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38 道试题
1 . 中国近代史中经常提到“近代化”一词。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说,是指采用机器生产;从政治方面来说,是要求建立民主政治;从思想文化来说,是主张民主与科学。从这一观点出发,下列言论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有
①“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②“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打乱……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
③“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④“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18-01-14更新 | 113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3-2014年辽宁东北育才校等三校高二下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在欧洲启蒙思想家看来,“自由”、“平等”是不可剥夺的天赋人权。在中国最早大力倡导这一观念的是
A.李贽的“异端”思想
B.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C.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D.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史学家陈旭麓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写道:“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但是,在明清之际,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下列思想中属于材料中所说的“转变迹象”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C.“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2018-01-09更新 | 263次组卷 | 29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期间提出:“好学知耻之士,以讲学明耻为天下倡,崇尚道义,砥砺廉节,播为风气,蒸为习尚……以昌学术,以明廉耻,以正人心,以厚风俗。”李大钊的主要目的是
A.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B.倡导民主与科学
C.抨击尊孔复古的逆流
D.传播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2018-01-0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县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晚期新文化运动与早期新文化运动有着承续关系,早期新文化崇实致用、视“君主专制为天下之大害”,对晚期新文化运动起了推动作用。这表明
A.二者都是传统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B.二者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反封建斗争
C.二者都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二者都契合广大民众价值取向
6 . 狂热、自杀、决斗是发生在18世纪末19世纪30年代欧洲一些艺术家身上的常见现象,他们留着长发,不修边幅。这些艺术家所属的最有可能是(   )
A.古典主义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D.浪漫主义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7 . 李贽在《焚书·答耿中丞》中载:“夫天下之人得所也久矣,所以不得所者,贪暴者扰之,仁者害之也。……于是有德礼以格其心,有政刑以絷其四体,而人始大失所矣。”材料反映了李贽主张
A.不应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B.合理的社会应顺应人的自然本性
C.用“德”“礼”来规范人们的思想D.彻底否定儒家思想
8 . 英文的“Communication”有多重译义,一般包括“传播”“传达”“交通”和“交流”。有人说,从互联网迄今的发展过程看,网络就是传媒Communication。对互联网的这一理解旨在强调互联网
A.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发展B.最大的成功在于技术的不断更新
C.作为人类交往方式而存在与发展D.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
2018-01-05更新 | 86次组卷 | 19卷引用:辽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成称蔡侯纸。”《后汉书》,对以上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B.文字记载是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
C.需求推动科技进步
D.应用前景对科技推广起决定作用
10 . 但丁《神曲》中的主人公贝亚特里丝是一位银行家的女儿,她以“超凡人圣”的形象担当了引导但丁进入天堂的向导,取代了掌管天国钥匙的圣徒彼得的位置。薄伽丘的《十日谈》更是用“市井琐事”和“市民情调”表达对市民社会风俗的积极倡导。可见,二人的文学作品
A.突出人文主义的思想主题
B.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基督教
C.已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
D.仍是中世纪神学影响下的文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