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西周以前没有关于人质的记载,东周常有宗族之子做人质的情况,如“周郑交质”。秦始皇也是“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时,“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所出。这种变化反映出
A.宗法制已难以为继
B.王室权威荡然无存
C.社会秩序正在转型
D.诸侯争战,民生困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学者许倬云曾说:“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节,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材料说明西周时期
A.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B.宗法制下形成强大的家族凝聚力
C.家国同构促进周代稳定与发展D.周王通过宗族纽带维护中央集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王国维指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王国维认为周人制度主要满足了
A.贵族等级特权的需要
B.同姓诸侯利益的需要
C.安定发展王室的需要
D.维护强化王权的需要
2018-01-29更新 | 279次组卷 | 16卷引用: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西周时期,许多彝铭(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载有“铸兹宝值,以享以孝于大宗皇祖、皇妣、皇考、皇母”和“其万年子子孙孙永用享孝于大宗”等辞语。这些铭文反映了当时
A.宗法关系与皇权相结合
B.祭祀旨在宣扬君权神授
C.血缘关系影响政治生活
D.僭越周礼的行为被遏制
6 . 每当白鹿原上发生大事件,族长白嘉轩都会召集原上所有的成年男子到宗祠议事,有权对触犯族规者进行责骂、鞭笞甚至驱逐出原。电视剧《白鹿原》的这些剧情,主要反映了
A.宗法制的影响
B.分封制的影响
C.世官制的影响
D.郡县制的影响
2018-01-29更新 | 269次组卷 | 17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7 . 周代宗法制情形可从古代经典中约略窥见,如《仪礼丧服传》:“大宗者尊之统也,大宗者收族(按,指团结族人)者也,不可以绝”,“异居而同财,有馀则归之宗,不足则资之宗”;又如《礼记曲礼》:“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材料主要表明周代早期
A.血缘凝聚力受到地缘成分的影响而崩解
B.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受宗法力量支配
C.宗法制的特色是父系与嫡长子继承制
D.丧服制度和行为规范弱化了血缘认同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公元前892年周懿王死后,其叔姬辟方趁内忧外患形势混乱之际即位,是为周孝王。但周孝王死后,王臣、诸侯等却一致拥戴周懿王的太子姬燮继位,是为周夷王。这反映出当时
A.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
B.嫡庶观念仍较为牢固
C.诸侯可操纵王室事务
D.宗法意识已日趋淡薄
2018-01-11更新 | 391次组卷 | 23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考古出土的商代青铜器铸有“王族”“三族”“五族”“大父”“伯父”的族徽;甲骨文中记载有“大宗”“大示”“小宗”“小示”的文字和古代文献中所提的“帝嫡”“介庶”的词汇。这些字词反映了商朝
A.出身决定了政治地位B.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有机结合
C.僭越礼制的现象频发D.已确立了基于血缘的嫡庶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周王拥有的最高权力因宗法分封而兴,亦因之而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分封制是对宗法王权的一个制约因素。这意在说明周代
A.君主权力受到宗法关系限制B.血缘关系对贵族政治的制约
C.家国一体政治架构开始形成D.宗法分封对王权的双重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