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8-9高二·湖南·期末
1 . “歌元丰,十日、五日一雨风。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水秧绵绵复多稌,龙骨长乾挂梁梠。鲥鱼出网蔽洲渚,荻笋肥甘胜牛乳。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长闻鼓。吴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老翁堑水西南流,杨柳中间杙小舟。乘兴欹眠过白下,逢人欢笑得无愁。”对王安石的这首诗,理解准确的是(     
A.过分夸张,与实际效果完全不同
B.有些夸张,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改革的成效
C.描绘了唐朝的盛世景象,反映了王安石的改革理想
D.真实描写,歌颂改革成果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近代较早意识到中国诗该有新出路的要算梁任公、夏德卿几位先生。他们提倡所谓“诗界革命”:一面是诗里装进他们的政治哲学,一面是诗里引用西籍中的典故,创造新的风格。“新诗派”作家群人数较多,其成员主要是具有维新思想的爱国志士,除黄遵宪外,还有康有为、蒋智由、丘逢甲等人。由于“诗界革命”产生的时代因素,即正值资产阶级维新运动(改良主义运动)发展时期,所以在辛亥革命前(姑以 1905 年为界),其主要成员大多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人物,但也有些原先具有维新思想而后来成为革命派的南社诗人,如柳亚子、高旭、马君武、宁调元、黄人,乃至资产阶级革命诗人秋瑾。她们虽然并未声明参加过诗界革命,但从他们的诗歌主张和创作实践来看,显然与“诗界革命”是同一阵线的。

——摘编自《诗界革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等倡导“诗界革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等人诗作的特点以及诗界革命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代初期,河北漳南书院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的尝试。讲求实学、会通中西的颜元是这次书院教育改革的主持者,他认为当时“举世无一真德真才”的可怕局面是理学片面追求讲读静坐和书本教育造成的,由此力倡培养经世人才。与当时流行的八股应试教育迥然不同,漳南书院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习礼歌诗、文书计算、科技工艺、体育军事、农商钱谷等实用知识,教学方法则侧重正面教育和奖赏激励,同时强调“习行”和“习动”求凡事要亲身实践,付诸行动,健全体魄。民国时期蔡元培曾指出尽管漳南书院的制度已经过时,但对尚未解决的很多教育问题仍有深刻启示。

——摘编自李伟波的《颜元对书院教育的改革创新及其价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漳南书院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漳南书院改革的历史意义。
4 . 历史A.[选修1——历史上重大的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熙宁改制比前两次更为乇底。首先罢试诗赋,仪留策论,其次新增义,地位在策论之上。……熙宁科场改革的另一重大贡献在于王安石主持编纂、作为经义考试统一标准的《三经新义》,即《周礼》《诗》《书》三经义。成为科场和学官的法定教科书。
——郑师渠、吴怀淇主编《中国文化通史·两宋卷》
材料二:至于介甫以其书(《周礼》)理财者居半,爱之,知青苗之类,皆焉。所以自释其义者,以其所创新法,尽传著新义,务室异者之口。
——昆公武《斋读书志·新经周礼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并指出两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2)分析材料中王安石重视《周礼》的原因。
B.[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比一切东西更有利的莫如挖掉这些罪恶的根源,那就是不经议会同意,而妄以国王陛下名义,向人民征税或征收其财产税的专断权力;如今,已由两院断定并以国会的一项法案,宣布这权力是违反法律的。
——《大抗议书》(1641年12月1日递呈国王)
材料二:当立法者们图谋夺取和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们就使自己与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服从……人民享有报复他们原来的自由权利,并通过建立他们认为合适的新立法机关以谋求他们的安全和保障,当人民发现立法行为与他们的委托相抵触时,人民仍然享有最高的权利来罢免或更换立法机关。
——洛克《政府论》
(1)概括材料一中的主张,并指出其实质。
(2)材料二是如何说明“立法者”与“人民”之间关系的?这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什么主张?
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自始皇二十六年并天下,至二世三年而亡。凡十五年,时亦促矣。而古人之遗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甚至专制政体之流年,秦亦于此匆匆十五年间,尽演出之,诚天下之大观也。
——夏曾佑《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
材料二:盖嬴政称皇帝之年,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亦为后此柳治徵千数百年之起点,不可谓非历史一大关键。
——《中国文化史》
(1)材料一中,作者为什么发出“天下之大观”的感慨?请结合材料和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两则材料的评价有何相似之处?
2019-01-30更新 | 6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质量检测文综历史卷
5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熙宁四年(1071),王安石拜相,对太学进行改革:

(1)创设太学三舍法。将太学分为外舍、内舍和上舍,学生被按程度分进不同之舍接受学业。

(2)调整太学直讲。王安石把反对新法的焦千之等5人罢撤,委派拥护新法的叶涛等6人为太学直讲。规定教师两人共讲一经,对教导有方者予以提升,而“执事不修”者则予以贬黜。

