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1 道试题
1 . 春秋时期最典型的政治特点是
A.周王室不被诸侯重视
B.社会制度大变革
C.“井田制”瓦解
D.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
2 . 西周时期,用于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井田制.
D.礼乐制
3 . 有学者认为,周代宗法制的逻辑,不是以血缘亲疏定君臣关系之远近,而是以君臣关系抹平血缘之亲疏。在公共事务中,君不是某个人的兄弟或者叔侄,君只存在于公共性君臣关系中,从而确立了其同等地面向所有人的普遍的公共性。材料说明周代宗法制
A.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统治秩序
B.具有“公天下”的某些特征
C.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D.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2019-04-19更新 | 289次组卷 | 3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据此可知,西周
A.利用血缘纽带巩固其统治
B.通过宗法制强化君主专制
C.推行分封制加强中央集权
D.打击异姓诸侯以维护统一
2019-04-15更新 | 484次组卷 | 33卷引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据《史记•周本纪》所载,周自文王以下到幽王共12代13王,除孝王外,其余12王均为嫡长子继位为王。由此反映出西周实行的是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皇帝制
2019-04-04更新 | 471次组卷 | 25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理)试题
6 . 有学者认为,秦汉以来的“国”与“家”是相通的,“孝”和“忠”是一致的,作为生产和生活单位以及社会细胞的“家”同作为上层建筑的统治机构的“国”,在长期的历史条件和时期内有效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治理模式。据此可知,该治理模式
A.是以宗法制的存在为前提条件
B.促进了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C.有利于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延续
D.确保了皇权在基层社会的独尊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据史载,明清时期,建宗祠、修宗谱、定族规的风气极为兴盛,几乎没有不立祠堂的宗族。安徽歙县棠樾鲍氏是明清著名的商人世家,资财雄厚,其宗祠建于棠樾村口,祠前石路上至今耸立着七座由明清两代帝王御赐匾额的石牌坊,足见当年之壮观。祠堂祭祖是宗族最重要的活动,族中16岁以上的男子必须出席祭礼,族人违犯族规家法,要在祠堂以祖先的名义执行处罚。这说明
A.宗祠兴盛与当地经商风气直接相关
B.宗族势力发展对中央集权明显不利
C.传统礼教因宗族势力发展而焕发生机
D.中国古代具有家国一体的文化特质
8 . 《吕氏春秋·慎势》:“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上述材料说明宗法制
A.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B.有利于保障贵族和平民的利益
C.有利于处理君臣关系D.有利于消除社会动乱与民族纷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9 . 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
2019-01-30更新 | 2651次组卷 | 71卷引用:惠州市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西周时期规定用鼎制度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这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结构的突出特点是
A.社会等级严格B.血缘与政治结合C.中央集权加强D.青铜制造业发达
2019-01-30更新 | 815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礼乐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