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明神宗改变国家机构的运作机制:以内阁监控六部,六部监控部院,部院监控地方抚按,最后使“部权尽归内阁”。这主要表明
A.内阁替代丞相成为中央行政机构
B.地方权力逐级归于内阁掌控
C.六部摆脱皇权听命于内阁
D.部分皇权转移到了内阁手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吕思勉说“以贵族食于人,可以攘族而居。平民食人,必逐田亩散处。贵放治人,其抟给不容涣散,平民治于人,于统系无所知”,故西周时期“宗法盖仅贵族有之”。据此可知
A.宗法原则与贵族政治密切相关
B.小农经济不利于宗族体系的形成
C.平民阶层不重视宗法血缘关系
D.宗族的贵族化导致社会等级森严
3 . 如下图,北京城虽历经元明的修缮演进,但城市的层级规划和对称格局始终延续。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
A.城市建筑风格的始终延续性B.古代建筑风格的历史演进性
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理念D.对称美在古代建筑中的地位
4 . 有学者认为,西周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由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它在本质上是以国家这种特定形态为单位,对以周王朝为代表的当时的中原文化的一次广泛的复制。该观点意在强调分封制
A.维护了西周王朝的政治统治秩序
B.有助于周文化在各地的传播
C.使地方丧失了政治文化的独立性
D.不利于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
2016-11-27更新 | 226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四川省大竹县文星中学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战国晚期,一个国家已是由君主与专业官吏治理,也已有了中央与地方的分层管理。秦始皇统一中国,将秦国已实行的制度施行于全国,汉承秦制,大体未改,但是经过三四代的逐渐改革,专业的文官构成统治机构的主体。从此以后,中国的皇帝不得不与庞大的文官集团共治天下,内廷与外朝的区分,颇同今日企业组织董事会与公司抗衡相似。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材料二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中国传统政治,既主选贤与能,为何不想出一种皇帝公选的制度来呢?这亦有它外在客观条件之限制。在贵族政治下,皇位容易公选,小国寡民城市国家的皇帝,也易公选。中国自秦以后,却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社会上又没有特权贵族存在,散漫的一千几百个县行政单位,居民多数在农村,皇帝公选无法推行。有一个举国共戴长期世袭的元首,国家易趋安定。只求他不太作恶,利害两权,而容许一个世袭皇室之存在,这不能说是全由于皇帝方面之压力,也不能说是全由于人民方面之奴性。这尽可有一个较近光明的看法,较近情理的说法。

——钱穆《国史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国晚期至秦汉政治制度的变化趋势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传统政治未能确立皇帝公选制度的原因,并分析其深远影响。
6 . 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载:“淳化中,赵韩王出镇,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这表明宋太宗可能
A.废除相权强化君权B.将相权一分为三
C.分化事权削弱相权D.意图解散中书省
7 . 钱穆说:“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然在平民政府创建的过程中,欲屡次有‘封建’思想之复活。”“‘封建’思想之复活”是指汉朝
A.实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B.实行分封制
C.推行郡县制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8 . 钱穆指出,起于元代的行省制度与中央集权不同,“实近似于一种变相的封建,乃是一种分权统御制也”,“此种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而待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藉。”他认为行省制度在元代
A.实际上是分封制的复辟
B.改善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C.导致了地方割据
D.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9 . 假如你是中国秦朝的丞相,当你与同时代罗马元老院成员相遇,在治国原则上最大的分歧是
A.“秦法”与“十二铜表法”
B.“郡县制”与“元首制”
C.“皇权至上”与“政事共商”
D.“三公九卿”与“公民大会”
2016-11-27更新 | 445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四川省大竹县文星中学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卷
12-13高一上·广西柳州·阶段练习
10 . 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关于分封制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反映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是分封制的突出特点
C.反映了诸侯之间的经济关系
D.体现了嫡长子继承制是分封制的核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