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1 . 十八大强调廉政建设,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廉政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秦朝建立了自上而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百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史丞、御史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御使。御使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使、监察使,或简称郡监。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

——单伟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的监察制度主要特点,试分析其出现的背景和目的。
(2)你认为当今反腐倡廉应该吸取古代哪些经验教训?
2020-12-02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萌芽阶段。这一时期,整个社会经历着巨大的变革。政治方面,各国普遍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免,各国实行“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一方面为监察制度的萌芽创造了条件,但另一方面变革也在政治上滋长了严重的不法行为和腐败现象,检举和纠察官僚已十分迫切和必要。自春秋以来,人们已开始认识到“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彰)也。”墨子认为“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法家则明确提出“以法治吏”,主张打破“刑不上大夫”的旧观念,实行不别亲疏、不殊贵贱的“事断于法”原则。诸子百家的治国治官理论,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地阐明了惩官治吏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摘编自曹春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述论》

材料二 清政府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虽然它仍然规定“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但它首先要求“上自朝廷,下至臣庶,均守钦宪法,以期永远率循,罔有逾越”;其次规定不经议院议决,君主就不能颁布法律,“已定之法律,非交议院协赞”,君主也无权“以命令更改废止”。这种一切权力都是法律监督对象的宪政观念的诞生、传播和逐步被接受是法律监督近代化的最大成就。在传统的监督体制中,监察机构独立承担着整饬吏治的职责。近代逐步确立了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审计监督等各种法律监督于一体的综合监督体制和分权制衡的法律监督原则。随着报纸、电台等新式传媒工具的出现和“庶政公诸舆论”等立宪指导思想的公布,“庶人不议”的禁令解除了。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专制出现了松动,人们第一次可以合法地指陈时政,议论国事。同时“党禁”的解除使得政党政治第一次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这些新生事物为中国法律监督体制注入了新的活力。

——摘编自刘双舟《简析我国法律监督体制的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晚清中国监察制度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监察制度建立和发展的积极作用。
3 .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重申“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下列古代官职中,较早体现“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是(  )
A.西周士阶层B.秦朝御史大夫
C.汉代刺史D.宋代参知政事
4 . 北宋的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谏”,是中央最主要的监察机构。台谏官称为“言官”,可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既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宋太祖曾规定,“与士大夫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者”。宋朝的这一传统(     
A.保证了宋王朝长治久安B.助推了士人的参政热情
C.完善了古代的监察制度D.有效地制约了君主权力
5 . 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朝罢谏官,设六科给事中,正七品,以监察六部。都察院名义上是最高的监察机构,但管不了六科,六科“俱系近侍官员,与内外衙门并无行移”,直接对皇帝负责。工作中,六科给事中与都察院的监察御史有不同意见,则“上疏互驳,皆控御前”,由皇帝做裁决。这说明(  )
①明太祖于同一年废除了丞相和谏官②明太祖控制监察意见的最终处决权
③都察院监察御史和六科给事中负责监察百官④都察院和六科互不统属,有时监察结论不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6 . 《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汉文帝时“丞相遣使分刺州,不常置”。《汉书•武帝纪》记载,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初置刺史部十三州”,创立了刺史制度。这些记载反映了西汉初年(  )
A.监察地方的制度由临时变常制B.皇帝扩大了官员选任的权力
C.变革了地方郡县制的管理制度D.中央废除了丞相和御史大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汉代司法部门实行集议制,即朝廷成各级官署通过合议的方式以立法建制、司法决事的机制、经集议而形成的法律文件、司法判例具有最高效力。这制度
A.提高了办事效率B.维护了法律公正
C.制衡了专制皇权D.杜绝了官僚腐败
2020-10-3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协作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朝诉讼回避制度对御史出巡有严格规定,明太祖时“其分巡地面果系原籍及按临之人没有仇隙,并宜回避,毋得沽恩报仇”,明英宗时“一所至之处,须用防闲,未行事之先,不得接见杂人”。这些做法(  )
A.利于御史之间相互监督B.客观上有利于社会公平
C.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度D.完善了国家司法体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关于中国监察谏议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监察制度是对封建官僚的监督制度,谏议制度是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
B.隋唐时期的门下省主义职能是监察和谏议
C.这种制度在防止腐败、低效,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D.从根本上约束了皇帝的权力,防止决策失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唐代大理寺是中央最高审判机关,刑部是中央司法行政机关,御史台是中央监察机关。凡“国之大狱”,即皇帝交办的重大案件或疑难案件,由以上三个机关各派官员进行会审,称为“三司推事”。对这一设计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司法分权的趋势
B.实现了司法的公平公正
C.体现司法制度的完善
D.有利于君主对司法干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