(3)严格太学考试升舍制度。太学生各选一经,随直讲学习,月一私试,岁一公试,成绩合格者方可递升舍次。其中,上舍生中特别优异者,可以通过一定的程序,免去乡试、会试(礼部试),参加“释褐试”后直接补官。

(4)设立经义局编审经学教材。熙宁六年(1073),朝廷设立了经义局,着手对《诗》《书》和《周礼》进行新的注释和训解,编辑出版《三经新义》。上述各项措施的先后付诸实施,使北宋的官学为之一振。熙宁七年(1074),诏赐朝集院的房舍50楹于太学,以拓广太学,从而使太学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摘编自《北宋太学教育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教育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教育制度改革的作用。
6 . 回顾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历程,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前进是重要特征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豪杰务学《诗》《书》,随从外权靡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

材料二   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节制。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成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根据上述材料分别指出商鞅与梭伦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再谈一谈对“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的理解。

材料三   新政挽救资本主义结构的计划,还有两方面值得注意:首先是1933年6月建立的房主贷款公司。在这个机构存在的三年之中,它向100万以上的房主共贷款30多亿美元。其次,为刺激近于停工的房屋建筑业,国会于1934年6月建立联邦住房管理局,发放建筑新房和修理房屋的抵押贷款,运用长期低息贷款,联邦住房管理局对恢复私营住房建筑业起了巨大作用。在1934年至1940年之间,它发放修理住房贷款合计9.45亿美元,发放建筑新房贷款合计23亿美元。

——编自(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房主贷款公司和联邦住房管理局在缓解危机中所发挥的作用。

材料四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时间年均增长率(%)
1953——1957年4.5
1958——1962年4.3
1963——1965年11.1
1966——1970年3.9
1971——1975年4.0
1976——1980年5.1
1981——1985年8.1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3)根据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并分析原因。
2019高三下·江苏·专题练习
7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革除社会弊政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曾布是大文学家曾巩的弟弟,因上奏大讲“为政之本”而为王安石所器重。吕惠卿本是集贤殿里的一名校勘官,人微位卑,但因得到王安石的赏识而很快提拔升官。而这些王安石看重的支持者与助手,尽是后世声名狼藉之辈,绝大部分都被列进了官修正史《宋史》的奸臣册中。……相反,所谓保守派人物苏轼,实际上并非反对改革,只是不赞成王安石那样急功近利,因此就遭到了排斥和贬低。其实早在王安石尚未执掌大权之前,苏洵就写了一篇《辨奸论》来反对王安石“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

——摘编自吴巨洪《浅谈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启示》等

材料二   下表记录了中国历史上影响较大的改革。

名称主导者身份结果备注
商鞅变法商鞅左庶长成功遭车裂
孝文帝改革孝文帝皇帝成功
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宰相失败遭罢官
戊戌变法光绪帝皇帝失败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你怎样评价王安石变法?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反映的历史现象的认识。
2019-03-26更新 | 92次组卷 | 2卷引用:2019年3月2019届高三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历史
8 . “惠遍农无乏,均输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色饕”该诗赞扬的是
A.商鞅变法B.孝文帝改革C.王安石变法D.戊戌变法
9 .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在德意志皇帝召开的对马丁·路德的听审会上,马丁·路德最后总结说:“皇帝陛下和诸位王公阁下……除非能依据《圣经》的见证判定我的错误,或者根据显而易见的论据,依照《圣经》判定我有罪,而我的良心能坚信这判定合乎上帝的真道,否则我不能也不会收回我的主张。因为违背良心做事,我不平安,也不会接受。这就是我的立场,我别无选择。愿神助我,阿门。”随后德意志皇帝宣布马丁·路德为不受法律保护的人。

——《马丁·路德传》

材料二   初十日,遂被逮。被逮之前一日,日本志士数辈,苦劝君东游,君不听,再四强之,君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卒不去,故及于难。君既系狱,题一诗于狱壁曰:“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就义之日,观者万人,君慷慨神气不少变……

——梁启超《谭嗣同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马丁·路德称“我不能也不会收回我的主张”指的是什么?这些改革观点对德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所说谭嗣同被逮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些人倡导的思想主张是什么?给他们造成这样命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根据以上两则材料,我们从改革家身上可以学到怎样的精神?
2019-01-21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世代高官今不再,厚禄被削特权消。二十级爵靠军功,唯军为荣民尚武。”诗中所描写的措施对秦国的影响有 (  )
①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②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地主阶级优势   ③使得兵源得到可靠保证   ④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A.①②③B.②④C.③④D.①②③④
2018-09-12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1同步练习卷: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