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9 道试题
1 . 为加强对官员的监察,宋朝承袭唐制,设御史台,地方划分道作为监察区。   
2021-10-26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通志略•职官》中记载:“(汉刺史)常以八月巡行所部,录囚徒,考殿最,岁尽诣京都奏事。”这表明,刺史的设置(     
A.有利于发现优秀人才B.维护了地方上的治安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D.严格规范地方刑狱
3 . 关于中国监察谏议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监察是对官僚监督,谏议是对皇帝的监督
B.隋唐时期的门下省的职能有监察和谏议
C.这种制度对防止腐败、低效有重要作用
D.从根本上约束了皇帝权力,防止决策失误
2021-10-2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大夫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A.君主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B.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C.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对等D.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5 . 宋代实现了“台谏合一”,御史台负责监察的官员和谏议大臣动辄联合弹劾宰相及百官,“百官之首”的宰相也惧其三分,有时甚至“但奉行台谏风旨而已”。皇帝则将“台谏合-”视为“禁止大臣,使不得自放之术”,可以“折奸臣之萌”。据此可知,宋代“台谏合-”
A.提高了谏议大臣对皇帝的监察意识B.加强了对官员社会舆论的监督
C.弱化了中央对地方官员的监督管理D.便利了皇帝对官僚群体的控制
2021-10-22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宋仁宗时,宰相王随、陈尧佐和参知政事韩亿、石中立等四人任宰执而少有作为,左司谏韩琦连疏其过,四人竟同日被罢职。此后,台谏弹罢宰相屡见不鲜。这反映出当时
A.台谏主导中枢决策B.台谏权独立于君权
C.宰相职权受到削弱D.监察机构有效运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我国古代监察制度从汉朝台谏(御史台与谏官)分置到唐代台谏相辅,到宋朝演变为台谏合一的体系,这一演变趋势强化了御史的纠弹职能,弱化谏官的谏诤职能。这种变化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B.避免造成机构的重叠
C.为提高政府办事效率D.提高监察制度的权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汉承秦制”,亦有创设。以下属西汉创设的制度是
A.什五连坐B.郡县行政C.刺史监察D.皇权独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清代的监察官多由在任的京官和在外知县等政绩卓异者,经内外大员保举,考试合格入选。一般要求京官历俸两年、外官历俸三年。由此可见清代
A.监察官员需具备高尚品德B.构建起自上而下的监察体系
C.监察官员的选拔比较严格D.监察官员选拔存在腐败现象
2021-10-14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秦朝的郡县制以郡统县、以县统乡、以乡(亭)统里,地方管理组织延伸到社会最底层,层层有官吏,使中央政府自上而下统治到个人,权力自下而上逐级最后集中到皇帝手中。郡、县二级行政机构,同时也是司法机关。法律维护政治制度和与此相吻合的道德标准。根据以上材料判断秦朝的官吏是
A.行政官、立法官,也是执法者B.监察官、司法官,也是执法者
C.立法官、司法官,也是执法者D.行政官、司法官,也是执法者
2021-10-1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