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4 道试题
1 . 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特点是
A.中央集权B.家国一体C.天下为公D.官僚政治
2021-08-07更新 | 277次组卷 | 7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反映出西周社会的本质特征是
身份使用乐器乐舞的规模
天子“宫悬”:悬挂的乐器四面排列64人
诸侯“轩悬”:悬挂的乐器三面排列48人
卿大夫“判悬”:悬挂的乐器两面排列32人
“特悬”:悬挂的乐器—面排列16人
A.贵族生活腐化B.血缘色彩浓厚
C.音乐发展迅速D.社会等级森严
2021-05-19更新 | 409次组卷 | 68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古公亶父(周文王祖父)想把才能卓越的少子季历立为王位继承人,但是季历上有太伯、仲雍二兄,亶父深感为难。后来,太伯和仲雍在荆蛮死去,季历最终得立。该事例体现了
A.禅让制的现实性B.宗法制的变通性
C.世袭制的跨代性D.分封制的灵活性
2021-05-05更新 | 195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南宁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4 . 西周文献和金文中频繁提到了“孝”,主要含义有两重:一是对祖先的尊崇与祀奉,二是对生身父母的孝养。相关记载以前者为主,后者甚少。这反映了当时
A.儒家伦理逐渐形成B.宗族是主要社会单位
C.血缘关系日趋淡化D.文字系统的发展完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第二次是刘邦封建同姓和异姓王;第三次是晋武帝封建司马氏宗室;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出现这种现象是
A.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
C.宗法制的影响D.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
2021-04-27更新 | 469次组卷 | 80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八中学2018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6 . 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     
A.家族血缘关系B.中央集权意识
C.家国同构观念D.安土重迁理念
2021-02-28更新 | 910次组卷 | 96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西周王朝建立前,太公将君位传给季历(太公少子,文王之父),文王将君位传给嫡次子姬发(武王)。西周初年,周公(武王之弟)摄政,七年后还政于武王嫡长子周成王,这表明当时
A.分封制受到了巨大冲击B.嫡长子继承制已经开始实施
C.王位继承方式尚不固定D.“兄终弟及”制仍有较大影响
8 . 夏商周三代,作为成熟国家标志的地域组织并没有建立。学者多把这一阶段的国家称为"早期国家",以便与战国后建立在郡县制基础上的成熟国家区别开来。这主要说明夏商周时期
A.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神权色彩B.出现了较为健全的公共权力机构
C.统治者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D.已形成一套完备的行政管理制度
9 . 西周王室吸取殷商“暴民而亡”的教训,提出了一套“天命”观。他们认为,统治者只要有使民归顺的“德”,就会“天命”所归,若要天命长久,就应“敬德保民、明德慎罚”。这种思想
A.实现了西周统治权力高度集中B.解决了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
C.打破了神权对王权统治的困扰D.为后世民本思想奠定基础
10 . “齐桓公于公元前681年在北杏同宋、陈、蔡、邾四国诸侯会见,是为平定宋国的动乱。后宋国违背盟约,齐桓公便以周天子的名义率几国诸侯伐宋,迫使宋国求和,此即为‘九合诸侯’的第一次。”这表明当时
A.王位世袭制度消亡B.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