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敝将不可胜穷。”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嫡长子继承制的特点
B.嫡长子继承制的出现有历史必然性
C.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D.嫡长子继承制的优越性
2019-02-23更新 | 251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
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
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
2019-01-30更新 | 3587次组卷 | 60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励德双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近年,一些地方为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根据本地历史文化举办寻根祭祖活动。这种习俗源自( )
A.宗法制B.禅让制
C.分封制D.郡县制
2019-01-30更新 | 201次组卷 | 38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艺术优秀班)
4 . “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像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
A.祖先牌位B.皇帝宝座
C.青铜兵器D.铁制农具.
2019-01-30更新 | 2642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河南确山县第二高中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5 . 西周初年,天命先王的“威仪”是国家与社会的行为准则,而春秋后期,贵族社会从人伦之外寻找社会的合理法则,“礼”被特别强调,并作为维护社会制度的有效手段。这一变化
A.成因是家国一体局面的形成
B.体现了中央集权加强的趋势
C.说明文化革新早于社会变迁
D.与宗法体系面临冲击有关
6 . 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致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A.郡县制的出现
B.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C.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
D.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破坏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据《礼记·王制》记载:周天子为七庙,诸侯为五庙,大夫为三庙,士为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宗庙的位置,天子、诸侯设于门中左侧,大夫则庙左而寝右,庶民则是寝室中灶堂旁设祖宗神位。材料表明
A.宗法制有助于将宗族心理演化为阶级意识
B.宗法制与礼乐制度有机结合
C.分封制有助于社会秩序的建立与和谐发展
D.分封制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
2019-01-06更新 | 191次组卷 | 24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说文解字》中说:“宗,尊祖庙也。”这说明维系宗法制的纽带是
A.血缘关系
B.财产制度
C.宗教信仰
D.地域联系
2019-01-01更新 | 166次组卷 | 29卷引用:2010年河南省河大附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9 . 在中国古代社会,收养养子时,往往有“异姓不养”的规定。如明清律法都规定,若收养异姓子为嗣,则收养人和送养人都要被杖六十下,其子归宗(即送回送养人家中)。下列制度与此规定有关联的是
A.分封制
B.禅让制
C.世袭制
D.宗法制
2018-12-21更新 | 67次组卷 | 43卷引用:2015-2016学年河南郑州一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10 . 西周时期的王位世袭制与夏商时期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A.民主推选
B.禅让
C.嫡长子继承
D.王位世袭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