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历史——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大部制即大部门体制,指为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

材料一从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到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从宋代“中书门下”、“枢密院”到明清时期的“四辅官”、“内阁”制、军机处,在中国古代的不同朝代,“大部制”曾几经变迁,虽然各部门的名称可能会发生改变,但只能基本不变。

材料二从1982年开始,我国先后进行过五次大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部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行大部制同时就意味着政府职能必须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己任,对现有政府机构进行有效整合,通过减少机构数量,降低各部门协调困难,使政府运作更有效率,更符合市场经济的宏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角色定位。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大部制改革”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大部制改革”下政府职能的转变,并指出其重要意义。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朝到明清政治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
雅典和美国政治结构示意图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后对民主法制的追求从未中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摘自中共十八大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秦朝到明清三个历史时期主要中央政治制度,通过三个时期主要政治制度找出中国古代中央及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规律。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古代雅典与近代美国政治制度所体现的共同的政治思想,并分析世界向近代过渡时期(以公元1500年为界)中国与西方政治制度发展方向不同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追求民主法治道路上各阶级的成功与失误。
2017-02-17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贵州省遵义市四中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3 . 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2016-11-27更新 | 4588次组卷 | 113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九中学2017年普通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合(历史部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官的设置源于先秦时期。秦朝,以御史监察和谏(议)大夫为主的谏官谏议,随着专制集权制度的确立而制度化。汉代御史秩皆六百石,隋唐御史在六品至八品之间……监察御史等监察官的选授权多集中在皇帝手中,并且要求严格。明代要求“(御史)当用清谨介直之士。清则无私,谨则无忽,介直则敢言”,且“新进初仕,不许除授御史”。自秦汉历唐宋至明清,御史由所属机构多变动、仍身兼他职的监察官发展成机构完全直属皇帝、专司监察的官员。古代监察制度中,监察官多享有独立行使职权的权力。隋唐以后,御史监察机构作为独立的职能部门,一般不接受任何一级行政长官的指令。……御史之外还常派使臣临时巡察地方。常驻与巡察,例行与不定期巡察相结合,表明了对地方吏治的格外重视。
——摘自《中国古代御史、谏官制度的特点及作用》
材料二 清政府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规定,“上自朝廷,下至庶民,均守钦定宪法,以期永远率循,罔有逾越”;“已定之法律,非交议院协赞”,君主也无权“以命令更改废止”。这种一切权力都是法律监督对象的宪政观念的诞生、传播和逐步被接受是法律监督近代化的最大成就。清末新政以后,逐步确立了立法、行政、司法和审计监督等各种法律监督于一体的综合监督体制和分权制衡的法律监督原则。随着报纸等新式传媒工具出现和“庶政公诸舆论”等立宪指导思想的公布,“庶人不议”的禁令被解除了。
——摘自《简析法律监督体制的近代化》
材料三 美国的建国者从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制衡体制,以防止某一分支的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美国没有建立统一的监察体系,行政的监督任务被分散到各个行政部门分别执行。美国的行政监督系统包括议会监督系统、政府内部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等,其中并没有设立专门负责行政效能监察的机构。在美国效能监察和廉政监察基本是并重的,“好的政府就是高效廉洁的政府”。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晚清时期与近代西方监察制度的异同点,并简析其共同影响。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人之所能不可兼备,弃其所短,取其所长。有谠(正直)言直谏,可以施于政教者,当拭目以师友待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猜。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

——唐太宗


材料二 表2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
朝代曹魏西晋东晋北宋
比例26%15%4%17.2%24.5%46.1%

(据何怀宏《选举社会》编制)
请回答:
l)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哪些用人思想?
(2)表2中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呈现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战国晚期,一个国家已是由君主与专业官吏治理,也已有了中央与地方的分层管理。秦始皇统一中国,将秦国已实行的制度施行于全国,汉承秦制,大体未改,但是经过三四代的逐渐改革,专业的文官构成统治机构的主体。从此以后,中国的皇帝不得不与庞大的文官集团共治天下,内廷与外朝的区分,颇同今日企业组织董事会与公司抗衡相似。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材料二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中国传统政治,既主选贤与能,为何不想出一种皇帝公选的制度来呢?这亦有它外在客观条件之限制。在贵族政治下,皇位容易公选,小国寡民城市国家的皇帝,也易公选。中国自秦以后,却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社会上又没有特权贵族存在,散漫的一千几百个县行政单位,居民多数在农村,皇帝公选无法推行。有一个举国共戴长期世袭的元首,国家易趋安定。只求他不太作恶,利害两权,而容许一个世袭皇室之存在,这不能说是全由于皇帝方面之压力,也不能说是全由于人民方面之奴性。这尽可有一个较近光明的看法,较近情理的说法。

