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2 道试题
1 . 西汉建立后,从刘邦称帝始,到汉武帝即位之初,中经惠、文、景三帝,大约六七十年间实行的是“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这一做法
A.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B.反思了秦朝灭亡的教训
C.反映了抑制王侯势力的意图D.缓和了统治集团的矛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第二次是刘邦封建同姓和异姓王;第三次是晋武帝封建司马氏宗室;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出现这种现象是
A.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
C.宗法制的影响D.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
2021-04-27更新 | 472次组卷 | 80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吕四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清朝从康熙帝开始,官员将奏折密封后,可以直接呈给皇帝,皇帝朱批后发回,这样既快又保密。康熙时只有百余名官员有密折权,雍正帝时扩展到1200余人。雍正帝要求在京大臣,各督抚总兵都要密奏,还特许一些低微官吏的密奏权。这实际上
A.加强了对思想文化的严密控制B.扩大了官员的行政权力
C.强化了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D.保证了清朝统治的清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唐初,以黄袍衫、折上头巾、九环带、六合靴为皇帝常服,后来皇帝常服“渐用赤黄”,“遂禁士庶不得以赤黄为衣服杂饰”。此后,赭黄就成了皇帝御用的颜色。这一变化反映出
A.尊卑等级秩序的建构B.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C.服色制度体系的完善D.中枢机构的运行成熟
2021-03-15更新 | 567次组卷 | 9卷引用:2021年秋季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试卷-江苏专用-卷01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有学者认为,科举制本质上是对九品中正制的叛逆,是寒门庶族和豪门士族争夺权力的必然结果:科举制的实施解决了九品中正制下豪门士族垄断权力的问题。该学者意在说明,科举制
A.没有改变九品中正制的形式B.导致寒门年族对权力的垄断
C.有利于消除统治集团的矛盾D.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宋开宝六年,宋太祖亲自对录取的省试进士进行覆试,从此确立了科举考试三级制。所有登科人,由此都成了“天子门生”。宋代改革科举制度的根本目的在于
A.防范考试出现徇私舞弊B.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
C.广泛吸引人才参加政权D.使中央收回取士大权
2021-03-02更新 | 21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金史》记载“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关亲者许回避。”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
A.重视制度完善B.独立君权之外
C.分化丞相事权D.强调官员素质
2021-03-01更新 | 181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唐代,中书省或由皇帝处领旨,或将宰相议决之事,交其属下中书舍人起草诏令。中书舍人在制作诏令过程中,可互相商量,并允许“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五花判事”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旨在避免决策失误
C.加大了分化相权力度D.推进监察制度发展
2020-11-26更新 | 133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9 . 以下三幅图是周、西汉、明代所面临的军事威胁分布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

图3

图2
分别取三幅图中所面临的军事威胁分布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10 . “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据此对元行省制理解不合理的是(  )
A.是对秦朝郡县制度的发展B.扩大了统治疆域领土
C.属于地方政治制度的创新D.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