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2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中国古代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以君主权力独占基础上的分权辅政为基本特征。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                    

——赵沛主编《中国古代行政制度》

材料三 “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军机大臣)只供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


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环节”的内涵?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概括君主专制背景下分权辅政的两种模式的内涵?
(3)根据材料三,归纳军机处的主要职能。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
2022-08-23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3届新高三上学期学情调查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央机构设置的主要情况,其中丙图反映的朝代       (  )
A.中国已落后于世界潮流B.出现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
C.受到西方国家殖民入侵D.小农经济已失去压倒性优势
2022-08-23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3届新高三上学期学情调查考试历史试题
3 . 何尊是西周早期周成王时期的青铜器。器内底铸铭文12行122字,提到周武王灭商后决定建都于天下的中心,“宅兹中国”。这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实物见证。从中可以得出何尊的史料价值有(     
①集权的政治制度大体形成    ②可以印证武王伐纣史实
③西周时期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④已经迈入早期国家形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据记载,明代15朝内阁阁臣平均人数最多时7.67人,最少时3.73人。明中叶以后内阁出现了首辅,首辅之争导致内阁相互倾轧严重,必须仰仗皇帝和司礼监太监的支持才能获得实际权力。这说明明朝(     
A.宦官专权的严重性B.六部权力不亚于内阁
C.内阁权势的伸缩性D.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宋制规定,“执政官委御史台弹奏,尚书以下听长官纠劾以闻”,“自宰臣至百官,自三省至百司,任非其人,事有失当”,谏官“皆得谏正”。这反映出宋代( )
A.以文制武策略得到贯彻B.宰相职权受到严重削弱
C.专制主义集权高度发展D.中枢制衡机制日渐成型
2022-07-06更新 | 1784次组卷 | 29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外国语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宋朝在州府设通判,重要州府设两名,民户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则必置。通判有自己专属的衙门通判厅,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据此可知,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A.规范地方行政B.防止武人干政C.提升军事能力D.削弱州府权力
2022-06-09更新 | 15628次组卷 | 107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京杭大运河的变迁

材料   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时期(隋唐时期、元代、清代)的大运河图。


图1

图2

图3

分别提取图1、图2、图3的运河图的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2022-05-07更新 | 477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中国皇帝制度出现后,皇帝的居处称“行在所”;所用车马称“乘舆”;经皇帝批阅的文件称“御批”;皇帝之印称“玺”。材料反映出(     
A.皇帝专称减少了对皇权的限制
B.皇帝制度顺应了当时历史潮流
C.封建皇权随时代发展逐步强化
D.封建皇帝在当时具有独特权威
2022-03-22更新 | 304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郑庄公(郑国第三位国君)去世后,郑国政权频繁易主。如表所示为郑庄公诸子在位的情况。由此可知,当时
谥号姓名在位年数在位时间
郑厉公姬突在位4700—前697
郑昭公姬忽在位2696—前695年(复位)
郑子亶姬亶(一作子亶)在位7694
郑子婴姬婴在位14693—前680
郑厉公姬突在位7679—前673年(复位)

A.分封制度走向崩溃B.西周统治面临危机
C.宗法体系难以维持D.王权尚未高度集中
10 . 诏求直言是中国帝制时代一种比较常见的政治现象,宋朝皇帝诏求直言尤其多,有明确记载的就有84次(见附表《宋朝皇帝诏求直言一览表》节选)
序号时间求言诏书摘要求言类型
29治平四年神宗即位诏求直言登基
49靖康元年诏侍从之臣,虽非本职,特许言事。危机
84德祐元年 日有食,诏求言应灾
这些诏求直言
A.是稳定人心的政治形式B.是约束君主权利的有效手段
C.是绝对君主专制的体现D.是汉代天人感应学说的表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