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宋代科举取士不问家世,并限制世家大族“与孤寒竞争”,同时严防考官营私、考生作弊,全凭经义诗赋和策论取士,个人的知识和才能在科举考试中占主导地位。由此可知,宋代科举:
A.推动了词曲文学发展B.引领了科学研究风气
C.提高了基层官员的地位D.提升了用人取士的信度
2020-11-01更新 | 323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吕四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秦朝时,中国完成了从“一个天下、许多国家、独立主权、供奉天子”的封建制向“一个天下、一个国家、中央集权、分级管理”的郡县制的转变。这种转变(     )
A.消除了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B.使得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C.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D.是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之一
2020-10-20更新 | 1972次组卷 | 55卷引用:历史-2022年秋季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01(江苏专用)-新高考地区专用-2022年秋季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试卷(多卷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如图是从汉至明的服饰示意图,所体现的阶层特征表明了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B.礼制对中国服饰的深远影响
C.男耕女织小农经济的历史变迁D.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020-10-05更新 | 5631次组卷 | 29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明代内阁具有封驳权,如认为皇帝诏书因不合时宜而不便下达时,可将诏书封还加以驳正。六科也有封驳权,内廷拟旨交六科,六科认为不合理者,六科给事中可加以驳正缴回。封驳权设立
A.加强中央集权B.完善中枢决策程序
C.强化君主权力D.表明内阁权压六科
2020-09-27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初学情检测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清时期巡抚、总督官制沿革简表


——据《明史》《明实录》《清史稿》等


(1)根据材料,概括明清时期督抚制度发展的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督抚制度形成的历史作用。
6 . 人们一认为家谱起于宋代,其实家谱的雏形在殷商卜辞世系关系中就有所反映,隋唐以前,家谱修撰已相当发达,大量家谱书籍问世,只是大多未留传后世:这表明我国
A.分封制影响深远B.宗法观念长期存在
C.封建家长制盛行D.家谱文化博大精深
2020-09-11更新 | 339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据此推断,这一“制度是
A.察举制B.郡县制C.科举制D.三省六部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唐代之前,监察官监督普通案件的审理,纠正冤案错案。到了唐代,监察官可以参加三司推案(即刑部侍郎、大理寺卿和御史大夫或御史中丞共同审案)。这一变化的实质是
A.监察领域的不断延伸B.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
C.监察体系的不断完善D.行政机构的不断健全
9 . 《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追思先圣,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今河南三门峡陕县),黄帝之后于祝(今江苏丹阳),帝尧之后于蓟(今天津蓟县),帝舜之后于陈(今河南淮阳),大禹之后于杞(今河南杞县)。”材料主要体现了周王
A.重视王畿之地的经营B.酬报开国辅臣的功绩
C.欲行德政的贤明形象D.开疆拓土的集权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两汉孝廉家世可考知者128人统计分类表。据此可知,汉朝察举制(     
A.依然是官僚贵族世袭制B.削弱了贵族身份世袭制
C.大大提高官员文化素质D.有效抑制地方豪强势力
2020-08-2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梅村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检测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