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1 . 在历史学习中,地图往往隐含着大量的有效信息。从下图中可以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①公元前221年秦灭齐建立秦王朝②秦国统一期间的都城为咸阳城
③秦国攻灭东方六国结束长期分裂④岭南地区开始由中央王朝管辖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21-08-21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有关唐朝的中央机构,《资治通鉴》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这主要说明(     
A.中书门下省都是检察机构B.唐朝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检察
C.中央机构相互牵制和监督D.依据分权和制衡原则行使权力
3 . “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
4 . 家谱是一种特殊的图书体裁,记录了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和家族重要人物事迹,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1984年离乡多年的世界船王包玉刚回到宁波访问,在天图阁看到了馆藏的《包氏家谱》,意外发现自己是包拯的第29代嫡孙。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与下列制度有关的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观察下图。据此可知,清朝这一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地方政区的层级B.限制省级官员的职权
C.缓解基层官员的冗滥D.防止地方势力的膨胀
2021-07-07更新 | 282次组卷 | 33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大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清代曾侍从三个皇帝的军机大臣张廷玉多次被皇帝称赞,但他仍时刻小心谨慎,从不留片稿于家中,很少结交外官,从政多年“无一字与督抚外吏接”。这可用来说明军机处
A.导致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借鉴了欧美民主制度
C.仅是君主专制的工具D.对皇权有一定的约束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清代通史》记载:“清初之政令,虽号称出自内阁,而实权则仍在满洲大臣。”据此可推知,清初
A.内阁权力有所提高B.权力制衡机制完善
C.皇权受到极大牵制D.汉族官员未入中枢
8 . 唐朝中后期,节度使的权力愈发扩大,他们自行任免下属文武官员,地方官吏几乎成了节度使的家臣,士兵几乎成了节度使的私家武装。节度使一旦死去,或由子嗣继任,或由部下接班。朝廷委派的继承人选往往无法立足,朝廷也无可奈何。史学界对以上现象称之为
A.安史之乱B.藩镇割据C.朋党之争D.五代十国
2021-01-21更新 | 445次组卷 | 19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宣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中国古代政治发展中,始终伴随着皇权与相权的相互制衡、此消彼长。在不同朝代具体的历史背景下,相权会有所加强,但相权加强的时间不会太长,一旦相权过大则会受到压制。在皇权与相权关系变化过程中,两者权力平衡时,多出现国家兴盛、政通人和的局面;两者平衡被打破时,易导致官僚机制运行受挫的不良结果。

——摘编自刘丁如《浅析中国古代皇权相权之争》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围绕“古代皇权与相权之争”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具体明确,阐述须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学者统计1371~1904年间14562名进士,根据他们曾祖父、祖父、父亲的中举和入仕情况划分为四种不同类型.其中,明代进士出身平民者(即前三代中最高只出过生员的家庭)占49.5%;清代这一比例为37.6%。这表明当时
A.世家大族垄断着政治权力
B.社会发展严重倒退
C.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D.选官制度亟需改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