——钱穆《国史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国晚期至秦汉政治制度的变化趋势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传统政治未能确立皇帝公选制度的原因,并分析其深远影响。
7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实行了一项精简官员编制、合并州县、提高官吏待遇的政策。州县官员编制精简后,每位州县官加俸五千钱,之后又不断增加各种额外的津贴。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宋代的这种高薪制,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

——《宋史》


材料二 官俸,历代厚薄不同,而要以近代之薄为最甚。……古代官俸,多用谷物,货币盛行以后,则钱谷并给。又有实物之给,又有给以公田的。明初尚有此制,不知何时废坠,专以银为官俸。而银价折合甚高,清朝又沿袭其制,于是官吏多苦贫穷。内官如部曹等,靠印结等费以自活,外官则靠火耗及陋归。上级官不亲民的,则诛求于下属。京官又靠外官的馈赠。总而言之,都是非法。……现代的官俸,较之清代,已稍觉其厚。然究尚失之于薄。而下级的公务员尤甚。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初廉政措施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归纳古代中国官员俸禄制度的变化趋势,并依据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2016-10-20更新 | 230次组卷 | 3卷引用:2017届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贵阳一中高三上期适应月考历史试卷(一)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丞相、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玉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

——《史记》

材料二

材料三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中国古代史资料库

材料四   (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己。……成祖即位,特简解络、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明史》卷72《职官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时期已经建立了哪些具体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与秦朝相比,唐朝相权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三、四回答,明太祖废除丞相的原因是什么?废丞相以后,明初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4)结合以上材料归纳,中国古代皇权和相权的关系发生怎样的变化?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律》中……对地主官僚“占田过限妄认盗卖公私田”“在官僚夺私田”等不法行为,也订有惩治律条。州、县、里正地方官须依均田令进行土地还授,“若应受而不授,应还而不收”,也要依法治罪。地方官“诸差科赋役违法及不均平,杖六十”,擅自加重赋敛的,以坐赃或枉法论罪。
材料二 唐代均田令对贵族官僚授永业田的规定不仅全面,而且数额很高,对土地买卖的限制也比较松弛……皇帝对贵族官僚无限制地赐田……到玄宗时期,一方面因为商品经济空前发展,从事兼并的富商大贾愈来愈多。另一方面,官僚集团也空前膨胀。……“兼并之弊,有逾于汉成(帝)、哀(帝)之间”。
材料三 安史之乱以后,贫富分化更加悬殊,“富者兼她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大地主的土地多阡陌相连,他们把相连在一块的土地组成一个生产单位,当时通称为田庄。……在唐后期,官府、皇室、官僚、豪富以至寺院,都拥有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田庄。
(1)据材料一指出《唐律》为保证均田制的顺利实施做了哪些具体规定?
(2)综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唐朝均田制不能长久维持的原因。
2016-06-01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贵州遵义航天高中高一3月考文综历史卷
10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宋仁宗诏:“(西京)城内民八十以上,免其家徭役,赐茶人三斤,帛一匹。”“其父母年八十者,与免一丁,著为式。”(即“侍丁”制度);据《宋刑统》的规定,除了谋反、内乱等死罪之外,罪人若家有祖父母、父母年八十岁以上,且“户内无周亲年二十一以上、五十九以下者”,可以“申刑部具状上请听敕处分,若敕许充侍”(即“权留养亲”制度。)宋朝,宗族福利开始制度化,如范仲淹创设的范氏义庄。义庄就如一个公益基金,定期向族人或族中贫困、孤寒人口发放钱米。后宋朝士绅纷纷效仿,成立义庄赡养族人。南宋《新安志》载,新安“愚民嗜储积,至不欲多男,恐子益多,而赀分始少。苏公谪为令,与民相从为社,民甚乐之。”即民间结社互助养老。根据北宋末的一项立法:“居养鳏寡孤独之人,其老者并年满五十岁以上,许行收养,诸路依此。”国家根据年龄不同确定了不同的养济标准;后因为国家财力等原因将进入福利院的年龄线提高到60岁以上。宋政府设立的福利院,包括京城的福田院、遍设于各州县的居养院、养济院,收养的对象包括“鳏寡孤独贫乏不得自存者”、“非鳏寡孤独而癃老废疾、委实贫乏不能自存者”。

——据吴钩《宋代养老制度对今天的启示》等


(1)据材料概括宋朝尊老养老的举措。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宋朝尊老养老的举措。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