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汉代史书中有很多官吏死后“家无余财”,甚至无以为葬的记载。2002年,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市发现了汉武帝时期张汤(曾官至御史大夫)墓。其出土随葬品十分简单,多为小件器物和日常生活用具,和史书记载吻合。这种现象主要
A.得益于休养生息的推行B.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加强
C.表明墨子思想得到贯彻D.受到察举制实施的影响
2 . 郑樵在《通志·氏族略·氏族序》中记载:“隋唐而上,官有薄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薄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此近古之制,以绳天下,使贵有常尊,贱有等威者也。”谱学的兴盛说明(     
①门第成为选官的重要标准   ②宗法制度对家族制度发展影响深远
③人才辈出,选举制度优越   ④社会阶层固化,流动性差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西周国都的近郊称为乡,主要居住者是平民,乡的长官为乡大夫。《周礼》记载,乡大夫每三年对平民的“德行道义”进行考核,将胜出者推荐给朝廷。这表明西周时期
A.削弱了诸侯国权力B.孕育了后世的选官制度
C.破坏了世卿世禄制D.出现了“礼崩乐坏”的迹象
2020-06-19更新 | 530次组卷 | 16卷引用:【市级联考】广东省广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以考试取人,扩大了用人范围,对历代封建国家政权的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两宋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完善,“取士不问家世”,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摘编自教育部组织编写《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元仁宗在元灭南宋而统一全国之后出生,身边从小就有一批儒臣侍奉,受以儒学为主的汉文化影响较深。初登帝位后即宣布:“朕所愿者,安百姓以图至治,然匪用儒士,何以致此。设科取士,庶几得真儒之用,而治道可兴也。”据《元史·选举制》记载,皇庆元年(1312年),元仁宗命令李孟、程钜夫等人议定科举之法,规定了科举考试的目的、内容、方式及录取人数等。并明确规定:“举人宜以德行为首,试艺则以经术为先,词章次之。浮华过实,朕所不取。”最终废止了唐代以来实行了六百余年的诗赋取士之法,而定为以经义取士,且经义必须以程朱理学的注释为评卷标准。这一规定又为明清两朝用了近六百年,其文化影响尤为深远。

——摘编自龚贤《元代科举制的文化阐释》

材料三   蒙古统治者对汉文化了解不深,认为词赋空虚无实用,科举所取人才只能舞文弄墨,没有其他能力。元朝恢复科举后,一方面,废去了易于流于外在形式、讲求华丽辞藻的律赋,仅考古赋,蒙古、色目人则可以不考古赋。另一方面,经义以朱子“四书”为尊,理学等策略是以国家意志的形式出现的,不可避免地成为元代统治思想的主流。元代科举只考古赋,加之理学标准的特点,形成了元代学术质朴无华的风气,同时也影响了文风的走向,浮华艳丽的文风在元代受到了排斥,这也是“平易雅正”的诗文风气能够风靡延祐文坛的原因之一。

——摘编自杨亮《元代科举制与延祐以后南北文风的混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宋时期实施科举制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科举制的特点及元仁宗力图恢复科举制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仁宗恢复科举制在文化方面的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考试制度发展的趋势。
2021-02-09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根据历史记载,发现西汉的“孝廉”之中,能确定出身的一共有184人,其中出生于官宦、贵族家庭的有128人,出生于豪强大地主家庭的有11人。这说明当时(     )
A.官位基本上被上层社会控制B.察举制不能有效地选拔人才
C.贵族政治进一步得到了加强D.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日趋尖锐
6 . 据《南齐书》记载:在凭“世资”取官的九品中正制下,门阀士族凭借家世获得官位,甚至成为公卿一类的高官。这说明九品中正制
A.平民没有上升的空间,缺乏入仕途径
B.为平民入仕开辟了一条便捷途径
C.为新生政权选拔了大批优秀人才
D.使中央集权制度得到进一步加强
2019-11-06更新 | 106次组卷 | 28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选官制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地域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统治者认识到,在官僚制度确立的同时,必须建立一套选官用人制度,以补充官僚队伍,保证这个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秦汉魏晋南北朝选拔官吏的途径繁多,但各种途径几乎都与荐举有关,尽管路途过回曲折,但还是必须通过某种荐举之门才能入仕,这就为世家门阀提供了方便。

一摘编自韦庆远 《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适选恩赐,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文官开始出现。1855年文官改革命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摘编自阎照祥 《英国政治制度史》等

材料三 根据1855年前后英国议院辩论记载及相关资料,得出结论:“中国的科举制度在英国已广为人知:在当时英国期刊文献和议会辩论中,竞争考试的观念均与中国有关;议会内外都认为考试制度是中国创立的制度,而且没有人加以否认: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先于中国采用竞争性的文官考试制度,而且没有任何西方的个人、国家或种族声称其拥有考试制度的发明权。”

——《中国与英国的文官改革》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汉到隋唐主要选官制度的变化,并简述隋唐时期主要选官制度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英国文官制度形成的因素。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选官制度的认识。
2020-08-0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马端临的《文就通考·选举考》载:“进士者时共贵之,主司褒贬,实在诗赋,故士林鲜国体之论,其弊一也……所习非所用,所用非所习,故当官少称职之吏,其弊三也。”此记载指出了
A.魏晋九品中正制使豪族垄断仕途形成了门阀政治
B.唐代进士科考重视诗赋文章,考试科目欠缺实用性
C.汉察举制令地方宫举孝廉,束缚了士人的品德砥砺
D.明清科考以八股文为主,禁锢了学子的思想与才华
2019-09-16更新 | 329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7届广东省清远市第三中学高三上期第三次周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中国古代崇尚“德治”,孝道是政府与民间最推崇的。有史料记载,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这一史料反映的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察举制D.科举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明代科举考试流程有严密的程序,嘉靖以后,会试也要搜检。考生所带考具均有规定,如帽用单毡,鞋用薄底,砚台不得过厚,笔管不得镂空,食物必须切开等。从这一记载,可以推知明代
A.人才选拔更加注重形式
B.用人标准侧重道德品行
C.君主专制程度不断加深
D.科举制的影响日益扩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