子的思想,有的一股正气,平治天下;有的爱好和平,讲求实际功利;有的刻薄严苛,法度严明;有的带着逍遥魂儿,避世寻自由。这些思想分别是指哪家学派(     
A.道家、儒家、法家、墨家B.儒家、墨家、法家、道家
C.墨家、儒家、法家、道家D.墨家、法家、道家、儒家
2023-08-01更新 | 1746次组卷 | 132卷引用:宁夏中卫市海原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卢梭并不认可启蒙思想家的怀疑精神能够把人们的心灵从对自然、对神的迷信中解放出来的说法。他认为,人们过度依靠理性,就必然失去了自由的意志和过上自主而自然生活的可能。理性只适合用以建立一种人为的政治社会,而不适用于培养自然的习性与美德。”据此可知,卢梭(     
A.主张用情感取代理性B.背离了启蒙运动的核心主张
C.注重自然情感的驱动D.试图调解理性与神学的矛盾
2023-03-24更新 | 1959次组卷 | 19卷引用:宁夏银川市银川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诗经》三百篇的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基本相符,形式也多是整齐的四言诗,涵盖的地域极广,体系完整且内容丰富。因此有学者推测,《诗经》应当是周王朝通过诸侯各国的协助进行采集,然后命乐师整理、编纂而成。据此可知,《诗经》(     
A.创作方法受到广泛认同B.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C.体现对区域文化的整合D.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开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朱熹认为,“循人欲,则求利未得而害之已随之”,而倘若“循夫理,则不求利而自无不利”,这一定程度上发展了传统的利义观念,主张“利者,义之和,盖是义便兼得利”。据此可知,朱熹认为(       
A.知行合一可以实现礼义的调和B.合理调节物质生产与利益分配
C.追求财富与道德伦理相互统一D.存理灭欲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