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军力不足,二是财政困难。甲午战争败于东方小国日本,也促使清政府反思自己的政策,下定决心进行改革。采用西法编练了新建陆军和自强军,还在一定程度上重整海军,恢复了部分海军实力。同时,还兴建军事工业,改进武器装备,兴建武备学堂,培养军事人才。吸引民间投资,甚至设立商务局,推动民间工商业的发展。还兴办一些新书院和改良旧书院,增设了经济特科和武备特科。洋务派既熟悉洋务,又掌握实权,因此在改革中都既是改革方案的制定者,又是改革方案的实行者。

——摘编自陈长江《甲午战后至戊戌维新前清政府的改革研究》

材料二   康有为在向光绪帝进贡的《波兰分灭记》中,根据当时的形势,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一曰,改宪法而图维新。二曰:任客卿以办新政。三曰:拔通才以济时艰。四曰:设经济以理财政。五曰:变衣服以易人心。这并非完全是波兰改革家们当时所采取的行动,其中大多是康有为从中国的变法运动的实际需要出发,以表达十九世纪末叶中国维新派的心声。

——摘自孔祥吉《从〈波兰分灭记〉看康有为戊戌变法时期的政治主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甲午战后到戊戌变法前清政府挽救统治危机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其重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康有为在戊戌变法时期的政治主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材料1927年,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作出决议,全国各县一律实行县长制,县政府和县长分别代替县公署和县知事。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县组织法》。1929年,国民政府重新修订《县组织法》,强调:“吾人今后必须矫正从前重省轻县之传统观念,而易以总理重县轻省之新观念。总理于民权主义与建国大纲中,汇精聚神,唯在直接民权对于县自治之实际行使。由此可知,县自治者,实三民主义之基本知识。”被任命为县长之官员,应先试署一年,考核成绩优良者予以实授,以三年为一任,期满成绩优良者可以连任或升迁。但在实施过程中,如19301934年的福建更动县长289人,最短的任期只有4天。规定考试应成为县长任用的主要途径,但据1932年内政部统计,各省通过考试取得县长职位的比例最高的是安徽,但也仅有17.6%。蒋介石也承认:“县为执行一切政令之中坚,其重要如此,而行政经费之微薄又如彼,实无从充实组织,延揽人才。”事实上,无论是地方自治的推行,抑或省、县行政结构的建立,国民政府只能在无情的现实面前屡屡碰壁。

——摘编自李新总编《中华民国史》(第七卷)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南京国民政府县政改革的主要措施及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南京国民政府的县政改革。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膏火”制度设立于清代雍正时期,由官府、学校向学生提供钱粮补助,实行养以助教。自雍正以后,与考课制度相配套,又相应设立“膏火”奖赏制度。洋务运动开始后,以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为代表的新式学校,在创办时,皆“月有膏火,考有奖赏,一如曩者书院例”。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加和进一步招揽学生的需要,学堂“膏火”支出的数额也在不断增长,以致学堂经费不敷。这一时期,科举人口激增,一部分士子索性把入学领取“膏火”当作一种治生的途径,冒卷、枪替、送条等舞弊现象在考课中频频出现。1895年,时人就提出废除“膏火”制度的倡议,认为向学生普及西学,“不愿入者听,不必给膏火经费”。1905年,“膏火”制度陆续在各地学校中被裁撤。

——宗尧、邓洪波《教养分离:晚清学校“膏火”制度革废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新式学堂实行“膏火”制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评述清朝“膏火”制度的兴废。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材料 安史之乱后,政治腐败日益严重。唐顺宗于永贞元年正月即位后,他重用柳宗元、刘禹锡等人进行改革。当时,宦官在市上购买宫中所需要的物品,往往用无用的东西换取高价货物,常以值百钱之物强取数千钱之货,甚至有以驴负柴的农民,驴和柴全被掠去而未得一文钱,这大大影响了市场的繁荣。顺宗遂罢宫市。此外,官营五坊的服役者常借口五坊需要而敲诈人民的财物。他们以种种手段迫使人们出钱物求谢才罢。顺宗时,则将其全部罢免。其次,顺宗任命老将范希朝为左右神策京西诸镇行营兵马节度使,韩泰为左右神策军行军司马,欲取代宦官俱文珍等人的兵权。但由于宦官有所准备,未能如愿。806年的正月,唐顺宗去世,“永贞革新”也随之结束。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顺宗推行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唐顺宗改革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辽景宗耶律贤、睿智皇后萧绰和圣宗耶律隆绪,承穆宗暴政之后,统治集团人心不稳,宋朝威胁南部边防。承天太后先后以皇后和太后的身份执掌朝政40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重视人才的选拔,不但信任宗室、外戚和契丹诸部有才能的贵族,而且重视任用汉官,逐渐将科举取士作为选官方式之一。参考宋朝制度,确立了官员考核办法,奖励清勤自持者,惩治贪酷和阿顺迎合行为。多次更定法令,摒除不利于封建统治的旧制,增加维护封建秩序的内容,不断完善诉讼制度,健全司法和行政机构。多次以诏旨倡导忠、孝、节、义等封建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改变游牧民族中贵壮贱老、别籍异居、收母执嫂的传统。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制定和推行了一些保护农田、奖励垦荒和减轻赋役负担的政策和措施。辽历代皇帝都意夺取黄河以北之地,北宋亦想收回燕云之地,承天太后与北宋签订“澶渊之盟”,确立了兄弟之国的政治关系,开展互市贸易,辽朝逐渐进入了全盛时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辽承天太后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辽承天太后改革的历史影响。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周厉王即位后,面对夷狄交相入侵及周王室对诸侯国控制失灵的局面,进行“革典”,实行强化国家政权的新制。周厉王起用了荣夷公和虢公长父为卿士,分别负责经济和军事,打破了周公、召公世为卿士的惯例;还派出官员到诸侯国任职,甚至将一些诸侯国由一国拆成几国,打破了周王室不干预诸侯和贵族封地管辖区的制度。为了满足战争的需要,周厉王对内实行了专利制度,把原属各级封君王臣共享的山林川泽之利收归周王室所有。周厉王的革典举措遭到贵族和平民的强烈反对,“国人谤王”,他又推行了加强思想控制的“弭谤”政策,成立了以卫巫为首的监督执法机构,“使(卫巫)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南方的楚国,熊渠在夷王时期背叛西周,僭号称王,构成了对西周王朝的威胁;随着周厉王不断取得对外战争的胜利,“熊渠畏其伐楚,亦去其王”,重新臣服于西周。……公元前841年,在愤怒的国人的进攻下,周厉王出奔于彘(今山西霍县)最后死在彘地,史称“国人暴动”,周厉王革典以失败告终。

