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6 道试题
1 . 西周初期,在商代宗族制度的基础上,统治阶级内部确立了“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的原则。其根本目的
A.确保分封制的顺利实施B.消弭商朝政治的影响
C.保障周王室的内部团结D.维护统治秩序的稳定
2 . 在君位继承规则方面,商朝时期曾经实行过兄终弟及的方法,但多次出现违规继承现象;西周则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但也有明显缺陷;秦汉以来,在坚持嫡长子继承制基本原则的情况下,选择“贤能”的皇子而非嫡长子继承皇位的现象逐渐增加。上述改变旨在
A.缓和最高统治集团的矛盾B.增强君主治理国家的合法性
C.保持国家政权的持久稳定D.强化继承人勤政爱民的观念
3 . 西周宗法制是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理的制度。同时,贵族们又力图通过婚姻关系的血缘纽带,与异姓贵族建立宗法伦理关系,形成了同姓为“兄弟”、异姓为“甥舅”关系的以巩固西周王族、贵族利益为核心的奴隶主统治。这说明西周政治的主要特点是(  )
A.体现了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的结合B.按宗族血缘关系实现了对地方控制
C.已实现了国家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D.王权和神权结合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4 . 清代福建农村家族在遗产继承中既有保障嫡长子特权的“抽长制”,又有照顾老年人、妇女的“膳田”“寡守田”等社会保障机制。这种继承制度
A.有利于维护农村家族的和谐稳定B.造成家族地权不断集中
C.说明清代社会保障机制的完善D.导致宗法制愈来愈巩固
5 . 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     
A.“天下为家”取代“天下为公”
B.建立了中央集权
C.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截然分开
D.具有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
2019-11-06更新 | 169次组卷 | 43卷引用:2014届河南省项城三高高三复习班、小班上学期摸底考试历史试卷
6 . 据《史记周本纪》所载,周自文王以下到幽王共12代13王,除孝王外,其余12王均为嫡长子继位为王。由此反映出西周实行的是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王位世袭制
7 . 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A.通过分封同姓诸侯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B.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强化王权
C.通过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早期政治制度来巩固统治秩序
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维护贵族等级特权
8 . “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是歌曲《国家》里的一段歌词,歌词中体现的“家国一体”的观念来源于
A.郡县制
B.君主专制
C.宗法制
D.中央集权
2019-09-24更新 | 140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普通班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西周一贵族的妻室和子嗣状况见下表,其中处于大宗地位的应是
妻室子嗣
妻(正室)B.二哥(20岁)D.四哥(15岁)
妾一(侧室)A.大哥(23岁)
妾二(侧室)C.三哥(18岁)

A.A
B.B
C.C
D.D
10 . 西周的宗法制来源于
A.原始社会的禅让制
B.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
C.原始社会的母系家长制
D.奴隶社会的分封制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