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据《周礼》记载,每年正月初一,朝廷的司徒官向乡大夫讲授法律,乡大夫颁授给乡吏,乡吏立即返回对乡民进行宣讲,且往往和最隆重的祭祀活动同时进行,全民都要有组织地参加。这表明
A.分封中孕育了中央集权
B.诸侯国割据的局面出现
C.西周出现文化下移趋势
D.周王室直接控制了地方
2018-11-05更新 | 1277次组卷 | 60卷引用:湖北省汉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2 . 专制与民主是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意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则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摘编自《皇明大政纪》

材料三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的手续,又是非常不合理。他的最高命令称上谕,上谕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明发上谕都是比较无关紧要的事……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不按上述程序,而直接由皇帝经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旁人谁也不知道……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了。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西周、秦朝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2)结合材料二、三,说明明清两朝在发布政令方面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政治发展的趋势。

3 . 周人奉行“同姓不婚”的原则,禁止同姓之间通婚。周王室必须和异姓诸侯国通婚。各级贵族也是如此,必须和异姓的贵族通婚。周人的这一制度
A.体现王权衰落的趋势
B.利用分封维系家族亲情
C.凸显了西周中央集权
D.有利于巩固周王室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盘庚迁殷,自称“恪谨天命”,到纣王时仍坚持“我生不有命在天”;武王伐纣使得“小邦周”战胜“大邑商”,周人意识到“天命糜常”,要“敬德保民”才能得到天的护佑。这种变化反映出(     
A.德教礼治形成完整体系B.民本思想取代天命观
C.王权与神权趋向于背离D.治国理政更注重人事
5 . 商朝时商族人认为天命只降于商人,故而经常举行祭祀活动以祈求上天能够永远保佑商族;后武王伐商,打破了商人天命降于一族的观念,由周天子而不是周人来领受天命,不再斤斤计较于一族小群体的利益得失。这种变化(     
A.推动仁政治国理念形成B.适应分封制对内外服制度的取代
C.使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D.保证了周朝贵族的世袭特权地位
6 . 甲骨文卜辞中记载“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而《诗经·大雅·文王》记载“商之子孙……,其丽不亿……,无念尔祖,修聿阙德……”,即商朝的遗民亦可参与周朝的祭祖。祭祀的这种变化可以说明(       
A.神权王权进一步的结合B.华夏共同体的逐渐形成
C.分封制强化了地方控制D.商周政治制度前后相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公卿是辅助国君处理政务的重臣,下表是商、西周姓氏可考之公卿数量变化表,这种变化体现了(   )

商、西周同姓或异姓公卿数量表

时代

公卿总数

同姓公卿数

异姓公卿数

商代

19

4

15

西周

46

30

16

A.家国同构色彩的强化B.西周加强了中央集权
C.王权得到大大的提升D.商代重视与异姓联盟
2022-10-18更新 | 422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在商朝,人们对“天”无能为力,只能祈求其保佑。而自周代始,“天”成为真正的人格神,且与君意相关联,君主对它的祭祀再丰厚,若本身没有敬天爱民,也不会受到上天的庇佑。这一变化说明
A.王权必须借助神权维系统治秩序B.人们对国家治乱原因的认知深化
C.君主权威带有较浓厚的神秘色彩D.儒家民本思想成为治国的新标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殷商统治者认为其权力来自于至上的神一“帝”,因而受到“帝”的庇佑,这种“受命”是“恒常”“不易”的,为此商王尊鬼神而重祭祀。周公提出“天命不常”的思想,认为商因“不敬厥德”而亡,至上的神“天”应是有“德”的,“天佑有德”,因而主张“明德”“慎罚”。这种变化反映出西周
A.以德治国观念深入人心B.民本思想取代天命观
C.王权与神权趋向于背离D.治国理念更注重人事
2022-06-27更新 | 2499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市贺炳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周初统治者把商代的"人神之礼"改造为"人际之礼",引入了"德"的理念和规范,形成了天命与德治、天命与民意相结合的辩证统一理论,为"武王伐纣、以周代商"提出了合理的解释。这种变化表明
A.王权必须借助神权维系统治秩序B.统治者对国家兴衰原因认识深化
C.君主权威带有较浓厚的神秘色彩D.儒家民本思想成为治国的新标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