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强化,往往通过完善监察体制、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等手段来实现,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古代加强中央集权而设置的监察机构有:
①刺史
②御史台
③通判
④按察使司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 . 新《元史》载:“今御史台官,内有监察院以隶之,外有廉访司以承之。”由此可知,元代
A.中央严格管控地方B.监察官员相互制衡
C.监察机构权力膨胀D.监察体系较为严密
4 . 汉百官朝会,一般接席而坐,但尚书令、司隶校尉、御史中丞在朝会时均专席而坐,以示皇帝优宠,史称“三独坐”。“三独坐”的出现
A.表明皇权进一步发展B.加强了中央集权
C.完善了封建官僚体制D.实现了思想统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一般来说,汉代监察官只拥有监察权而没有处置权。对监察对象的处罚要报请所属长官,或与司法部门协调处理。各级官吏对监察官的行为也有监督作用,可以随时上书弹劾监察官。这表明汉代
A.监察体制完备具有独立性B.形成了对地方有效管理
C.建立了对监察的反向机制D.监察体系具有多层次性
2020-06-12更新 | 1016次组卷 | 33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量测试(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北宋的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谏”, 是中央最主要的监察机构。台谏官称为“言官”,可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既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宋太祖曾规定,“与士大夫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宋朝这一传统
A.保证了宋王朝的长治久安B.助推了士人的参政热情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有效地制约了君主权力
2020-05-08更新 | 204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0届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020·辽宁·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两汉刺史按“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刺史只能检查郡守执行公务的情况,如发现其有不法行为,只能向朝廷“劾奏”。《后汉书·朱浮传》载,“旧制:州牧奏二千石长吏不任位者,事皆先下三公,三公遣掾史验案,然后黜退”。这反映出(   )
A.中央旨在实现集权B.地方吏治较为败坏
C.朝廷强化监察地方D.刺史州牧位卑权重
2020-04-24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超级全能生”2020届高三全国I卷第一次在线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统计,两晋中央监察官员中有11人曾经担任过廷尉、治书侍御使、司隶等官,且均从事监察、司法之类的官职,更有甚者,三司官职都曾担任过。这一现象说明两晋
A.选官制度陷入僵化保守的局面B.中央监察机构设置较为简单
C.重视中央监察官员的履历经验D.注重监察制度的体系化建设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封驳就是封还君主失宜的诏令而不下行,驳正臣下有误的奏章而不呈递,其中包含了对公文权力运行的审查与监督,驳正违失指对中央及地方官员的权力监察。北宋前期通过银台封驳司主管公文的传递、审查、新闻发布和档案的整理留存等,是公文传递审查权和封驳权的合一,机密公文必须要经过此机构的审查才能发送,皇帝的诏命、宰相和枢密的公文都要经过此机构的审查,才能发放有关部门执行。

                     ——孟宪玉《宋代封驳制度权力制约的精神的当代价值》

材料二 美国宪法设计了一个不允许任何权力分支部门掌握全部政府权力,同时又能整体而有效地推进政府工作的权力关系模式。它规定国会有权要求总统条陈政策以备审议,有权建议、批准总统对其所属行政官员的任命,有权批准总统对外缔结的条约等,从而体现了国会对总统的制约。……同时,美国宪法还规定了总统对国会的制约。表现在:总统有立法发掘权,副总统兼任参议院议长,对立法机关的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论权力制约原则》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封驳制度的内容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宪法设计权力制约的理论依据和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封驳制度与美国权力制约的主要不同点。
2019-12-27更新 | 178次组卷 | 26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辽宁师大附中2019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