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68 道试题
1 . 如表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部分),其反映出俄国(     
1828年,出生名门贵族,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
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对哲学有兴趣,喜爱卢梭等人的学说
1847年,回到家族庄园,企图改善农奴生活,因得不到农奴的信任而中止
1853—1856年,作为军人参加克里米亚战争,战争失败后退役
1859年之后,创办了20多所农奴学校,遭到当局的调查后被迫关闭

A.农奴制改革未改变沙皇专制统治B.在启蒙思想影响下近代教育发展
C.19世纪前期工业化得到迅猛发展D.农奴制改革前夕复杂的社会形势
2022-08-11更新 | 22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小明在自主学习时,关于某一历史事件收集到如下材料: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与材料所涉事件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秦孝公与商鞅B.唐太宗与魏征C.宋高宗.与岳飞D.明成祖与郑和
21-22高一上·江苏南通·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资治通鉴》记载:“二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迁格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下列有关这次改革理解正确的是(     
①发生在五代十国时期                    ②顺应了北方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③促进了北魏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   ④为隋唐盛世局面打下了基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 . 有人说:“商鞅治秦,一夜之间,草根与贵族的界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视同仁的公平竞争。平民有可能成为达官显贵,达官显贵则有可能跌落为平民。”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A.废除井田制B.奖励军功C.推行县制D.奖励耕织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康有为从《民功篇》开始萌生,从《上清帝第一书》开始提议,让杰出的下层官员和士人与皇帝进行相对平等的对话,参预顶层的政治活动,即所谓“通下情”“慎左右”。此后,康又提出一系列的方案,如“增广南书房员数”“调入侍卫”“名曰议郎”“开门集议”“辟馆顾问”“制度局”及其变种。这些机构不管其名称如何,人员产生的方式如何,都有共同的特点:

一、设在宫中,直接向皇帝负责:

二、皇帝纡尊降贵,每天或经常召见之,共同讨论重大的政治问题:

三、人数不多,大约以二三十人为最大数量:

四、康本人应是这个机构的核心。如此来看,这样一个机构的性质应为是明确的,属精英政治,表面上是政治咨询机构,若一旦运作起来,实质上是政治决策机构,康可以通过这个机构来主导改革的方向。虽有“议郎”“国会”“立法院”等称谓,但与西方近代的代议制议会没有实质性的关系。康有为、梁启超用中国的传统典籍来理解和说明西方的政治思想与政治制度,说明了他们政治思想与学术思想的底色依旧以中学为主。尽管康、梁力图以西方的样式来改造中国,但他们并不具有相应的知识与能力,他们所认识的西方与日本,与真实的西方与日本有着相当大的差距。由此来看,康、梁是优秀的变法倡导者,却不是合适的新政策略家。就已经发生的事实而言戊戌变法的性质,我以为,“戊戌变法是一个以西方化为方向、以强国为目标的改革运动”,尽管康、梁对“西方化”、对“强国”有着非同寻常的自我理解。由于变法中途夭折,路还没有完全走完,很难判断其可能的结果。

——摘编自茅海建《戊戌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的思想》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戊戌时期康有为的政治主张。
(2)以前学术界普遍认为戊戌变法是“君主立宪的改良主义运动”。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者与之不同的观点并简要概括其理由。
2022-07-23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东沟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的国有专营制度比汉、唐更为严酷。凡是主要商品,几乎都在国有专营之列,包括茶、盐、酒等资源性、必需性、暴利性商品。宋代公开允许官员经商,官员利用专营制度,以公之名,行私之实。公元前81年,汉代桑弘羊与众贤良进行过盐铁官营辩论,汉武帝采纳桑弘羊主张,宋代发起“延和殿廷辩”,王安石主张学习汉武帝。1069年,变法开始,打破原有三司分工,把三司权力集中起来,成立制置三司条例司,颁布十余条法令。其初衷就是尽可能多的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富豪,缩小贫富差距。前者的目标会在短期内实现,长远看却注定失败,后者则从不会实现。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二   历史现象有时非常有趣,我们现在都说王安石变法,如果不提宋神宗的话,一般大家可能会把宋神宗给忽略掉。这其实是因为南宋以后,人们对王安石变法基本上采取否定的态度,认为他祸国殃民,导致了北宋的灭亡。但王安石改革是经过宋神宗批准的,而中国政治文化中,皇帝是不可能犯错的,所以就需要将皇帝与王安石切割开,把责任都推给王安石。虽然王安石确实是这次改革的主要推动者,但在君主集权体制下,毫无疑问宋神宗才是处于决定性地位的主导者。宋神宗的父亲宋英宗不是宋仁宗的亲儿子,所以神宗对自己皇位继承的合法性有一种焦虑感。为了证明自己即位的合法性、正统性,加强君主专制,宋神宗需要借助一股力量去对抗士大夫的权力。宋神宗有很大的抱负,想要富国强兵,进而收复燕云,但在当时的大臣中,只有王安石支持他。

——摘编自虞云国、张钰翰《去符号:还原真实的王安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的经济主张及相应实践,并分析其主张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神宗“被忽略掉”及其主导变法的原因。
7 . 史书记载,王安石变法时,“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这句话反映了王安石变法(     
A.改善了北宋的积弱局面B.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北宋的积贫局面
C.解决了土地兼并的现象D.使北宋广大人民安居乐业连年有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是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由传统走向近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观念并没有因变法失败而消失,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据此可知,戊戌变法(     
A.挽救了当时的民族危机B.使中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D.推翻了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统治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仁宗在位中期,部分士大夫针对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发起一次政治改革。因其时年号为庆历,故史称“庆历新政”。新政的主要领导者为范仲淹。改革方案分为“十事”,其内容一为明黜陟,二为抑侥幸,三为精贡举,四为择官长,五为均公田,六为厚农桑,七为修戎备,八为减徭役,九为覃恩信,十为重命令。其中前五事有关吏治,后三事论富强,最后两事系前八事之运用。在反对派激烈攻击下,范仲淹不得不于庆历四年六月自请出外巡边,改革集团其他人物继之纷纷贬逐出朝。庆历新政昙花一现。

——摘编自张帆著《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庆历五年十一月,范仲淹被调到邓州任知州,留下了名篇《岳阳楼记》,其中的名句传达出以忧国忧民为先、不计较个人荣辱的精神品质,成为范仲淹留给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范仲淹在邓州、杭州、青州等地担任知州时,采取积极有为的“荒政三策”,有效地缓解了灾情,赈济了灾民。皇祐四年五月,范仲淹因病去世。范仲淹生前不经营家产,全家老小70余口只能住在官舍里为他守丧。

——摘编自游彪等著《中国通史大师课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庆历新政”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范仲淹身上闪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
10 . 1984年,国务院批转国家体改委、商业部、牧渔业部报告,继续减少统购、派购品种,将现行管理的一、二类农副产品由21种减为12种。这一做法(     
A.开启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B.促进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深化了土地所有制的变革D.有利于农产品价格的市场化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