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探索历史的奥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77年,安阳殷墟圆形祭祀坑清理出三层人架70多具。坑中有铜器10件,分为礼器、工具、武器和装饰品四类,部分礼器刻有铭文。陶器32件皆实用器,玉器4件,璜、鱼、珠、串珠各一件;出土贝较多,保存好者达718枚。综观上述遗迹遗物,圆坑应属殷墟文化第四期,为祭祀坑。1986年,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遗物,计有铜、玉石、象牙、贝等种类,青铜器439件,玉器131件。根据发掘清理情况分析,其放置时是有一定次序的。首先是置放大量海贝和玉石礼器、青铜兽面、小型青铜件以及树干等。其次再置放大型青铜容器和青铜立人像、人面、树座等。最后置放一层象牙。坑中出土的青铜人面像、人头像有的已损坏,多经过火烧,大部分遗物遭损。据此推测大多数遗物中在投置坑中之前为人们举行某种仪式时有意损坏的。综观上述遗迹遗物,二号坑的时代,大致相当殷墟晚期,其性质应是祭祀坑。

——摘编自徐自强《广汉、安阳祭祀坑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比较安阳殷墟圆形祭祀坑和三星堆祭祀坑出土遗迹遗物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地出土遗迹遗物反映出的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
2021-06-02更新 | 179次组卷 | 7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江苏专用)-第一辑-卷1
2 . 关于《老子》成书年代,历来有争议。钱穆从时代背景、思想线索、文体修辞等方面对《老子》作了全方位考察,认为《老子》一书成于《庄子》之后。胡适则对使用"思想线索"论证法考证《老子》晚出提出了严厉批评。1993年,湖北郭店楚墓中出土了竹书《老子》三种,考古界定为"不晚于战国早期",这就推翻了钱穆等人《老子》成书于战国晚期的说法。这说明
A.判断《老子》成书年代,实物比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B."思想线索"法在史学研究上没有价值,不足为据
C.怀疑态度值得提倡,但在证据不足时应暂缓判断D.研究者立场与方法不同,应容许不同观点存在
2021-06-01更新 | 259次组卷 | 5卷引用:高频考点09孔子与老子-【高频考点专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题汇编(第一辑)(全国通用)
3 . 下面是我国青铜器出土地点分布示意图,考古发现这些遗迹具有中华文化的共同属性。这说明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B.青铜时代是人类文明的第一次高峰
C.中华文化的地域性D.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最早的发祥地
4 . 2021年四川三星堆遗址“上新”,再次惊艳世人。在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羊头罍,与河南殷墟遗址和湖南炭河遗址出土的一些文物有相似之处。结合下列出土在同时代的青铜器,可以推断
A.中原文明经丝绸这路传到巴蜀地区B.各地文明独立发展体现多元特征
C.商周时期各地区之间交流十分频繁D.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有文化的交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三星堆文明是距今4800年至3100年长江上游巴蜀地区的早期文明,其中出土的太阳轮、黄金面具等颇具异域风情;而出土的陶器、玉器及青铜器上的云雷纹和铭文,无论形制还是风格又带有较明显的中原文化和江汉平原文化因素。这有力地证明了
①其手工业的发展水平领先世界
②古蜀地区已同其他地区有文明的交流
③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显著特征
④长江流域亦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烽燧遗址

2019年至2020年,考古工作者对新疆尉犁县境内的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烽燧由三层或四层土坯夹一层芦苇草,中部夹放胡杨桁木垒砌而成。在烽燧南侧还发现有土坯垒筑的护坡。遗址中出土的文书、木简带有明确纪年,已发现有“先天”“开元”“天宝”等年号。出土的军事文书数量最多,详细记录了与克亚克库都克烽燧有关的军镇、守捉、烽铺馆驿等各级军事设施名称。出土的木质实物标本记载了“计会交牌”制度(传递军情和政令),为国内首次考古发现。

烽燧遗址出土了《韩朋赋》《游仙窟》《孝经》等手抄本,都是当时风行一时的作品和书籍。出土的纺织品,主要为丝、毛、棉、麻四种。遗址中发现了34种不同的植物,其中粮食作物有水稻、青稞、大麦、小麦等,园艺作物有桃、杏、枣、核桃等;还出土了不少动物骨头,有马鹿、野猪、黄羊、鱼等,多数属于野生动物。

(1)烽燧遗址出土了哪些类别的史料,根据上述材料,举例说明。
(2)依据烽燧遗址的考古信息,概括其反映的历史面貌。
7 . 近十年来,出土文献的大量涌现为历史研究的突破提供了条件,《史记·陈涉世家》记载秦末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陈胜、吴广触犯秦法,按律当斩。而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简中,则规定因不可抗的自然因素而耽误的,可免除惩罚。下列表述最符合材料主旨的是
A.出土文献基本印证了传世文献B.出土文献的史料价值相对较高
C.出土文献需要进行真伪的辨析D.出土文献丰富了人们的历史认识
2021-05-05更新 | 724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东省滕州市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4月线上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历史研究中,考古发现往往能够印证一个重要历史阶段的存在,下列考古发现尚不能确切印证某一历史阶段的是
A.陶寺遗址——龙山文化B.二里头遗址——夏朝
C.甲骨文——商朝D.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
9 . 儒家典籍《礼记礼运》描述夏朝进入“小康之世”“大人世及以为礼,城廓沟池以为固”。与此文献描述相吻合的考古发现是
A.临潼姜寨遗址B.二里头遗存C.殷墟考古发现D.秦陵兵马俑
10 . 梁启超是戊戌变法的参与者,其在变法失败后所著的《戊戌政变记》成为史学工作者研究这段历史的重要史料。近年来,学者们通过相关材料的比对发现《戊戌政变记》存在一些不实之处。之前备受质疑的袁世凯的《戊戌日记》则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其主要情节被认为是可靠的。这表明
A.《戊戌政变记》不是第一手史料
B.袁世凯比梁启超更具史学规范意识
C.当事人的记录不可用于史学研究
D.史料的客观性受作者身份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