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近代化(现代化)浪潮席卷全球,它在各地区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也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将近现代历史看作是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取代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农业文明的结果;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

材料三   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1125日)


(1)解读材料一信息,从“中外关联”的角度简要概述这一阶段中西方近代化(现代化)发展进程的阶段特征。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是什么?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并按材料二的观点分析19世纪后期的日本。
(3)如何理解“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结合19世纪中日两国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证。
2021-08-10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
2 . 秦国规定:凡斩敌国一个甲士首级的,就赐爵一级,田一顷,宅九亩,同时拨给一名“庶子”作为劳动人手……除授田宅外,还可以享受封邑租税。对此制度解读正确的是
A.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门第出身是授爵的唯一依据
C.奴隶斩得敌首不得赐爵D.军功可以改变社会政治地位
3 . 宋代话本中很多故事涉及王安石变法。例如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妾孀居二十年,也在出免役、助役等钱,钱即出而差役如故。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新法引起了人民大众的普遍不满B.免役以牺牲百姓利益为代价
C.话本作为文学史料价值不大D.变法中存在一定扰民现象
4 . 19世纪初,在俄国,一些贵族青年军官在参加打败拿破仑的卫国战争中,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1825年12月发动了武装起义,虽然失败,但传播了革命思想。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战争推动了社会思想的变革B.自由主义思想开始在俄国传播
C.青年军官反对沙皇专制统治D.政治民主化成为俄国社会呼声
5 . 宋代话本中记载,王安石曾微服到江宁,遇到一老人在喂鸡,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俱来就食。问其故,老人说:老孀居二十年,也在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话本作为文学史料价值不大B.新法引起了人民大众的普遍不满
C.变法中存在一定的扰民现象D.免役法以牺牲百姓利益为代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某部学术著作统计了1890—1898年中国各大媒体宣传“维新”一词的数量。对下图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西方政治观念大量输入B.维新思想为民众普遍接受
C.救亡图存成为时代呼声D.民主共和意识初露端倪
7 . 人类历史上,各个国家和地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工业化道路各具特色。
(1)下列①~④体现了几个国家某阶段工业化的主要特点,请参照示范,将序号代表的国家在下方《一带一路》中的相应位置标示出来。
示范:德国⑤国家统一推动工业化进程
①初步建立了民族工业,但未实现民族独立
②回归传统,拒绝工业发展,排斥西方文明
③改革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工业化进程缓慢
④民族独立后,用国家干预的方式发展工业

(2)围绕工业化的主题,从背景、措施和结果等三方面说明日本是如何实现社会转型的?
以下材料摘编自《我国国内工业总产值动态分析》《中国近代化历程》

材料一   《1952—2002年中国工业总产值变化曲线》图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后,工业化的启动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启动阶段转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启动阶段,使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跨入了新阶段。1952年至1978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3.5%。其中,1967年至1976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8.5%,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3.3%。到1978年,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增长到75.2%(1949年仅占17%)。20世纪末提前实现工业总产值翻两番。进入21世纪,中国工业快速稳定发展。


(3)有人以“改道与腾飞”来描述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化道路的特征。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选择“改道”或“腾飞”其中一个特征加以解读。
本题要求:题目完整,理解准确,解释清晰,史论结合。
题目:新中国             
理解准确

解释清晰

2020-08-09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政府只要有货币,就可以随时在市场上买到所需的行政物品和军用品,也可以在市场 上雇人服役。同时,为了简化征收手续和省去麻烦,明政府向人民征发的赋役由实物改为货 币,由劳役制改为雇役制和代役制。 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进行经济改革,在全国实行“一条鞭”法的赋役制度,在役法 上,把各种役目合并,取消了“力差”,由官府雇役充当。实行赋役合一,“计亩征银”,除江南 供应宫廷用的漕粮外,其余地区如山东等地的赋役全部改为征收白银。 在浙江海盐县,隆庆时人钱薇说:“邑城南境人以钱为租,地每岁八百,肥者千。”在松江 地区,嘉靖、隆庆年间,大学士徐阶在华亭县岁租银九千八百余两,上海、青浦、平湖、嘉兴不 计也。

——摘编自李龙潜《试论明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


(1)从上述材料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信息?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史料解读的认识。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清朝晚期书院是国家的主要教育机构,大多数书院的都是为科举考试做准备。19世纪60年代以后洋务派创办了翻译学校、专业技术学校、军校等多种新型学堂,派出学生出国留学。洋务派还建议对科举考试加以改革,但由于守旧势力的反对未能如愿。维新运动时期,维新派创办了万木学堂等多所学堂,引进了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此间清政府颁布诏令,废除八股文,改书院为学堂,在京师创办京师大学堂,在各地设立中小学堂,各省选派学生出国留学。戊戌政变后除京师大学堂外而其它改革措施被废除。1903年清政府颁布章程鼓励自费、公费留学,1904年在全国范围内颁行《奏定学堂章程》,将学制分为初等、中等、高等教育三段,另有高级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两系统与此系统并行。1905年清廷颁布上谕废除科举考试,另外由于新式学堂发展迅速,原来由礼部兼管的教育行政事务,改由新成立的学部管理(学部为中央政府十一部之一),后又设立劝学所为府厅州县的教育行政机关,成为民国后各地教育局的前身。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晚清教育改革的历程。(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10 . 阅读“十六国统治者族属表”,根据表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匈奴鲜卑
前赵北凉后赵前燕后燕南燕南凉西秦
前秦后凉后秦成汉前凉北燕西凉

①大部分政权由内迁的少数民族建立   ②十六国政权都在北方地区建立
③氐族建立的前秦曾统一过北方地区   ④各族交融频繁差异缩小隔阂消失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