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黄河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重要的大河文明或农业文明之一。其古老而绵延不绝的生命力、求新求变的文化精神,使它在人类古文明史的比较中独树一帜,分外靓丽。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深深影响了中国政治文明的进程及其特点。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内的变法运动,大都继承这样清晰的变革思想,以支撑了长达数百年的变法运动,终于把行之千余年的贵族制推进到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此后,中国的政治体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不管是官僚制度,还是经济制度、选官制度、文化思想等等各个方面,从秦到清发展变化的脉络也清晰可循。古代中国正是在平原流域等地丰厚的土壤条件上,创造了各种政治制度,更是创造了直接影响西方政治进程的四大发明。中国在长达千余年的时间里毫无争议地走在世界前列。

——摘编自李振宏《谈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的官员监察制度日益成熟,从官员监察的范围看,不论身份高低都要接受朝廷的考核和监察。到武则天时,朝廷增设了监考使一职,这一制度对唐代监察制度的完善和运行起到了积极作用。唐中后期形成了流内和流外两种官员考核标准,并形成了《四善二十七最考课法》,这一制度既对官员考核德义提出了要求,又对官员的公平和勤政提出了标准。宋代延续唐朝监察制度,并根据实际设立审官院机构,还成立了专门的考课院,负责对地方官员的监察考核。宋代官员监察制度较唐代更加详细,在执行落实上也更加认真具体,这为基层官员打开了上升渠道。

——摘编自党会先《唐宋官员监察制度历史镜鉴》

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美国经历了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这次转型,虽然为美国成为世界大国奠定了基础,但同时也冲击了美国的传统价值观和道德准则,还使美国陷入了一个政治腐败时期。这一时期的美国政治腐败源于政党对政府的操控,集中表现在“政党分赃制”下的选官腐败及其造成的官场乱象。面对这一时期如此严重的政治腐败,美国政府一直在名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1883年,阿瑟总统签署美国文官制度改革法律,即《彭德尔顿法》。《彭德尔顿法》的通过标志着近代美国公务员监察制度的初步建立。它使美国联邦政府最终摆脱了“政党分赃制”的困扰,把行政官员的选任真正纳入了法制的轨道,从而抑制美国政府腐败及腐败的继续蔓延。

——摘编自石庆环《二十世纪美国文官制度与官僚政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官员监察制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美国官员监察制度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唐宋时期中国与近代美国官员监察制度认识。
2022-02-15更新 | 309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2021-2022年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图所示为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西周毛公鼎,是目前已知的出土铭文字数最多的青铜器。铭文内容主要追述了周宣王叔父毛公的功德,还刻有“子子孙孙永宝用”等文字。它反映出当时
A.金文使用范围扩大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青铜工艺达到顶峰D.国家礼制趋于完善
2022-02-13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2021-2022年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西周前期的统治者在构建政权合法性的过程中,主张要怀敬畏之心处理朝政,施恩于百姓。而秦始皇称统一天下的关键因素是“(自己)兴兵诛暴乱”,并未提及民众对统一的贡献与牺牲,民众只是其实现自己政治目标的工具而已。这一变化说明
A.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B.社会政治体制发生变动
C.儒家民本思想受到关注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元朝统治者在路、府、州、县除了按常规设总管、知府、知州、知县等官职,还在各级政府外另设一官职一达鲁花赤,代表中央督察地方行政,并规定达鲁花赤只能由蒙古人和色目人担任。这一官职的设置
A.表现了对汉族官僚的防备心态B.扩大了地方政府的行政权力
C.体现了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D.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
2022-01-23更新 | 1159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据史料记载:“玉人之事:镇圭尺有二寸,天子守之;命圭九寸,谓之桓圭,公守之;命圭七寸,谓之信圭,侯守之;命圭五寸,谓之躬圭,伯守之”。这说明西周
A.血缘纽带关系弱化B.西周王权高度集中
C.分封制度等级森严D.宗法制度受到挑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两汉时期丞相觐见皇帝时赐丞相座。丞相生病了,皇帝还亲身探视。隋唐时期的官员上朝奏事也均有座。到了宋代,官员上朝必须站着奏事。明代自朱元璋起,就明文规定,“大朝仪”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时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用了特别的护膝。从官员上朝礼仪上的变化可以看出
A.丞相的地位是越来越低B.皇帝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大的威胁
C.封建制度日益走向腐朽D.官员的社会责任意思越来越低落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选官制度。

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影响着中国社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诏举贤良、方正,州郡察孝廉、秀才,斯亦贡士之方也。中兴之后,复增淳朴、有道、贤能、直言、独行、高节、质直、清白、淳厚之属,荣路既广,觖望(绝望、不满意)难裁。自是窃名伪服,浸(逐渐)以流竞(流于形式),权门贵仕,请谒繁兴。

东汉顺帝阳嘉年间,尚书令左雄上书称,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

——《后汉书·左黄周传论》

材料二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其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东汉察举制出现的问题,并指出尚书令左雄上书的目的。
(2)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通过与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9 . 《史记·平准书》记载汉武帝时期卜式(生卒年不详)因养羊致富,因匈奴屡犯边境,曾上书愿以家财之半捐公助边,又施钱财帮助乡民,卜式也常以巨资购买田宅;《汉书·张禹传》中记载张禹(?一前5年)富贵之后,买田400顷,均是灌溉方便、土质肥沃之地。以上事例反映出
A.豪强地主势力壮大B.西汉政府鼓励土地买卖
C.匈奴严重威胁边疆D.农耕经济出现繁荣景象
10 . 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这说明
A.久远的历史难以形成统一的定论B.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并非一帆风顺
C.从公天下到家天下是历史的进步D.启的继位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2022-01-01更新 | 620次组卷 | 15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第一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创新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