——摘编自李玉洁《评周厉王革典》、张应桥《重评周厉王》等


(1)根据材料,概括周厉王“革典”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周厉王“革典”。
2019-07-12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富国与富民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关注的焦点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孔子)

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商鞅)

材料二     国用不足,由未得善理财之人故也。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王安石)

善理财之人,不过头会箕敛以尽民财。天地所生货财百物,止有此数,不在

民则在官。仓库盈实,百姓富给,斯为善治财矣。(司马光)


(1)指出材料一中两人对“富国与富民”的不同看法,并说明他们目的上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富国与富民的角度评述王安石的理财新法。
2020-04-27更新 | 237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承天太后(953—1009年),名萧绰,辽景宗皇后,辽圣宗生母,自保宁元年景宗即位至圣宗统和二十七年,承天太后先后以皇后和太后的身份执掌朝政40年,多次击败试图夺位的宗室贵族,化解政权交接的危机。她重视人才的选拔,不但信任宗室、外戚和契丹诸部有才能的贵族,而且重视任用汉官,逐渐将科举取士作为选官方式之一,参考宋朝制度,确立了官员考核办法,奖励清勤自持者,惩治贪酷和阿顺迎合行为。承天太后多次以诏旨倡导忠、孝、节、义等封建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改变游牧民族中贵壮贱老、别籍异居、收母执嫂的传统,在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的深层次上,辽与中原已十分接近。承天太后多次遣使诸道劝农,视禾稼,禁止诸军官非时畋猎妨农,制定和推行了一些保护农田、奖励垦荒和减轻赋役负担的政策和措施。辽历代皇帝都有意夺取黄河以北之地,北宋亦想收回燕云之地,承天太后与北宋签订“澶渊之盟”,确立了兄弟之国的政治关系,划定双方边界,辽宋结束了军事对峙状态,开展互市贸易,和平友好交往,辽逐渐进入了全盛时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辽承天太后推进政权汉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辽承天太后在历史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9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
3、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4、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
5、天皇在帝国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
6、天皇裁可法律……
7、天皇召集帝国议会……
11、天皇统帅陆海军。

——《大日本帝国宪法》(1889年)


材料二
43、国王人身神圣不可侵犯…..
45、执行权属于国王一人。他任免大臣。他下令颁布法律……
46、国王对军队发布最高命令。
47、国王任命全部军官以及其他国家其他部门官员…..
51、国王召集两院开会…..他可同时解散两院…..

——《普鲁士宪法》(1850年)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日本仿效普鲁士确立近代宪政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日本与英国的君主在近代宪政中的权利差异。
(2)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对外扩张道路。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加以评析。
10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面对相似的问题,不同时代的改革措施有很大的不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答问题。
材料一:冬十月丁未,诏曰:“今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因饥馑以弃业,或因灾贫而流亡。仓廪不足,租调难持,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
——《魏书·高祖纪》
材料二: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常平、广惠之物,守藏积滞,必待年歉物资然后出粜,而所及者大抵城市游手之人而已。今通一路之有无,贵发贱敛,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凡此皆以为民,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亦先王散惠兴利以为耕敛补助,衰多益寡,而押民豪夺之意也。
——《宋会要辑稿·食货》
(1)材料一反映出北魏什么社会问题?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评述北魏孝文帝为解决这些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
(3)材料二反映出的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和孝文帝改革相比,其侧重点是什么?
2019-01-30更新 | 3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福建长泰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