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5 道试题
1 . 宋初的统治者以路作为高层行政区,按照交通路线为主划分。每路设转运司、刑狱司、常平司和安抚司四个机构,隶属中央各部,分别负责地方财赋、监察司法、粮食储备平抑物价、治安边防的职能。据此可知,路的设立
A.体现重文轻武的理念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C.对后世体制影响深远D.削弱地方割据的基础
2021-11-21更新 | 3241次组卷 | 5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多民族国家的民族政策对民族间的交往和民族关系的趋向有直接的决定作用。民族政策的具体内容取决于国家政策权威的执政理念和共同体的价值共识,经过长期实践并被共同体成员高度认同的民族政策会沉淀为一个国家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并会持续性地影响族际交往的态度和行为。中国民族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民族关系的调整方式也因此而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的过程。从中原王朝的角度出发,宏观可分为制度性调整和战争方式调整两大手段,而且都是以王朝为主体调整国内民族关系为主要方式。所谓制度性调整就是民族关系的调整纳入了王朝社会管理体制之内,并且使民族关系的调整成为一种经常性的政府行为,或借助于特定行政机构和机构内人员的活动取得结果,或对调整对象施以独特的管理,从而缓解或解决统治阶级之间利益关系的矛盾与冲突。在各个民族群体的统治阶级之间,由于存在着政治利益的一致性,因此他们通过各种制度性的措施和政治手段,加强了相互间的了解和认识,从而促进了两个不同民族群体之间的融合。

——摘编自魏国红 郑万军《民族政策与国家整合:中国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的趋向》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为视角,自拟一个论题,进行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条例清晰。)
3 . 北宋建立之后,“令诸州自今每岁受民租及管榷之课,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数送往京师”。其后,又逐步建立健全了转运使、通判、主簿这样一套地方财政管理机制,地方支用“悉出于三司”。这说明宋代
A.削弱了地方的财政基础B.消除了地方的割据势力
C.军事权完全集中于皇帝D.加强对地方的全面控制
2021-11-20更新 | 357次组卷 | 25卷引用:山西省运城中学、芮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4 . 《清会典》载,清初内阁“掌天下之政”,起草诏敕,题奏表签亦经内阁票签奉旨后转六科或各部院传抄遵行。雍正时期,军机处承旨拟谕径自廷寄地方。由此可知,军机处的设立
A.节约了国家行政开支B.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C.取代了内阁全部职能D.提高了国家行政效率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综观中国古代史,便可发现三个现象极为引人注目:一为历史总是在政治上的分裂与统一中曲折前进。每次分裂之后都必然出现更大规模的、更深层次的统一,而且统一在这种交替过程中永远居于主导地位。二为民族关系也总是在斗争和融合中曲折地发展。每一次斗争之后,也总是要出现新的更大规模、更深层次的民族同化(或融合),而且伴随着每次融合的出现,都毫无例外地要出现较长时期的政治安定和经济的发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政治上的每次分裂与统一,也总是和民族之间的斗争与融合息息相关,甚至是政治上的分裂动乱愈厉害,民族之间的斗争愈激烈、民族同化(融合)也就愈迅速、愈全面。而民族融合不仅带来统一和安定,而且保证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始终不间断地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同时还把中原地区的汉民族和汉文化不断推上了主导和核心的地位。

——摘自高鹏飞《中国古代民族关系散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民族融合”或“分裂与统一”为中心,提出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观点明确,史实准确,理由充分,逻辑合理)
2021-11-16更新 | 308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稷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钱穆《国史新论》:“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这表明,唐代中枢决策
A.杜绝了皇帝主观臆断B.一定程度减少了失误
C.有效制约了君主专制D.开始出现分权与制衡
2021-11-16更新 | 350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秦王政26年(前221年),丞相王绾上奏:“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秦王政34年(前213年),博士淳于越劝谏秦始皇封子弟功臣,夹辅王室,以防止重蹈田氏代齐的历史覆辙。据此可知
A.实行分封制是大势所趋B.秦朝速亡在于制度缺陷
C.官员的建议被始皇采纳D.郡县制的推行面临阻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秦二世即位后立即进行庙制改革,在继承周朝七庙制度的同时,为秦始皇建设极庙,令天下以无以复加的礼仪加以祭祀,并将秦始皇以前的祖先放在“群臣”的位置。据此可知,秦二世庙制改革的意图是
A.承继先秦治国体制B.维护皇权独尊地位
C.彰显秦制的合法性D.构建新型君臣关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一般认为,秦朝时期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其主要标志是郡县制的确立。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血缘为纽带的政治传统被彻底废除B.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C.在中央设立了三公九卿的政治制度D.郡县的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